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影音娱乐>国内影视>南方周末>新闻报道 




张元:“疯狂”与“车祸”

http://ent.sina.com.cn 2000/04/29  南方周末

  给别人讲张元的外形是件不难的事,他的身高、大头、怒发冲冠的头型,头发因为少年白像是四季都覆盖着薄雪,是 人群中很容易认出的那种。但是写他的电影,却不容易下笔。我认识的好几个人好像都有这种同感,我的原因之一是与他距离 太近,彼此太熟悉对方气味的时候反而沉默最好;还有就是他现在是在“回家”路上,按媒体说法是“地铁驶出地面”,一个 你看习惯穿牛仔裤的人,突然有天为某个Party换成西装革履,你开始为自己衣冠不整憋闷,然后是说话得小心点了。

  从1990年张元拍出《妈妈》,十年时间里我是张元所有电影的读者。现在回忆起我当初看张元电影时的直接感受 ,用一句话说就是----《妈妈》:这人以后会不得了;《北京杂种》:把首都的垃圾桶踢翻了;《广场》(和段锦川合作 ):心放踏实了,他只是在玩纪录片;《儿子》:我拍故事片的一点野心遭到打击;《东宫西宫》:路走歪了;《过年回家》 :失望;《疯狂英语》:嫉妒。

  从我认识张元起,我就觉得这人是眼睛盯着当下现实,把身边日常人生当作他的电影启动的油料,这是和他的电影学 院师兄们的最大区别。所以我从《妈妈》出世就发自内心地喜欢,然后鼓吹《儿子》是他的登峰之作,还老实交代过,我拍故 事片的一点野心因此受到打击(后来这点可怜的野心在看贾樟柯的电影《小武》后被重创,上了趟卫生间,把野心排泄到马桶 里去了)。但在《过年回家》后,我感觉张元这个人从《东宫西宫》起在一路下滑。

  《过年回家》里的故事当然是非常现实的,它的背景和意味都相当残酷。一个女孩因为五块钱误杀了继父的女儿,然 后在十七年的牢狱生活后头一次被准允回家过春节。电影很老到地把故事交代控制在一个恰当的影片“引子”上,以后就是这 个女孩在十七年之后踏上回家之路。这是张元、也是我们看电影的人最最关心的重要过程。但不知怎么,女孩刚踏出监狱就和 管理她的狱警----也是一个女孩,而且漂亮可人----遭遇上了。我看不出这个美丽狱警出场的必要性。她是引路人? 她是牺牲自己的大年三十帮忙的?她是这个破镜家庭的目击者或者是重圆的修理工?

  按张元的设计,影片开始的悲剧发生在七十年代末,十七年之后是我们大家都找不着“回家路”的九十年代末,更不 要说一个与世隔绝这么多年的女孩。我至今为电影中的一个场景震撼:那女孩在穿越蝗虫般蜂拥的车流人流的马路时,她的惊 慌、犹疑、逃难似的躲避、奔跑……这种震撼效果导致我在观众席上几乎坐不住,要纵身跃上银幕拽她一把。实在是这景象凝 固了我们在这时代里无处可逃的境地,我以为这正是这部电影的脉搏,张元顺此摸下去会探到我们社会的心脏所在。但是没有 ,这个场景电光一闪即过,以后是女孩在女狱警的牵引下顺理成章地找到了拆迁后的新家,然后是在女狱警的关注中跨过意料 之内的陌生、记忆的惨痛等等藩篱,一家人在亲情战胜一切的悲喜中抱头而哭,这时电影在女狱警悄无声息地拉门而出结束。 这时我也想明白了,为什么在电影里女孩穿越马路时我最后还是把自己按捺在观众席上没有跃上银幕,原因就是有那女警察在 呢,用不着我瞎操心,我最终处难不惊地旁观了一出“他人的悲剧”。

  这个女警察给我的印象太深了。首先是她的美丽,那种穿越警服透出的一种严峻的美,那种美使你不敢在她面前犯错 误,但希望在别的地方犯错误然后永远归属到她的手铐里;其次是她在大半部片子里贯穿下来的继续警察的地位,我甚至都感 觉她就是导演了。张元消失到哪里去了?是为这种美折服?或者说是躲到一边了,因为漂亮女警察的这种涂在人生创口上的红 药水可以使张元的电影之车一路绿灯奔向终点?按我熟悉张元那种对人生对电影有着独特认识的了解来说,这不是他的电影“ 不慎”或“意外”,他清楚这么干的结果。假如我固执地认为这是一次他的“车祸”,那问题就出在发动机上。

  就在张元右手拿出让我失望的《过年回家》,我正担心他止不住下滑时,他左手接着又抛出让我吃惊的纪录片《疯狂 英语》。片中的重要段落是李阳在不同场景、面对不同对象传授他的“疯狂英语”:在数万大庆中学生聚集的体育场;在有上 万北大、清华学生的大礼堂;在有上千名军校学生席地而坐的长城上;在男女老少人种混杂的故宫旁的太庙广场;在拥挤着数 千衣着寒碜的小学生的湖南邵阳一个希望小学破烂不堪的操场;还有对象是证券所职员或饭店服务员的人数过百的小场面,但 地点都有讲究,或是卢沟桥,或是上海外滩,反正背景总会叫人有所思考或联想。

  至于上述不同场景中的活动内容,几乎一律。相信有幸亲临过现场或有过耳闻的人闭上眼睛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手 持麦克风的传授者李阳以七八种发音和手势鼓动面前的人山人海,放大音量地喊出几个英语单词与单句,场面的确疯狂。其间 ,间插着主讲人的演说:譬如自己如何战胜一贯的自卑;譬如自己要让三亿中国人说英语的理想;譬如不能让日本人欧美人把 中国当作市场,中国人应该把他们的地方当作最大的市场,去赚他们的钱,等等。片中还夹杂一些李阳接受采访,话题一律是 自己从小如何自卑得一塌糊涂,现在又如何自信得想干嘛就可以干嘛的故事。

  这是有关李阳和他的“疯狂英语”的一部非常“正面”的纪录片,人物非常“高大全”,甚至可以说像部“疯狂英语 ”的宣传广告片。我相信,李阳本人也会喜欢这部片子的。我看过此片很久,片子中的那些场景依然清晰:台上手持麦克风的 神话英雄,台下黑乎乎一片望不到边的人头,一阵不属于汉语的声浪山呼海啸般卷过。这种阵势,谁见过?但是又依稀唤起些 七零八碎的印象:运动、批判会、图兰多、宣誓、摇滚巨星来了……突然感觉好像片子的主要人物并非李阳以及他的“疯狂英 语”,而是他前方那些面目千篇一律的人山人海。话说到这里,我这个吃纪录片饭的人的嫉妒之心已经昭然若揭,甚至撒手不 干纪录片的念头都有了,只是想到张元是个立志要攀登故事片艺术高峰的人,纪录片这条小路他不过是偶尔过来串串门子,心 才放踏实了。

  这两部片子是张元“回家”路上的足迹,是歪是正各有说法。长远点说,张元还是“在路上”,在那条前面有不少人 已经“扑通”栽进去的“铺满鲜花和充满陷阱的电影之路”上。图李冰冰扮演的女警察是不是太漂亮了?(杨子)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相关文章


  新浪首页>影音娱乐>国内影视>南方周末>新闻报报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