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最佳导演杨德昌《一一》一区CC标准版(图)](http://image2.sina.com.cn/ent/e/2006-08-22/U1141P28T3D1211641F329DT20060822180336.jpg)
|
英文:YiYi
中文:一一
导演:杨德昌
主演:吴念真/李凯莉/金燕玲/曾心怡/陈以文/萧淑慎
地区:台湾/日本
类型:剧情
级别:15(英国)
出品:WinStar Cinema
上映:2000年5月14日(法国)
DVD发行公司:标准公司
DVD发行日期:2006年7月11日
区码:一区
格式:D9
片长:173分钟
菜单:英文动态
音频:国语DD2.0/英语DD2.0(杨德昌与英国影评人托尼·雷恩的评论)
视频:可变形宽银幕1.85:1
字幕:英文
|
菜单
MOVIE
思想传统的简南俊是个不太成功的生意人,与妻子、两个孩子及岳母住在台北一间简单公寓里,他在小舅子的婚礼上邂逅自己早年的恋人,引发他对于自己生活的质疑和对另一种生活的思考。他的母亲由于一次意外中风而变成植物人,母亲的病使妻子敏敏心力交瘁,只好消极避世乞灵于宗教来获得解脱。敏敏的弟弟阿弟被夹在妻子和从前的女友中间,笨拙的他陷于投资破产的境地。南俊的女儿婷婷是一个音乐学生,她遭遇邻居莉莉和男孩胖子的三角恋爱关系,初尝爱情的苦闷与友谊的不可靠。婷婷的弟弟洋洋喜欢用照相机来记录人们没有看到的世界的另外一面,在学校却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欺辱而郁郁寡欢。
台湾导演杨德昌凭本片荣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力压执导《花样年华》的王家卫,被誉为2000年最重要和最好的影片,并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获全美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编剧兼导演杨德昌是台湾电影界的中流砥柱,他1947年生于上海,1949年随父母迁台,1970年赴美留学,1974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电影。1982年编导了影片《指望》,该片被称为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与侯孝贤并称为台湾新电影的主角,之后几年他陆续拍摄了《麻将》、《独立时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片。杨德昌在《一一》中没有启用大明星,主要角色都由资深演技派演员担当,并大胆使用了许多没有经验的演员,他们的表演均非常出色,尤其是扮演简南骏的吴念真是片中的一大亮点。
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无须多谈,仅对未曾看过的朋友提醒一下,就是看这部电影时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片子将近三个小时,还因电影的节奏相当慢,故事并无任何惊人之处,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商业片常见的吸引眼球的元素和手法在本片中都不会找到。可以说本片是一首诗,人文的诗,如同预告片中提示所说的那样:帮自己一个忙,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简南俊与早年恋人在日本的倾谈
DVD
这部华语片市面版本不少,除了香港润程三区版外,一区Fox公司曾经在2001年5月8日发行过本片DVD版本,封面是简洋洋手拿照相机照相的调皮画面,带有导演杨德昌的解说音轨,可变形宽银幕1.78:1画面比例,但画质未尽人意。法国二区版本由Paramount公司于2001年9月6日发行,封面为红色地毯正中洋洋幼小的背景,带有导演访谈花絮。2002年韩国三区Starmax公司发行,封面跟一区Fox版有所雷同,显得更真实些,可变形宽银幕1.85:1画面比例,画面质量明显得到提升,从画质上看是当时最好的版本,花絮为韩文静态演职员文字介绍和3段本片预告片。同年英国二区ICA公司也发行了本片,封面设计最为生活化,简洋洋和爸爸南俊在快餐店的画面,可变形宽银幕1.73:1画面比例,画质并不能说完全好于韩国版本,不过携带了杨德昌和英国影评人托尼·雷恩的对谈式评论音轨。法国二区于2004年11月3日第二次发行版本,由M6公司发行,封面与之前的法国第一版相同,携带了英国二区的评论音轨,还有电影文字资料、导演文字图片资料、剧照集、剧中人物关系图文资料。
标准公司在2006年7月11日发行了《一一》一区CC标准收藏版,此碟从内到外品质一流。封面为简洋洋身穿黑色西服的背景,正是洋洋说的自己看不到的另一半世界,这个图案不但在颜色和构图上尽显CC的不凡,更是与电影主题吻合,颇为巧妙,在本片众多版本封面中独树一帜。主菜单设计类似照片巡礼模式,一张张洋洋拍的照片滚动翻转,配合淡淡的钢琴声,简洁又有寓意的效果强于其他版本或凌乱或压抑的感觉,主菜单共有六个选项,分别是播放、章节、字幕、花絮、预告、评论的选项,章节菜单由英文逐段命名,评论声轨设置选项有英文导言,并将全程评论根据评论内容进行了段落划分,方便观众可以有选择性地听到随片播放的评论。正片为可变形宽银幕1.85:1画面比例,声音方面提供了国语DD2.0以及杨德昌与英国影评人托尼·雷恩的英语评论DD2.0音轨,画质对比各版本后,CC堪称各版本之首。花絮除了评论音轨外,这次新加入的花絮是托尼·雷恩谈台湾新电影运动,时长15分16秒,及美国剧场版预告片一个。另外CC版本还附赠了CC官方不完全汇总目录,和精美明信片一张,图案是让-吕克戈达尔的《轻蔑》海报,以及21页的《一一》DVD花絮手册一本,CC版官方不完全汇总目录标明了1号到325号的标准版DVD的名称、电影出品年份、导演以及价格。
◎画质
标准版的画质是务须质疑的,这里不妨说一说杨德昌的画面语言。影片室内布景极为自然,都是生活中的真实场景,颜色和光线非常细腻温和,人物肤色、面部细节逼真清晰,对环境和人物服装服饰的颜色还原真实。很多镜头在影片后段颇有寓意,对天空、乌云、圆月的拍摄,都反映出当时人物的内心状态,几乎每间隔几分钟就会有对背景揭示的镜头出现,当然这些都需要从评论音轨中得知。丰富而细腻的画面语言并不一定需要多么高的技术含量,杨德昌在评论中说过,他说好莱坞女演员很难演这样不需要剪辑的戏,因为本片很多时候都是大段大段的长镜头一路拍下来,对演员的考验很大,但也增加了电影的张力和活力。
洋洋在结尾给去世的奶奶朗读自己的大作
◎音质
国语DD2.0音轨对本片来说完全够用,该音轨保持了本片原声独有的人文特质和台湾电影的文艺气息,无论是人物对白还是自然声效都格外入耳,其他的如人群嘈杂声、孩子嬉戏声、大海海浪声、火车声、汽车声、背景音乐声、风声、雨声、雷声,以及婷婷趴在奶奶腿上喃喃自语的梦境,都得到完美体现。简洋洋台词虽然不多,但是他每次开口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洋洋在结尾给去世的奶奶朗读自己的“大作”(杨德昌评论语)时,给影片带来一个小小的高潮,只有看过前面的160多分钟以后,观众才会明白孩子的致词。
影片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刻意渲染气氛的音乐,只在故事开始和画面结束一分钟前才响起淡淡的钢琴声,干净舒缓的钢琴声也就是主菜单的背景主题音乐,据说这段钢琴是由杨德昌的夫人所弹奏。另外在本片中,杨德昌对画面那种平白意境十分讲究,对声音的有或无也运用的很有特色,比如人物的对白,他知道什么时候让观众看到听不到,什么时候让观众听到看不到,什么时候利用画面外的环境声,与摄影用构图互相配合,这样就使观众有更真切的感受。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有声更增宁静。杨德昌曾经说过,音响师杜笃之给本片提供了很多创作上的帮助,只可惜声音处理这一个岗位较易受到忽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而杨德昌的影片会换摄影师,却一直都只用杜笃之录音。
◎花絮
正片携带杨德昌与英国著名影评人托尼·雷恩的英语评论音轨,这条评论音轨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这里实在有必要着重说一下。杨德昌及托尼·雷恩的解说几乎是从头说到尾,一区老版则是杨德昌时断时续的独白,自然不如两个人对话来的够多。杨德昌顺着故事发展谈了每个演员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一些镜头拍摄上的技法,每个角色在剧中的位置,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复杂情感,对于更细致的观赏影片很有帮助。同时,杨德昌还讲了日本的文化、电子、科技、漫画等方面对台湾的影响,可以了解到杨德昌对社会责任以及音乐、文学等方面的认识与见解,他顺便还说了几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影评人托尼·雷恩多以提问方式来使电影评论不至于中断,基本使杨德昌一直处于滔滔不绝的状态,当然提的问题都很有内容性,比如对台湾电影市场、电影发行、角色对象的引导都很到位。
动态花絮主要是亚洲电影影评人托尼·雷恩谈台湾新电影运动,时长15分16秒,该记录片被分成了8个部分,可以根据标题做选择性观看。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台湾的五、六十年代电影谈起,介绍了台湾的历史以及风土人情,蒋介石、国民党后的台湾电影状况,台湾新电影浪潮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作品,并结合《一一》片段对电影做了简单评述。
其他花絮还有一个时长2分12秒的美国剧场版预告片。
21页花絮手册为红色封面,扉页为中国“红双喜”,内容包括有章节目录介绍和DVD观看设置说明,一篇影评,杨德昌写的《杨德昌笔记》,CC《一一》版所采用的视频和音轨说明等。(作者:红魔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