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系列报道之一
八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歌唱家,来自三个交响乐团的200多名乐手,昨天下午在保利剧院进行了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的第一次合排,令指挥余隆感动的是乐队和歌唱家的倾情投入,让第一次的合排就亮点闪烁。昨晚在保利剧院,500人组成的合唱团在舞台后方组成了一道人墙,直达舞台最高处,余隆再一次发出感叹:“只有北京国际音乐节才有这样的感
召力。”作为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马勒《第八交响曲》可以说创了中国交响乐演出史上的一个纪录,耗资100万元,8个独唱演员、3个乐团、7个合唱团、总共近1000名演员演奏一部交响曲,这在中国舞台上难得一见。更为特殊的是,这部交响乐由于结构复杂,不是一部只要人多就能演出的交响乐。在任何一个国家,演出马勒《第八交响曲》都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相当的资金,没有相当的人数组合,没有相当的演奏演唱水准,都无法演出这部宏篇巨著,所以有人说:“只有盛世才演《千人交响曲》。”而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正是尽最大可能把这部作品原封不动地搬上北京的舞台。
记者在排练现场采访了前期负责合唱排练的青年指挥家杨阳,他对排练马勒《第八交响曲》有着很深的感触:“马勒《第八交响曲》难就难在作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结构,和声十分复杂,所以不是一般合唱的概念。比如在合唱中要把所有的合唱演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又有8个声部,加上中关村三小‘金帆’合唱团的4声部童声合唱,就是28个声部的演唱。马勒当年在《第七交响曲》中实验了一些独特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在《第八交响曲》中,和声的运用很奇特。第一次排练时,所有的合唱队员都找不到音。排练一共进行了一个月,由于每个合唱团的时间不同,我穿梭于各个团之间,有时一天要排练12小时。”
这个200多人的乐团首席陈允对记者说:“以前在中国演出马勒《第八交响曲》是不可想象的,最难的是各个声部的配合,因为音乐太复杂也太让人投入。能演这部作品说明中国交响乐演奏水准真正达到了一个高层次。”而担任独唱的旅欧歌唱家饶岚对记者说:“10年前我就梦想有朝一日演唱这部作品,这次是圆了我的一个梦,同时也是对我的一个挑战。当我对我的外国朋友说起将演唱这部作品时,他们很惊讶,他们说这是了不得的事情。”
余隆在排练后对记者说:“我很兴奋,因为我看到每个乐手和歌唱家都用他们的每个毛孔展示音乐,我不能用语言形容我的激动和我的信心。开幕式演出肯定十分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