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前卫为何不能融合?--记另类谭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14日14:00 千山晚报
“为什么竖琴只能奏出竖琴的音乐,古琴只能奏出古琴的乐声,它们一定老死不相往来吗?”另类的谭盾常常举出这样的反问来诠释自己的音乐观。对于谭盾这位扬名国内外的音乐家来说,这里所说的“另类”是指他的创作试图突破传统格局,永远求新。
尽管早在学生时代,谭盾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就获得了德国韦伯作曲大奖,甚至由此被誉为1949年以来,首位扬名世界的中国音乐家,但一提到他,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他为香港回归创作的,与华裔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合作的交响乐作品《天、地、人》。虽然这部作品当时引起广泛争议,但在7月末的“555创见之星耀京城”活动上,以“文化艺术界俊杰”身份出现的谭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旧事重提:“作品中的编钟代表中国厚重而又灿烂的历史,孩子的声音昭示着未来,然后用大提琴串联起来,是对天、地、人和的最好解释。”谭盾现在仍然十分肯定的认为,正是这些特色,《天、地、人》才被回归庆典委员会“相中”。
出生于湖南长沙的谭盾,饱受过楚文化的熏陶,如今在他客居的纽约这个多元文化的汇集地,谭盾受着东西文化的共同碰撞,并因此“另类”。在歌剧《马可波罗》中,他把西方歌剧与中国京剧唱腔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语言。在弦乐四重奏《鬼戏》中,他糅合了中国皮影戏、民谣《小白菜》和琵琶演奏。而在新近创作的歌剧《门》中,谭盾又集中了中外艺术史上的3个经典人物,即中国京剧里的虞姬、日本传统木偶戏里的小村、西方歌剧中的朱丽叶,他们一同站在“门”外,想要回到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导演李安的新作《卧虎藏龙》中,担任作曲的谭盾又给观众献上了一段独特的音乐。在一场足足有10分钟的武打戏里,没有一句台词,只有震耳的打击乐在渲染着气氛。谭盾自信地认为,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外电影中还很少见。
“艺术作品不能重复生产,她只属于创造。”在谭盾眼里,国内艺术界最缺乏的是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当这些用真挚的话语表述出来的时候,在谭盾的眼睛里,记者看到了一种深深的渴望。(记者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