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可-基德曼传记电影《摩纳哥王妃》开幕本届戛纳电影节,引起了强烈反响,使得格蕾丝-凯利再次成为大众视线里的焦点。她是希区柯克最为珍惜的金发女郎,更是克拉克-盖博等众多好莱坞男星心中的最佳拍档;她拿奖不多,一座奥斯卡影后小金人足以在好莱坞影史留名;她用只有不到6年的电影生涯,跻身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3名;她的婚纱被赞为20世纪最美婚纱,而她也成为20世纪最美新娘,她与摩纳哥情事成为欧美娱乐圈街头巷尾的美谈。她的名字和高贵、优雅这两个词语联系紧密。

韩松落评价其为,高冷的外表下“蕴含着敏感、情欲和爱恋的火山”,而magasa则用丰富的逸闻趣事,串起这位王妃传奇的一生。小浪独家策划,邀请两位资深撰稿人解读《摩纳哥王妃》背后的故事,妮可-基德曼是否适合这个角色,王妃原型格蕾丝-凯利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谜底尽在其中。【摩纳哥王妃的冰与火之歌】【格蕾丝凯利10段轶闻】

摩纳哥王妃

高贵冷艳背后

 她延续了家族在她身上建起的制度

  提起格蕾丝-凯利,人们常常要用的词语是“高贵、优雅”,如果我们对她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如果她能为这两个词语代言,能给这两个词提供定义时的例证,那么,人们所理解的高贵和优雅,其实意味着高度的克制和自我整理,即便有激情,也得是丛林下的野兽,冰原下的火山。

  这种精神不是一代造成的。她的祖父约翰-亨利-凯利,在1867年的爱尔兰暴动中,离开家乡到了美国,从做苦力开始,在这块新大陆上扎根。到了凯利二代时,这个家族已经非常庞大,而且成了当地的名门,二代凯利中,有人得过普利策文学奖,有人得过奥运冠军。格蕾丝-凯利落地时,这个家族已经秩序井然,父母对孩子实行严格的教育,并不和他们十分亲近,她日后曾经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在我的家中,孩子们竞争一切,包括爱。”

格蕾丝1

  她报考美国戏剧艺术学院,遭到家人阻止,因为那样一来,她就得去纽约,而且很有可能从事演艺工作。最终成行后,家人要求她必须住在巴比尚旅馆,那是一个专门为独身女子提供住宿的地方,必须有三个介绍人做保才能入住,实行严格的作息和管理制度,从游泳池到商店一应俱全,与外界瓜葛甚少。后来,她在拍摄《正午》时,与加里?库珀传出绯闻,她母亲立刻安排她妹妹到她身边充当监督人。1954年,她凭借《乡下姑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后,回到家里,给家人讲起现场见闻,并且模仿别人的举止,结果,她父亲对她说:“够了,格蕾丝,你现在是在家里,没必要演戏。”

  她也延续了这个家族在她身上建起的制度,她是美丽的,但却是冰冷的,像安格尔画中的人物,足够激起欲望,却又阻止欲望,她在陌生的场合不苟言笑,常用“是”与“不是”来回答问题(《正午》的导演弗雷德-齐内曼的印象)。她的几次试镜和交际,都曾因她的过分严肃而失败。米高梅打算和她签约时,她提出的条件,在今天看来着实不可思议,她要求限制拍片量,不去好莱坞居住,甚至要求自己选择角色。

格蕾丝2

成为最突出的希女郎

 她的心中却蕴含着敏感、情欲和爱恋的火山

  这正是她会被希区柯克相中,并且成为和他合作最多的女演员的原因。希区柯克的电影,貌似狞厉,其实依然是工整、冷静、克制、压抑的,他电影中的人物,带着现代世界来临前的一种可贵能力:自我整理。整理自己的形象和精神,让自己显得去芜存菁、轮廓鲜明。这种整理能力,让他电影中的人,显得彬彬有礼又疏离,富有魅力又格格不入。那是拥有上个时代气质和能力的人,和现代世界的微妙冲突。格蕾丝?凯利正是这样,希区柯克:“从外表上看,格蕾丝显得很冷漠,但在她的心中却蕴含着敏感、情欲和爱恋的火山。在看到我的影片前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我一直在寻找真正的女士,在她们身上往往会爆发出人们想象不到的激情。”

  这种自我整理能力,使她在众多希区柯克金发女郎中格外特出,也让她越过了电影的时效性,获得了更久的生命力。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金发女郎都有这种能力,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另外一位金发女郎金-诺瓦克,之所以被人遗忘,多半因为,她一直处在被整理的位置上。在法拉奇的《好莱坞的七宗罪》描绘下,她像个塑胶花,粗,甚至蠢。偶然获得的机遇让她进入了电影界,但在出席戛纳电影节时,她闹出了笑话——她甚至不懂得如何应对吻手礼。

格蕾丝3

“王妃”的电影欲望

 妮可-基德曼气质与《摩纳哥王妃》完美契合

  格蕾丝-凯利承担起了希区柯克、甚至所有观众赋予她的那些意象,以丛林猛兽、冰原烈火的形象存在着,她在公众面前的严谨纯洁,和她总是会和合作男演员传出绯闻的现实相互映照,也进一步坐实了这种形象。她也懂得欣赏有相同气质的人,引他们为同类。她和摩纳哥王子雷尼埃三世交往的过程中,有一个让人难忘的细节,1955年,格蕾丝在戛纳电影节上和王子相遇,后来又去参观他的私人动物园,看到他将手臂伸进笼子里,非常温柔地抚摸一只老虎,这个动作打动了她。

  她之所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是因为她短暂的电影生涯,她出演的金发女郎角色,她成为摩纳哥王妃,她为她的国家所做的努力,更因为她所体现出的这种矛盾和撕扯,这种克制和自我整理。这种精神气质伴随了她的全部人生,即便在婚后的漫长时间里,在充当王妃时,她也一直在克制自己重返好莱坞的欲望。

  担任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的《摩纳哥王妃》,所展现的,就是她的这种能力,所以,制片方会让妮可-基德曼来扮演她,尽管基德曼的年龄相貌,都已经走向了颓势,但她是这个时代里,少数几个拥有冷酷仙境范儿的女明星,她在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大开眼戒》中,所呈现的,也正是人主动或者被动的克制,以及在这世界上所受到的牵制。

  格蕾丝-凯利的一切,说明了我们一直仰望的“高贵、优雅”到底是什么,也说明了,它为什么会成就一个又一个现代世界里的神话。

大星小传:以优雅为名

 十段轶闻趣事回顾格蕾丝-凯利传奇一生

格蕾丝4

  一、因进入演艺圈而与父亲形同陌路;

  格蕾丝-凯利出生在费城一个富裕的天主教家庭,但在当地他们家算不上是上流社会的成员,因为在费城,上流社会的标准之一是家族史要能追溯到独立战争之前。格蕾丝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后来又有一个妹妹,她从小喜欢被宠爱的感觉,但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爱和尊重。中学毕业后,格蕾丝坚持要念纽约戏剧艺术学院,并希望在演艺行当出人头地,父亲非常不理解她追求的事业的意义,在他眼里演员只不过是妓女的别称。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格蕾丝和父亲的关系如同两个礼貌的陌生人。直到1960年父亲去世前不久,他才学会欣赏女儿的成就,两人终于达成和解。

  二、曾是纽约最昂贵模特,很早就品尝到来自男人们的崇拜;

  在纽约戏剧艺术学院读书期间,格蕾丝没费什么力就成为当时纽约最昂贵的模特,以她的课外收入负担学费绰绰有余,但她志不在此,她渴望成为百老汇舞台上最好的戏剧演员。一开始起步并不顺,毕业后的格蕾丝面试过不少剧团,经常被人们以各种理由嫌弃,有人说她个子太高,腿太长,有人说她下颚太突出,不漂亮,还有人说她的声音没有什么表现力。这些今天的我们无法理解的评价阻止了格蕾丝在百老汇像某些人预期的那样一炮而红,但她并不气馁,一直不懈地在电视剧和各种大小舞台剧中跑龙套,慢慢积累着经验和人脉。

  但即令是初出茅庐,格蕾丝无与伦比的优雅和高贵也已经被人们早早意识到。男人们崇拜她,而不是爱慕她,那种大理石一般冰冷的崇高感后来成为她所有电影作品对她的塑造目标。在她的告别作《上流社会》(High Society)里,她的未婚夫告诉她,我想把你供奉起来崇拜,她伤心地回答说其实我只想被爱。

格蕾丝5

  三、刚出道价格便宜,因此拿到《正午》角色

  1951年6月,格蕾丝的照片被寄往经纪公司MCA。她获得了与这家当时最顶尖的经纪公司签约的机会,这对格蕾丝未来在好莱坞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但格蕾丝最后是很不情愿地在合同上签了字,她担心从此失去自由,也怕丢掉在舞台领域的机会。

  MCA将格蕾丝的照片投向当时最热门的制片人和导演,其中就包括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 Kramer),他制作过《冠军》(The Champion)和《男儿本色》(The Men),那时刚转型为独立制作人。克莱默的公司每年要出六部影片,他手底下签了很多便宜有潜力的新人,现在正要拍一部叫《正午》的片,编剧是上了反共黑名单的卡尔-福尔曼(Carl Foreman),很多知名男演员都拒绝了这个敏感的剧本,最后加里?库珀加盟了,他还需要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导演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拿到了克雷默给他的格蕾丝的照片,说这个演员只拍过一部电影,没人认识她,但够便宜。格蕾丝获得了750美元的周薪,在演员表上排名第五。

  格蕾丝在《正午》中的戏份不算太多,大多数时间她跟着加里?库珀跑来跑去。她见到导演金尼曼时,表现得紧张拘谨,回答问题只说是或不是。也许她的青涩和羞怯令她后来挺身而出时更显勇敢。

  四、与年长她30岁的克拉克-盖博传过绯闻

  格蕾丝和米高梅签了七年合同,若不是为了和约翰-福特(John Ford)、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合作《红尘》(Mogambo),并且可以去非洲拍摄,她不会这么做。在非洲时格蕾丝与年长她近三十岁的盖博天天一起吃饭,关系亲密,两人还传出绯闻。福特对演员非常严厉,让格蕾丝从头到尾都很紧张。

  福特选中格蕾丝是看了她几年前为一部叫《出租车》(Taxi)的影片试镜的片段,觉得她与众不同。后来希区柯克也是因为看了那段试镜,邀请她出演《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有意思的是,当初格蕾丝并未拿到《出租车》的演出机会,也就是说这次神奇的试镜其实是失败了。

格蕾丝6

  五、与希区柯克的趣事讲都讲不完

  《电话谋杀案》是格蕾丝第一次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工作,她一共为大师演过三部影片,如果不是后来结婚退出影坛,很可能会继续演下去,她绝对是希区柯克这辈子最喜欢的女演员。

  希区柯克对拍摄3D很不爽,老是在片场发脾气,连格蕾丝也无法幸免,她经常被批评忘记怎么走位,又不知道眼神该往什么地方看。希区柯克喜欢对男性工作人员讲黄色笑话,然后问一旁的格蕾丝觉得如何,格蕾丝镇定地说,我来自女修道院学校,这些故事我十三岁就听过了。

  《电话谋杀案》的制作过程对希区柯克和格蕾丝来说都不是很愉快,希区柯克只有不断地从描述他的下一部影片中找到乐趣,他说他将要拍一堂电影史上最大的内景,是一栋四层楼的公寓,每个单元中住着不同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当时并没有说要让格蕾丝继续演下部片的女主角。

  所以当后来希区柯克邀请格蕾丝出演《后窗》(Rear Window)时,她同时面临着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的请求,是与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搭档呢,还是加入《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同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配戏?对任何演员来说这都是个两难的选择,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希区柯克。

  格蕾丝在灯红酒绿的好莱坞极为注意保护隐私,远离一切炒作,她的作风保守,拒绝在镜头前穿浴衣,拍《后窗》时希区柯克希望她加片胸垫,她悄悄蒙混了过去。

格蕾丝7

  六、以退休威逼米高梅,才有了奥斯卡影后荣誉

  格蕾丝合作过的很多导演,包括约翰-福特、希区柯克,都非常大男子主义,不会善待女人,但格蕾丝的心态非常好,她能够忽视掉那些不开心的细节,好莱坞对她来说就是一场游戏。她善于处理商业事务,在和米高梅的谈判中不落下风,让游戏随自己的设定进行。当米高梅拒绝把格蕾丝借给派拉蒙拍《乡下姑娘》(The Country Girl)时,她不惜以退休威胁,后来这部影片为她带来奥斯卡影后的荣誉。

  七、她是同性恋和少数族裔的好朋友

  格蕾丝的一项真正美德是她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偏见,她对同性恋和少数族裔一视同仁,这种态度在五十年代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种族主义者给她取了很多不善的绰号,但她置若罔闻。

  八、戛纳促成王妃姻缘,曾对王子的迟到十分不满

  1955年,戛纳电影节再三邀请格蕾丝前往参加,为她提供头等舱往返机票,还在海滨大道上的卡尔顿饭店(Carlton Hotel)订了房间。正在这个时候,法国《巴黎竞赛》杂志的电影编辑皮埃尔-加兰特(他也是奥斯卡影后奥丽维亚-德哈维兰当时的老公)正在为杂志的选题焦头烂额,他突然想到,可以安排格蕾丝-凯利和摩纳哥王子兰尼埃三世见面,正所谓好莱坞公主遇到现实中的王子,一定会引起轰动。

  两个人的日程都排得很满,格蕾丝的记者会一个接一个,王子要会见数不清的外宾。为了安排见面,王室要向格蕾丝发一封正式的邀请函,语气有点像命令。格蕾丝的内心其实也充满疑惑,为什么我要去见摩纳哥王子呢?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虽然感觉莫名其妙,但她还是接受了约会的邀请。她完全没想到,所有这一切只是一家杂志希望增加销量搞出来的噱头。

  5月6日下午4点,格蕾丝如约来到摩纳哥的王宫。不过王子因为会见外宾迟到了。格蕾丝和米高梅公司的公关、杂志的摄影师等一干人在王宫内等了很久王子才匆匆赶来。后来王子带着格蕾丝在后花园散步三十分钟,摄影师在角落拍到了他们想要的照片,杂志自然如愿大卖。

  格蕾丝起初对王子迟到很不满,经过简单交谈后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但如果说到男欢女爱方面,格蕾丝当时正和男友热恋,而上一个女友是某个法国女演员的王子对格蕾丝似乎也没有那方面的意思。

格蕾丝8

  直到电影节结束之后,格蕾丝回到美国,她出于礼节给王子写了封感谢信,碰巧王子也给她写了感谢信。两人这才开始日常联络,他们通过信件谈论世界,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在七个月的通信后,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当时的兰尼埃王子正苦心经营着他的王国。摩纳哥一直是以豪华酒店和赌场闻名世界的,因为独特的国家定位及政策,它成了声名狼藉的罪犯的避难天堂。兰尼埃希望改变摩纳哥的这种名声,同时打破希腊船王欧纳西斯对王国经济的控制。因为法国和摩纳哥的条约规定,如果兰尼埃去世后没有儿子继承王位,法国就要吞并摩纳哥,而他当时甚至没有一个妻子。所以种种原因叠加起来,兰尼埃王子当时真的非常需要一个贤妻良母。

  1956年10月,王子在信中已经向格蕾丝私下求过婚,年底他到纽约例行访问,公开的理由是体检和会见朋友,他借这个机会和格蕾丝的父母见面,并向格蕾丝当面求婚,这毫无意外地得到了同意。格蕾丝可怜的母亲当时还分不清摩纳哥和摩洛哥,她一度怀疑女儿要嫁到北非沙漠骑骆驼呢。

  格蕾丝和王子的婚讯轰动了世界,登上所有媒体的头版。人们不仅关注格蕾丝是否能适应欧洲王室生活,也想知道她是否会继续银幕生涯?

格蕾丝9

  九、王室的生活未能抚平她那一颗为电影躁动的心

  格蕾丝一开始的确不太习惯她的王宫,她像《蝴蝶梦》(Rebecca)里的德温特夫人一样被侍从排挤,连改变一下宫内陈设的要求都被拒绝。她还发现王室有许许多多不近情理的陈旧规定,比如她不得在私人住所与任何男性友人见面,这条规矩她花了十一年时间才废除。还有,每个前来见她的女人都要戴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就不得入内,这显然更加荒谬,后来也被她废除了。每次遇到这种冲突,格蕾丝不由得怀念起美国人的简单直接来。

  结婚后,格蕾丝演过的所有电影都被兰尼埃王子在摩纳哥禁掉,他不希望王妃和电影圈继续来往。后来希区柯克想请格蕾丝出山演《艳贼》(Marnie),格蕾丝本人也跃跃欲试,但摩纳哥的公众不能接受王妃在片中演一个偷窃成癖的人,最后只得作罢。类似的机会后来还出现过几次,但都没有实现。最终,格蕾丝息影后只是偶尔为一些公益性质的纪录片担任过旁白,她再也没有出现在银幕上。说来格蕾丝是希区柯克最爱的女演员,在她归隐后,他曾寻找了无数替代者,单从外貌上,个个都是高挑出众的金发美女,希区柯克总说我要把你打造成另一个格蕾丝?凯利,但那些女孩最终都被证明不具备格蕾丝的气质。

  格蕾丝和兰尼埃王子一共生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其中的独子就是摩纳哥现在的国王艾伯特二世。在格蕾丝嫁入摩纳哥之前,这个国家的公共形象不佳,是犯罪分子的洗钱天堂,旅游业吸引力下滑。经过格蕾丝和丈夫的努力,摩纳哥的经济状况年年好转,特别是旅游人数激增,博彩业的经济贡献从95%下降到4%。

  兰尼埃颁布法令削弱自己的权力,格蕾丝宣布解散卫队,拉拢和人民之间的距离。她出门甚至乘坐出租车,和老百姓在大街上打招呼。格蕾丝致力于振兴摩纳哥的戏剧、芭蕾舞演出产业,还令这个袖珍国家成为欧洲的文化会议中心。

  格蕾丝建立了格蕾丝王妃基金会,扶持本地的艺术家。她大力提倡并亲身践行母乳喂养,长期为摩纳哥的孤儿举办年度圣诞派对。她以不懈的慈善工作赢得了一个国家的尊敬。

格蕾丝10

  十、格蕾丝王妃去世的影响不亚于戴安娜王妃

  格蕾丝活着时已经是传奇,而她的悲剧离世则令传奇成为了神话。

  1982年9月13日的早上,五十二岁的格蕾丝王妃叫醒小女儿史蒂芬妮,准备从位于法国和摩纳哥边境的乡间别墅返回王宫,女儿过几天就要去巴黎上学了,她们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因为随身携带的衣物太多,塞满了那辆十一年车龄的路虎汽车的后座,这样车上就只剩下两个位子,王妃的司机没办法一次带走母女俩,于是王妃决定亲自驾车。

  尽管格蕾丝并不喜欢驾驶——我们在《捉贼记》中亲眼目睹过她开车,而那碰巧就是在摩纳哥——司机说,我可以分两次,先送你们回去,再回来拿东西。格蕾丝拒绝了,反正不远,我可以自己开。

  在返回王宫的路上需要经过D37号山路,这条山路格蕾丝走过许多次,当然并不陌生。在山路的半途中有一个几乎对折的大拐弯,看上去非常险峻,但对于熟悉路况的人来说,通过它并不费力。就是在经过这个拐弯的时候,格蕾丝突然发作轻度中风,她失去了对路虎的控制。史蒂芬妮在一旁急忙拉了手刹,没起作用,她怀疑母亲可能误踩了油门。路虎歪歪扭扭地冲下悬崖,格蕾丝王妃和史蒂芬妮在车内被狠狠地撞来撞去。王妃并没有当场死亡,她全身严重受伤,直到被送往医院后的第二天才去世。她的遇难引发全世界的轰动与瞩目,不仅她的子民悲切不已,无数影迷与粉丝黯然神伤,这大约只有十五年后戴安娜王妃的车祸方可与之相提并论。

  格蕾丝王妃长眠在圣尼古拉大教堂,那也是她当初和兰尼埃王子举行婚礼的地方。

本期主创

撰稿:
韩松落
大风吹绿树。
撰稿:
magasa
合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
策划:
钱德勒
在北京。
策划:
王玉年
在新浪写电影 。
策划、编辑:
梵一
请不要浅尝辄止。
策划:
何小沁
九分做人,一分作文;
项目编辑:
很多张
你情愿变得聪明而不冲动吗
陈弋弋
监制、主编:
陈弋弋
不要再叫我哥哥、代代、丫丫以及大哥了。

往期回顾

过度解读

  如果我们像英国史纪年表一样梳理戛纳史的话,那么在“勒布埃王朝”之后的1978年至今,就是戛纳影节的“雅各布王朝”,雅各布的这些政策,也可被看作名叫 “雅各布新政”的改革。>>>点击阅读

过度解读

  随着年龄增长,窦靖童越来越像窦唯,气质又像极了王菲,粉丝们对她未来的期许同样建立在窦唯和王菲的肩膀之上。>>>点击阅读

过度解读

  这里所说的“颠覆”,基于这样的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而言的,好莱坞不再单纯是电影的代名词,美剧和美国大片逐鹿对决,一场LIVE版的“权力的游戏”已经上演。>>>点击阅读

过度解读

  姜文的电影海报简洁、有力,与电影形成巧妙呼应。通常只需一根羽毛、一颗子弹、一个避孕套,一杆手枪、一对玉脚……就一针见血地传达出影片精髓。>>>点击阅读

过度解读

  张艺谋手握戛纳评委会奖,李安坐拥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们互相渴望对方的光环,而两人加在一起,便拼起了世界影坛大满贯。>>>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