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主题大师云集 纵论电影市场(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12:01  深圳商报
上海电影节主题大师云集纵论电影市场(组图)(2)

陈可辛

上海电影节主题大师云集纵论电影市场(组图)(2)

王家卫

  陈可辛昨日还指出了大片风潮的“后遗症”——一是票价高,与普通百姓的收入不成正比;其次是口碑变得很糟糕,“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外销其实在往下滑,动辄上亿的制作费急需海外资金的注入,那么就要考虑美国观众喜欢看什么?东南亚观众喜欢什么?欧洲观众喜欢什么?为了迎合市场,口碑就容易变差,其实这不是导演的错,虚幻的古装大片是国外市场的要求,再加上媒体的过分关注,促成了人们对大片的概念。但尽管骂声很多,还是要看。”陈可辛希望,把影片制作的成本降低(1亿元以下最好),还要进行准确的预算,改变人们的观影观念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一个国家的电影及电影文化要有自己的购买力,才会更加多元化,去年的《集结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片种也要多元化,我相信中国电影发展的未来会更好。”

  电影界与美术界的一次对话

  一位是现今电影圈里的天才导演、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均凭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及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另一位则是中国美术界的巅峰人物,直至今日,内地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他的作品“西藏组画”曾被公认为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均引起很大轰动。昨日下午,这两位看似不同领域,却有着相似艺术审美的大师进行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对话。从北京特意飞来参加电影节的陈丹青幽默地称这次演讲是被王家卫“绑架”而来,“因为他面子太大”,也因此受宠若惊。论坛中,他不时地调侃王家卫是“绅士的流氓”,对于王家卫作品中的电影美学、城市记忆也有着相似的感触。

  “上海的电影及文艺史可以说是中国电影、文艺史的缩影,传奇而又充满遗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着典型市民主题的电影,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太太万岁》《小城故事》等影片跟‘新浪潮’一脉相传,这股潮流后来流到了香港,香港的电影王国出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里,当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时,王家卫又携带他的重庆森林》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惊喜。”陈丹青简洁概括了中国城市电影的演变。在他看来,王家卫作品的出现使中国有了真正成熟的城市电影。随后,他转过头来,看着王家卫说道:“你的东西很专制,你不代表香港,你只代表你自己。”

  谈及《重庆森林》,王家卫认为,它是一个“小香港”的缩影,一半在香港的九龙、尖沙咀拍摄,一半在导演杜可风的家中取景,一个很小的房间,住着各色人等,屋旁斜斜的楼梯,承接了香港的日与夜,这些都给王家卫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他说:“安东尼奥尼曾说过:空间有时候就是主角,当你看到一个广场,它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你可以想象着它的演变,我称它为‘暧昧的空间’。我们在等待这样一个空间,把城市的全新面貌传达给观众。”

  论坛上,王家卫还透露,近期会拍摄一部关于上海的城市影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