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影音娱乐>国内影视>扬子晚报>新闻报道 




童星为何缺少新面孔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5月31日15:22  扬子晚报

  可爱的童星大人小孩都喜爱,可是我们仔细环顾一下今天的舞台上下和荧幕内外,活跃的却是蒋小涵、宫傲、徐畅等许多年来的老面孔,新的童星为什么难以出现?许多家长为了“望子成龙”,都舍得花血本让孩子学表演、学演唱、学拉琴等等,为什么还是成星的少呢?

  回头再看现在已经“功成名就”的童星们,家庭的影响不无决定因素,起码父母对于他们的成名有绝对的作用,如徐畅因为演唱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主题歌《世界很小是个家》而成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先生,徐畅从小在音乐环境下熏陶,以及她的父母能及时地向听众推荐她,恐怕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再如号称“中国小子”的宫傲,5岁时由中国唱片公司录制《玩泥巴》奠定了他成名的基础,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亲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制作部的录音师宫进生,曾经为老狼、刁寒、戴军等歌手录过音;再如蒋小涵的父亲是一家唱片公司的经理,这种先天的培养,是其他孩子望尘莫及的……童星的培养,需要多种条件的,包括先天的音乐感受与后天表演训练,以及后来各种机遇的把握,而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在这方面就要艰难得多,且不说能否承受昂贵的学费,且不说能否拥有孩子成长的艺术环境,孩子能否成材还有一定机遇,这种机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很遥远的事。

  再加上艺术领域的“近亲繁殖”、“肥水不流外人田”等不良倾向,新童星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成星就更加困难,近年来儿童领域的文学创作乏力,没有什么佳作出现,使“新面孔的童星”出现自然是难上加难。祁建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万元有奖调查,请支持新浪网



  新浪首页>影音娱乐>国内影视>扬子晚报>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