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DVD/CD > 《DVD Matrix电影评介》专题 >正文

“巨蟒”小组《飞翔的马戏团》精彩碟评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16:20 《DVD电影评介》
“巨蟒”小组《飞翔的马戏团》精彩碟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超现实批判学家的流氓团伙

  ——记英国喜剧团“巨蟒”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onty Python

  river

  引言:“巨蟒”的出现是个奇迹,就好像癞蛤蟆终于吃到了天鹅肉,前提是癞蛤蟆竟然长出了翅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巨蟒”之前,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厚颜无耻,藐视常理和禁忌的一群人,同时又是如此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一般来说,知识的丰富总是伴随着某种束缚的增长,这种束缚往往是心甘情愿的,所以文化程度越高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自我约束的能力也就越强,逾越常规的勇气也就越弱。然而当这个人或这个群体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这当然不是像这么随口说说一样简单的事——一种新的文化就诞生了。我们不敢说“巨蟒”就是创造这种文化的鼻祖,但至少可以说他们是这种文化在影像表现上的先驱。对一切其他文化甚至包括对自己的毫无掩饰的嘲讽和批判构成了这种文化的全部内容,而且手段极尽粗鄙下流之能事。而我们又没有资格说这是低级的哗众取宠和无理取闹,因为我们确实被逗得捧腹大笑,而这笑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与理性的思考上的,是完全的叹服与震惊。有人拿“南方公园”和“巨蟒”相提并论,事实上真要拿两者相比的话,除了稍稍有一点“巨蟒”的勇气,“南方公园”什么也没有。

  “巨蟒”的来龙去脉

  “英国巨蟒喜剧团”这个具有革命性的无政府主义讽刺剧制造者,大概是继“马克思兄弟”之后,20世纪最具全球知名度的喜剧团体了。在60年代末期“巨蟒”正式组成一个固定创作团队,并自编自演(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除了他们自己之外,没人会愿意来演他们的节目)自己的节目之前,剧团中的5名土生土长的英国成员都是当时一些英国电视节目的作者。比如克里斯、艾德尔和查普曼都曾是大卫-弗罗斯特手下的写手,而他们后来在自己的节目中却经常拿这位著名电视主持人开涮。克里斯在随另外一个喜剧团去美国巡演的时候遇到了基廉,后者曾经以漫画画家的身份在英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于是克里斯把基廉吸收进“巨蟒”,专门负责绘制影片或剧集中穿插的怪异荒诞的卡通片段。

  “巨蟒”初涉影坛的第一次尝试是一套将他们早期节目重新整理拍摄的小品集——《前所未有的表演》(1972),由他们的老合作伙伴伊安-迈克瑙顿导演。这部作品没有在对他们极为陌生的美国观众中间引起很好的反响,多数人不感兴趣,甚至根本看不明白。不过与此同时在美国开播的“巨蟒”广播节目很快让他们开始成为又一个“邪典”的代表。在那段时间里,“巨蟒”节目的录音带成了某些大学学者及部分懂行的玩家眼中必备的收藏品。等到他们的第二部作品,基廉和琼斯联手执导的中世纪讽刺剧《巨蟒与圣杯》面世时,美国人——至少相当一部分狂热的美国人——就已经准备好对“巨蟒”的热烈欢迎了。

  由于“走路奇怪的高个”约翰-克里斯在《飞翔的马戏团》最后一季时退出剧团,跳槽到另一部疯狂闹剧《弗尔蒂旅馆》中,剧团的电视节目表演不得不因此在70年代中期告一段落。不过“巨蟒”出人意料的声望最终还是把他们重新凝聚在一起,并适时地拍摄了两部同样饱受争议的电影长片。《布赖恩的一生》是一部以基督教教义的讹误为批判对象的宗教讽刺剧,因其肆无忌惮的渎神论而受到许多人士的指责。而《巨蟒之生命的意义》则是一篇更加极端、更加无所顾忌的哲学寓言,歇斯底里地对虚伪愚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意识进行尖锐嘲弄。

  在“巨蟒”风行欧美的前前后后,剧团的几位成员又同时在着手自己独立的创作计划。1977年,基廉第一次完成了自己独立创作的影片——中世纪幻想片《无意义的生活》(Jabberwocky),随后他又拍摄了借以成名的《时间大盗》(1981)和未来主义科幻讽刺片《妙想天开》(1985),后者让影片发行方福克斯公司从此对他深恶痛绝,同时也为他赢得了一次奥斯卡最佳剧本的提名。1989年的高成本奇幻片《终极天将》(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遭遇了票房滑铁卢,不过91年基廉又凭借罗宾-威廉姆斯领衔的,基调较为乐观积极的喜剧片《鱼王》卷土重来,作为“巨蟒”剧团中导演成就最高的成员,基廉在90年代中后期的两部电影《12猴子》和《赌城风情画》正式确立了他影坛奇才的地位。

  艾德尔参与编剧并主演了一部以甲壳虫乐队为开涮对象的电视电影《金钱至上》(The Rutles,1978),此外还演出了许多类似的喜剧,包括基廉的《终极天将》、《潜逃的修女》(1990)、《老爸老妈拯救世界》(1992)等等。

  佩林和琼斯则基本上留在英国本土从事创作,两人一起编写了一套名叫“妙谈”(Ripping Yarns)的电视节目。琼斯在拍摄了一部大失水准的性喜剧《私人服务》(Personal Service,1987)之后,又与克里斯联手,并请来蒂姆-罗宾斯出演他亲自撰写的儿童小说《海盗艾里克》(Erik the Viking,1989)的改编电影版。佩林在自娱自乐地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两部毫无知名度的喜剧《传教士》和《专有功能》之后,在克里斯编剧并主演的重磅喜剧炸弹《一条名叫旺达的鱼》(1988)中扮演了那个傻乎乎的结巴,狠狠过了一把戏瘾。随后佩林又投入到了两个野心勃勃的电视剧计划,《环游地球80天》和《从南极到北极》当中,他本人丰富的旅行经历更是为这两部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1989年逝世之前,查普曼的最后一个拍摄计划是他参与编剧的海盗讽刺片《黄胡子海盗》,遗憾的是,这个计划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完成。

  作为演员,“巨蟒”中名气最大,最有观众缘的非约翰-克里斯莫属。从电视广告到电影,克里斯在大西洋两岸疯狂接片,其中包括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的《一条名叫旺达的鱼》和险些让他身败名裂的西部片《银城歼霸战》(1985)。在动画电视剧《美国小鼠西部历险》(An American Tail: Fievel Goes West ,1991)中为大反派精彩的配音还让克里斯获得了一次艾美奖。克里斯同时还经营着一家专门培养漫画电影制作者的特色电影公司。

  虽然在20年前的《生命的意义》之后,“巨蟒”再也没有过共同创作的新作问世,不过“巨蟒”成员之间还是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正如前文所说,他们经常会在各自独立的作品中相互客串捧场,并被传为佳话。唯一的遗憾是,自格拉翰姆-查普曼于1989年去世之后,观众们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一场真正由“巨蟒喜剧团”奉献的“前所未有的表演”了。

  “巨蟒”作品DVD收藏全集

  《飞翔的马戏团》完整套装(1969-1974)

  THE COMPLETE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1969年10月5日,当这五个英国佬和一个美国佬第一次胡言乱语恬不知耻地出现在BBC电视台上时,整个英伦三岛都傻了眼。从这天开始,在之后短短的四年间,“巨蟒剧团”及其六位成员的名字通过《飞翔的马戏团》这套空前成功的电视喜剧节目,很快成为了英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标志。也正是从《飞向的马戏团》开始,“巨蟒”逐渐为世界所熟知,并以自己独特的幽默方式开创了一种至今仍被全世界(尤其是好莱坞)广泛效仿和套用的喜剧类型。

  《飞翔的马戏团》从形式上看类似于今天的电视小品,但它绝不受任何一种规范或模式的约束,我们从头至尾也看不到一个惯用的伎俩或模式化的重复。6个高智商活宝的创作灵感永远天马行空随兴所至,每一集的内容或破碎或连贯,可能是几个独立的故事,可能是几条相互交叉的线索,也可能是一堆毫无瓜葛的碎片。只要是他们灵机一动想到的东西,全都大胆地用摄影机拍摄了下来。除了极个别偶尔客串的朋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必须需要的“性感美女”角色,都是由“真正的”女演员卡萝尔-克力夫兰扮演的),整套剧中几乎所有有台词的角色都是活宝们亲自上阵,你所能像想到的各式奇装异服的打扮几乎全被他们 尝试过了。

  《飞翔的马戏团》嘲弄取笑,有时甚至是恶意羞辱的对象包括历史人物、哲学理论、政治立场、宗教教义、社会现象、公众意识等等。从维多利亚女王到普通的英国家庭妇女,从电视媒体制造的泡沫到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细枝末节都是他们信手拈来的素材。而“巨蟒”对暴力或性等争议话题的处理也非常巧妙,既不会显得遮遮掩掩,也让审查机构无可奈何,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泰里-基廉巧思妙想穿插剧中的卡通制作的功劳。

  事实上,初看《飞翔的马戏团》或任何一部“巨蟒制造”的观众很可能会感到难以适应。乡土气极重的杜撰英国口音和有时显得十分白痴的行为和聒噪的对白会让人不知所云,而且节目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也的确是纯属白痴的胡闹和小丑式的插科打诨。而这节目妙就妙在,这些貌似毫无价值的胡话连篇中经常会迸发出让人惊叹的绝妙创意,从极粗俗的角度彻底揭露人类文明中所有道貌岸然的嘴脸。大概所谓“大智若愚”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此了。

  DVD

  2000年11月,A&E家庭影像公司发行了《飞翔的马戏团》的完整14碟套装。从1969年10月5日到1974年12月5日间BBC电视台播出的总共45集,长达1480分钟的《飞翔的马戏团》全部收录其中。对于一部30多年前的电视节目来说,这套碟的画面修复水平已经让人非常吃惊了。如果有人还记得当初电视上播出的剧集的效果,一定会为这套碟中自然干净的色彩和亮度欣喜若狂。在1.33:1全屏格式的电视图像中,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容量压缩对画面造成的损伤,当然那些刻意被做成破旧效果的镜头不算在内。

  A&E同样对简单的DD1.0单声道进行了修复。尽管“巨蟒”的作品主要是靠大量对白撑起来的,但谁又能忘记其中像主题曲《独立钟进行曲》这样经典的配乐呢?对白、音乐和简单的音效录制,同样还有基廉动画片段中那些往往能起到点睛作用的特殊音效都清晰生动,毫无杂音的干扰。

  每张碟中都收有少量的花絮。它们都在单集菜单的“Looney Bin”这个选项中,主要是对“巨蟒”之前或之后一些作品的介绍,还有一些和其它集之间有所重复的内容。第一张碟中有一段对泰里-基廉动画制作程序的介绍。另外,还有一些静态的内容,比如关于“巨蟒”剧团琐事的问答游戏等。

  《“巨蟒“剧团现场秀》

  Monty Python Live!

  在《飞翔的马戏团》让“巨蟒”一跃成为BBC电视台的一块金字招牌之后,“马戏团”的成员开始着手策划一场活生生的现场喜剧表演。考验“巨蟒”真正作秀本领的时候到了。1972年,“好莱坞碗”大剧院迎来了大洋彼岸的六位开心使者。从招牌式的异装登场到巧克力馅饼大战,“巨蟒”喜剧团使出浑身解数载歌载舞摔爬滚打,把“小丑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次首演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现场喜剧表演成了“巨蟒剧团”在电视屏幕和电影银幕之外,另一个施展绝活的舞台。事实上,一场场巡回演出也的确更刺激、更具互动性、更能带来意外惊喜,这正符合“巨蟒”的喜剧风格,也难怪成员们乐在其中。1974年的“特鲁里街现场表演”和1976年的“伦敦市中心现场表演”便是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为纪念“巨蟒”剧团成立30周年,1998年由罗伯特-克莱恩主持的“阿斯潘巨蟒回顾晚会”上,“巨蟒”被授予了美国电影协会(AFI)明星奖,已经逝世近十年的格拉翰姆-查普曼也以骨灰的形式出席了晚会,让全场观众捧腹之余不禁感慨唏嘘。这种惊世骇俗的缅怀方式对一名“巨蟒”成员来说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DVD

  2001年10月23日,由A&E公司对“巨蟒”20多年间最重要的一些现场实录进行收集整理发行的双碟收藏版DVD终于面世。第一张碟的主要内容是前文提到的“好莱坞碗现场表演”,紧随其后的是1998年的“阿斯潘巨蟒回顾晚会”。

  第二张碟的内容跟“现场”关系不大,主要是1989年史蒂夫-马丁主持的一段“巨蟒娱乐生涯回顾”节目,其中收集了“巨蟒”的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早期创作以及一些最经典的片段和时刻。随后又有“巨蟒”剧团特地为德国电视台拍摄的一集45分钟德语节目。两张碟正片总长度为226分钟,英语Mono单声道,全屏画面格式。让人比较失望的是,这套碟的音画质量不能让人满意,甚至还不如1983年的那个剧场版。两张碟的正片内容有相当多重复的部分,而花絮也少的可怜,第一张碟里有一段4分钟的电视节选,第二张碟里是几条音乐短片。除此之外就只剩下一些常规的静态内容了。

  《前所未有的表演》(1972)

  And Now for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关于本片的故事,就是本片根本没有故事。《前所未有的表演》是《飞翔的马戏团》的一个90分钟精华版。没有主题,没有逻辑,没有结构,就是一部疯狂扯动你笑神经的短篇集,其中最短的短篇不过20秒,但同样能让你的门牙掉到肚子里,下巴掉在膝盖上。如果你没有时间看长篇累牍的《飞翔的马戏团》,那一定不能错过《前所未有的表演》,《飞翔的马戏团》中最爆笑最绝妙的段落和创意汇集到一起就是《前所未有的表演》。电视剧中创意好但拍摄不太成功的片段都被重新拍摄剪辑收录到电影中,是名副其实的精选荟萃。作为“巨蟒”第一次试探海外电影市场的作品,《前所未有的表演》因为过于大胆和反常规而并未获得很好的成绩。不过,一支“巨蟒”拥护者的稳定队伍却从此慢慢形成,为“巨蟒”日后创造的电影神话奠定了基础。

  DVD

  《前所未有的表演》的1区DVD由哥伦比亚三星公司于1999年8月3日发行。画面格式为1.85:1可变宽银幕,英语DD2.0单声道音轨,字幕有英、法、西班牙文三种。画面修复质量还可以,色彩清晰度都很高,只是疵点现象较严重,画面抖动的也很明显,但总的来说不影响观看。DVD碟片中基本没什么花絮,只有几位成员的生平简介。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