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歌唱女神”安妮-索菲-穆特(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14日14:31 北京晨报
安妮-索菲-穆特(Anne Sophie Mutter)让我忽然非常喜欢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看少女时代的穆特作为欧洲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与卡拉扬合作排练演出的录像,卡拉扬时不时拿指挥棒敲敲乐谱,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这里要流畅一些,强度不要减弱;脸上仍然露出稚气的胖胖的穆特挤着眉头,看不出有何想法,顿一顿后颇为果断地举起琴,卡拉扬微笑了。穆特,这是一个6岁就被誉为天才小提琴家的小女孩,13岁时第一次与卡拉扬合作,15岁起与卡拉扬先后录制了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卡拉扬把她称为“自年轻的梅纽因以来最非凡的音乐天才”。
穆特日后将被称为“小提琴歌唱女神”,然而她与卡拉扬合作时却更像个孩子,排练中那种少艾式肃穆里少一层夺目光辉,更多的反而是让人想起天使之乐环绕下的圣母,严谨、虔诚却天真,敬畏中糅合了近乎固执的少女贞爱。她的眼是天堂的,深邃无边,她的脸庞却是尘世的,有流动的人情。我不懂音乐,但我听穆特演奏贝多芬,想起的是贝多芬当年对勃伦斯维克伯爵小姐的深深爱情,那些“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又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一种超越任何界限的感动。
沉静丰美的少女穆特更像中世纪圣坛画里默然领报的圣母,与巴洛克时期那种养尊处优的“长颈马当娜”全然不同。后者也优雅,却是尘俗中贵妇人的优雅,多的是精致,少的是原初的质朴。偶然中见到邓肯的照片,是了,这便是那个手里抚弄着耶稣的风格华丽的玛利亚。仍然善良美丽,但已经有过变迁流离;仍然有空灵之气,但更现实,沉着的外表下是苦痛。
伊莎多拉-邓肯身披薄如蝉翼的舞衣赤足舞蹈。她说芭蕾舞者是扭曲的畸形的躯体,毫无美感,这对当时芭蕾风靡的年代无疑造成了冲击,而她那种对生活、爱情的随心所欲更是引起众人侧目。邓肯的恣意放纵自然有别于圣母的简素内敛,然而看邓肯的一生中,对舞蹈的灵悟执着正如玛利亚接受神的意旨时那份有些迷茫但决然承担的坚信;邓肯的痛楚、惘然,尤其是在叶赛宁自杀后的近乎错乱,以及最后长围巾绕在车轮里造成猝死的结局,又正如玛利亚的孤独,为某种难以言清的信念和使命而必须承担的孤独。邓肯的死是否刻意,没人能说得清,只是当时开车的司机呆呆地反复说着:“我杀死了圣母,我杀死了圣母。”邓肯身上的贵气不能掩盖她的痛苦,她可以是“长颈圣母”的现代版本,带有这个多变世界的不安。(周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