5月27日、28日的天桥剧场,有一种感情驱动着一批年过六旬的老艺术家重登舞台,这便是中央芭蕾舞团为纪念《红色娘子军》全剧恢复排演十周年而举行的特别演出——一场新老琼花、常青,几代南霸天、老四同台的《红色娘子军》。白淑湘(60年代吴琼花)、薛菁华(60年代吴琼花)、万琪武(60年代老四)、宋琛琛(60年代连长)、黄民暄(80年代南霸天)、王才军、冯英(90年代洪常青、吴琼花)、孙杰、孟宁宁(90年代饰洪常青、吴琼花)将同登舞台。
从《红色娘子军》1964年首演到今天,大致是10年换一代演员《红》剧能一代代传下来,成为中芭的保留剧目。该剧编导李承祥说,芭蕾舞剧《红军娘子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谢晋的导演,黄准的娘子军连连歌等等,为芭蕾舞剧的创作者们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
琼花苦大仇深,性格顽强,泼辣勇敢,要设计粗犷强烈的造型动作,她出场的“足尖弓箭步亮相”以及独舞和双人舞中所采用的“倒踢紫金冠”、“乌龙绞柱”、“掀身探海”、“劈义跳”,组成了这一人物的基调动作。洪常青是一位比较成熟的军队指挥员,他在舞蹈造型上应该沉稳有力、挺拔舒展,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气魄。他与小庞的出场吸收了京剧“亮相”的手法,通过三组不同的静止造型,刻画他沉着、机智、勇敢、敏锐的性格特点。在“就义”一场所采用的“旋风空转”、“凌空越”、“燕式跳”将人物的精神世界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对于观众来说,《红色娘子军》代表着一种情怀,而对于中芭团的艺术家而言,在《红》剧中,更蕴涵着一种艺术的理念。50年代中芭团的苏联艺术指导古雪夫明确提出,希望能够出现芭蕾的中国学派,但学派的载体是什么呢?《红》剧不仅出色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更为以后的中国芭蕾开创了风气。在一个每月都有欧洲“天鹅”飞临中国的今天,由已经凭借自己的《葛蓓莉娅》、《练习曲》这样的西洋经典剧目赢得海外定单的中央芭蕾舞团来上演这样一场不同寻常的《红色娘子军》,这其中所隐含的对严肃艺术精神的回归,对本土风格的回归,是不言而喻的。正如中芭团赵汝蘅团长所说:“《红》剧的纪念演出将进一步引发人们对21世纪中国芭蕾发展方向的讨论与思考。”满岩文图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