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古典情怀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评论:音乐演出市场三大错位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19日08:26  北京青年报

  新世纪伊始,演出市场上便预告出今年上半年将有几大重要音乐演出登上北京的舞台。这样的消息固然令人兴奋,然而这并不代表当下北京演出市场尤其是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健康和繁荣。实际上,在这几年红红火火排得满满的音乐演出中,在普及音乐会的爆棚热中,在几大交响乐团的改革中,在如过江之鲫的国外音乐家的来访中,演出市场热闹之余留下的某些话题也颇耐人寻味,那便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的某种错位。

  -通俗与古典的错位

  这里说的通俗,并非是流行音乐,而是各种所谓艺术歌曲、爱情歌曲的合唱以及轻音乐、电影音乐等的音乐会。常常由于它们与西洋唱法和交响乐有关,在目前的音乐演出市场上被定位为“高雅音乐”演出类。这类演出是近几年占据音乐演出市场最好时段、最好地点、也最好卖钱的演出。此种演出由于其大众化的特点而受到普通观众的青睐,本是十分正常的,而高水平的轻音乐演出进入音乐厅也无可厚非,概念之争、门户之见不是什么值得讨论的话题,关键在于这些常年占据了音乐厅一半以上演出时间的演出不少是粗制滥造、鱼目混珠,有些甚至毫无艺术性可言,但却被当做“高雅艺术”,在被称做艺术殿堂的音乐厅、音乐堂等地上演着,且票价不菲。这种状况带来的是一种概念的误读,那些向往着高雅音乐的人们花着大价钱,在夜晚的黄金时间正襟危坐在音乐厅里,以为这就是“高雅音乐”了。而与之相反,一些正规乐团上演的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会却往往无人捧场,造成这样的结果绝不是普通听众的错。有意思的是通常安排在看起来不那么隆重的下午场普及音乐会,却永远能得到听众的欢迎,花个一二十元就能听到室内乐、交响乐、歌剧的专业演出,倒使很多观众确实找到了走进音乐之门的感觉。据说现在不少真正要欣赏音乐的人宁可去下午场的普及音乐会,而不去光顾那些在晚间隆重登场的演出。

  -一流与二流的错位

  古典音乐市场上最奇怪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数得上国内一流、制定了系统演出季的专业大乐团的演出,售票情况往往不及那些专业水平与之相差很多的普通乐团的演出。这种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却并不奇怪,一些大乐团虽然有着艺术水准相当不错的演出,然而其为保持古典音乐之“高雅”而带来的清高心态,远不能将听众引进他们的演出现场。不少听众反映,对这些乐团演出的曲目不了解、票价过高是阻碍他们走进音乐厅的最大障碍。显然古典音乐在普及工作和宣传推广方面尚大有可为,而高票价一直是古典音乐演出市场上一个颇难商榷的问题。近些年商业演出的红火及其带来的炒作结果,使得不少人认为票价高低是衡量乐团档次和听众身份的一种标准,在很多二三流演出团体演出都可卖出高票价的情况下,这些专业性团体自然更不肯自堕身价。另外在不少演出热季如春节等期间,演出市场却难觅这些大乐团的踪影,他们如寻求假期消费的普通听众一样放假去了,大好市场全拱手让给其他演出团体,待到他们放假归来整装上阵,时逢淡季,票自然卖不出去了。

  而有些演出团体为了生存,努力争取演出机会,专门挑迎合听众口味、为听众所熟悉的曲目上演,往往在市场上大获青睐,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样的音乐演出倒显得有些“礼贤下士”的味道。然而某些以商业为目的的演出往往准备仓促,疲于应付,其艺术水准是要大打折扣的,为此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曾说:“如果老让听众听这样的东西,让他们以为这就是交响乐,以后还会有人听交响乐吗?”

  -大腕和衰腕的错位

  不可否认,由于近些年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开放和活跃,使得我们有机会见识到越来越多世界级音乐大师的风采。然而近些年对于“大师”一词音乐爱好者的感觉却愈见麻木,这其中有商业炒作不恰当的因素,另一方面便是面对那么多来访的音乐家,我们用以辨别大师地位的认识是相当贫乏的。事实上,对于国外艺术家声望和成就的认识我们一直还处于慢半拍的状态,这种慢半拍使得我们在很多艺术家在国际上正当红、处于艺术巅峰的时期对他缺乏了解,当这些艺术家在此时来到中国时,临时抱佛脚的宣传常常使听众来不及了解他们的价值,不经意间便与大师擦肩而过。比如1997年来访的指挥大师郑明勋,近期将在北京演出的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戈萨科娃、女小提琴家穆洛娃也可能面临这个危险。与之相反,很多艺术家往往在其走下坡路时我们才唤起对他们的热情,这种慢半拍的预热加上演出商慢一拍的引进,错位在所难免。这种错位也引来国际演出商的兴趣,他们也知道拿过气的大明星到中国能卖个相当不错的好价钱,这种现状显然不仅仅出现在古典音乐演出市场上。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它与媒体的宣传、中国与国际音乐市场的同步接轨、文化商人的市场敏感度以及演出市场的长远建设等方面密不可分。如果不注重这些问题,错位就罢了,吃亏的总是我们自己。

  实际上,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错位远不仅仅在于市场本身,其中的关节,或许值得有关方面关注。市场中惟一没有错误的应该是消费者。(刘净植)





 相关链接
北京古典音乐演出热上加热 (1999/10/27 16:37)
200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唱片畅销欧洲 (2001/02/16 11:36)
中国爱乐乐团第一个音乐季忙不停(附图) (2001/02/16 11:34)
维也纳轻歌剧音乐乐团演奏“轻松音乐” (2001/02/15 16:00)
图文:蔡琴情人节献演音乐剧《天使-不夜城》 (2001/02/15 01:50)
狗尾续貂之言:音乐应该写实还是写意? (2001/02/14 17:35)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全程图文直播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5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