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夏”述评之一:世纪回眸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03日09:49 哈尔滨日报
伴随着时间的脚步,本世纪最后一次艺术盛会--第25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清晰可见。从1961年至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走过近40个春秋。站在新世纪门口,作历史回眸,没有谁会怀疑,已深深植根于千百万人心中的“哈夏”,以她不变的初衷,凝炼成这座城市不朽的音符。
让我们走回历史。20世纪初,外国侨民曾在哈尔滨成立过“管弦乐队”、“哈尔滨交响乐团”以及多所音乐学校,给哈尔滨人音乐素养的形成带来了一定影响。解放初期,吕骥、向隅、马可、刘炽等一大批革命音乐家在哈尔滨播下了革命音乐的种子。此后,东北军区文工团、东北鲁艺音工团等在哈开展了新文艺工作,《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革命歌曲在这座城市到处传唱。随后,张权、李书年、沙青、汪立三等著名音乐家的到来,使哈尔滨的音乐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
1961年7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应运而生。自此,“哈夏”便以高水平的演出和广泛的音乐活动轰动全国,音乐精英的摇篮、高雅音乐精品的产地、弘扬高雅音乐的典范等美誉接踵而至。进入90年代,高雅音乐的定位渐成共同呼声。自第22届“哈夏”开始,高雅音乐成为舞台主角。
1996年,走过35载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为她辉煌的历史树起了新的里程碑,更为这座城市奠定了全国音乐基地的地位--音乐会自此提档升级,由市政府与国家文化部共同举办。地方性的音乐活动变成全国性的音乐节,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当年,“哈夏”创下数个第一:作为音乐活动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广泛关注,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音乐会盛况,在哈尔滨历史上是第一次;将全国声乐比赛和歌剧调演等高水准、高档次的全国性音乐活动纳入“哈夏”,在“哈夏”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哈夏”音乐会,采取由企业买断广告经营权的方式,使音乐会活动资金得到有力保证,在“哈夏”音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
如果说,突出专业性、提高性和交流性,使“哈夏”在全国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和地位;那么,兼顾群众性和普及性则使“哈夏”生生不息。每年的“哈夏”音乐会都有数万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今年更是如此:道里区迎“哈夏”系列群文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百天百场文艺演出、17个办事处的文化广场、40个社区楼院家庭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了近十万居民参与;道外区开展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深入到千家万户……哈尔滨群众对音乐的热爱,造就了“哈夏”,也发展了“哈夏”。
回眸历史,我们有理由骄傲;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当城市的各项事业正以全新姿态迈向新的世纪之时,“哈夏”也必将为哈尔滨的世纪丰碑谱写生动的华章。本报记者何秀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