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片火爆之中冷思考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6月08日11:23 光明日报
就在人们为泛滥成灾的古装武打片感到厌烦的时候,荧屏不知不觉已经成了警察和匪徒进行斗争的天下了--《警坛风云》、《罪证》、《永不瞑目》、《女子特警队》、《12-1枪杀大案》的相继播出,让春夏之交的荧屏在正义和邪恶之间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个把月以前,电视剧里不是留着大辫子飞来飞去的大侠在兴风作浪,就是些不伦不类的公子王孙在宫廷里哼哼叽叽,总让人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错觉。接下来风云突变,自从武打片的播出时间受到限制以后,大辫子一下子沦为九、十点钟以后的节目,一时无缘再进黄金档,而各电视台也都不约而同选中了警察戏来独当一面。你看吧,每晚在黄金时段活灵活现的,一律都是大盖帽--男的身手不凡,女的气质不俗,而在流行的警匪片中,最时兴的就是男女搭配,不知是从外片得到的启示,还是得益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总之荧屏上下英雄所见略同,谁也不比谁高明到哪儿去。
如果影视剧也有排行榜的话,那眼下最红的两部警察戏非《永不瞑目》和《罪证》莫属。究其原因,普遍认为有个比较经典的制胜绝招,那就是侦破加爱情,来他个刚柔并济,“总有一招儿适合你”。
入春以来,这两部侦破加爱情的警察戏在各地电视台轮番播放,要是没能守住一个频道一看到底,十有八九会看得颠三倒四找不着北,不是未卜先知就是死人复活。可有持高不下的收视率撑着,于是也没人顾得上去计较是不是别人嚼过的馍。据悉,早在发行阶段,《罪证》就创下了在只看片花、未看样片的情况下就有130多家电视台签约购买的纪录;而《永不瞑目》看上去风头更健,在我们的耳朵不断地被这四个字灌满之前,它占用你的时间、赚取你的眼泪确实易如反掌。
相比之下,正在播出的20集纪实连续剧《12-1枪杀大案》却是反响平平。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警察,真实的西北口音,还有枪支、血案,按说不难收到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可这曾经风光过的纪实性金字招牌像是越来越不灵光了,枪林弹雨、浴血厮杀,对观众来说似乎太硬,这年头,再残酷的事业也得有个浪漫的光环罩着,怪不得帅哥靓女这么有市场。
惩恶扬善是个老话题,在电视剧市场日渐低迷观众娱乐方式愈发多样的今天,为了抢占视频的一席空间,编导们挖空心思不停地往“老瓶”里续着“新酒”。几年前,海岩和赵宝刚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就曾尝试过用警匪片的皮儿包言情剧的馅儿,成败得失姑且不论,至少它告诉观众,警匪片也可以有另一副面孔。“讲”完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后,二人此番再度合作的《永不瞑目》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面临着影视圈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避实击虚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但要想让警匪片打出游刃有余的漂亮牌,看来还得进一步推陈出新。
观众们猛看一阵儿警匪片之后,法律意识和审美水准不约而同有了提高,他们甚至摆脱了编导们的套子,从剧情本身跳出来,开始品评警匪片的长短。有观众提出荧屏上的匪徒倒是常换新人扮演,可警察翻过来调过去就那么几张老面孔,实在是单调了点儿。更有观众对诸如警察缺乏机智、缺乏训练有素的表现等小毛病也开始难以容忍了。
警匪片拍了这么多年,外国的也引进了不少,然而收视率仍然高居不下,这让电视人感到欣慰。然而,如果千篇一律的格局、千人一面的警察形象继续频频出现的话,就难免有被观众冷落的一天。不是吗,被许多制片人当作票房、收视率救星的清宫戏、武打片当年也曾风光无限。
虽说警匪片较从前已经改良了不少,比如现在荧屏上的警察早不像以前总爱做英雄状,不苛求高大完美,不故作大义凛然,而是尽量让自己显得有血有肉、平易近人。可从一身正气到一身毛病,他们还是没能躲开另一种脸谱化--酷酷的休闲便装,从不轻易开口一笑,时不时发几句牢骚吐几个脏字,郁闷的时候可以流泪,发作的时候可以骂娘……最近,王志文主演的《刑警本色》又传出了要拍续集的消息。港台警匪剧也不甘示弱,什么《陀枪师姐》、《见证实录》、《保护证人组》等等,也都被多家电视台反复播出,这股警察风看来还得刮上一阵子。
除了惊险、刺激、神秘、曲折这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警匪片的创意空间到底有多大?如今的结局大都逃不开英雄凯旋的豪迈和壮士殉职的悲壮。一些创作人员对西方警匪片表示出强烈的敌意,认为观众宁可宽容外来剧中撞车、爆炸之类的大虚假,也不肯容忍国产剧里追捕、打斗之类的小虚假,怀有如此心态的创作人员还是没有多从自身寻找问题,试想,如果不在人物的塑造上下功夫、不克服情节表面化、故事过于肤浅的诸多弱点,警匪片也会失去应有的魅力。(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