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韩国男团EXO的中国成员吴亦凡提出解约的时间相隔不到5个月,另一中国成员鹿晗于10月10日上午9时许由代理律师向韩国首尔地方法院递交起诉书,要求解约。在新浪娱乐独家曝光该消息后,一时间关于解约原因的各种声音四起,一场发生在娱乐圈业内人士、关注娱乐新闻的网友、粉丝之间的辩论拉开帷幕。

新浪娱乐本期有料,独家连线诸位媒体人、业内从业者、粉丝,解读“人气王”鹿晗解约背后的论战,至于哪一方才是真实原因,诸位看官还请自行判断。

【第一回合交锋】

滴水恩当涌泉相报 VS 抓时机谋自身发展

鹿晗

  正方观点:经纪公司认真栽培你,带你出道,花心思捧红你,难道就为红了以后任你飞吗?岂能只顾个人利益?

   在韩国,以SM公司为例,培养一个艺人不是三五个月,而是三五年。在“练习生”体制下,公司初挑出来具备一定潜质的孩子被严格训练,舞蹈是重中之重、其次是声乐等体系化课程。但千万不要以为“练习生”就等同于“准出道预备役”,韩国的“练习生”,可不是乐华娱乐投资上亿元花4年秘密培训5个人,最终面向市场推送出“优衣库”男孩儿(组合名UNIQ)这个思路和模式。严酷淘汰,才是“练习生”体制最有戏剧张力、也是最磨人的标志。“练习生”制度不像高考,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无非重点、次重点、普通大学的区别,总能有个大学进。而是:出不了道,白搭。

   鹿晗和吴亦凡是练习生中的中国人,以EXO成员身份成功出道后,他们迅速获得人气,成为EXO中面向中国市场的主力军,这生猛势头的源头,是公司的栽培和包装的成功。没有这一系列繁琐的“前奏”,这两青年无法完成如此高效的原始积累。

   既然如此,是不是应该扮演好在团体中的成员角色,遵守合约,以充沛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怎么能红了以后就不一起“手拉手、向前走”了呢?

   所以解约的关键,终归个人成就和利益分配。

   有媒体圈内人士接受新浪采访时直言:“很简单,就是翅膀硬了嘛!你那么多的要求,之前为何不提?因为你知道提不了呀!现在有了资本,谈条件,谋更好的发展,很正常嘛。张柏芝曾经不也是和她前经纪人闹了很久,经纪人认为我带你出道把你捧红投入这么多,你现在红了就把我一脚踢开?那张柏芝当然也有自己的理由,我现阶段摆在这里,未来需要的或者是A经济手上的资源,你拿不到,与我无法匹配,为了未来发展考虑,当然是换个团队合作。”

   此话不无道理,明知道去韩国出道要经历练习生时单向性的“残酷选择”,未出道前想必也了解了不少“前车之鉴”,但签约那一刻,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SM公司,选择“被虐千百遍也要如初恋”这个剧本走向,因为还没有资本谈条件,当时想的一定是:“啊!我终于能出道了!”而不是:“惹!公司怎么给这么少?!”

鹿晗

  反方观点:经纪公司应该考虑艺人阶段性发展需求,既然给不了,何必再强求,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不就是跳个槽?

   进行原始积累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念和心态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一味服从,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面包”,去判断得失利弊,仿佛站到了一个巨大广角镜前,他们看到更多,需求更大,而显然,这时的他们手上已经握有足以独立的资本了:超高人气变现出的——已存在和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打入市场时带来的新的人脉和业内回响;国内青黄不接,正是小鲜肉发力时,刚好我们还是全方位艺能条件都经过开发和专业训练的小鲜肉。从阶段性发展的需求来看,提出解约是很多业内预估得到的结果。

   “鹿晗解约这个结果大家都能猜到,只是看他什么时候解约而已。因为之前在圈内就有比较确定的风声,所以大家关注的是他选择的时机和曝出的时间,当然他选择的时机比吴亦凡好一些,所以影响上来看,有了不同反应。”光线内部一个消息十分灵通、且与SM公司经常合作的同行认为,解约在圈内已不是新闻,而“时机”的选择,会促成事件影响程度、范围、方向的偏差,“争议点少了,也不是第一个解约的,加上前期消息听得多了,所以没有造成之前的那种轰动。这也是可以预测得到的。”

   回头继续说阶段性发展需求的问题。未能出道时,渴望成为明星的年轻人自然奔着出道而去。在国内,许多年轻人选择了电视选秀节目,为的就是个迅速出线的“机会”;去韩国当练习生,同样是为了这个可能成名的“机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一炮而红概率更高,但真正进入明星职业领域后,公司包装和前景反而大雾茫茫;后者磨砺时间更久、孤注一掷成份更多,但一旦确认出道,通过公司专业包装,精准营销,爆发力更强,竞争力和感染力也更强。

   但有三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了团体中的中国成员在新的阶段对未来的判断:

   首先,中国艺人在韩国境遇尴尬,国籍局限,文化难融,造成资源局限,市场局限;在中国待遇偏差,韩国公司以压制个体的方式来稳固团体均衡发展,他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可能属于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相继流逝。无论刚出道还是出道几年后,绑定团体的政策没有多大改变,并持续消耗着中国成员的个体价值,他们在韩国无法根据自身需求接剧接电影当主角做核心,在中国同样无法拿到真正称得上强势的好资源和好合作,对于20出头的年轻人或许还能忍受,年纪一大,就得辗转反侧了。

鹿晗

   另外,韩国公司一面不懂中国市场,一面又渴求中国巨大的价值空间,在国内行事作风专横,无理要求层出不穷,无数不愿细数的案例正如麦特文化CEO陈砺志总结:条件苛刻,不尊重客户,不尊重片方,做一单毁一单。如是,无法给中国成员积攒可观资源和人脉。SM公司这次针对鹿晗解约的声明中,公然写出“其有背后势力”,引来不少业内看官调侃。在各种公司立场发表的“声明”里,该公司声明彷如一朵娇艳欲滴、内嵌玻璃心的奇葩。虽然有人快马加鞭炮制出鹿晗背后势力谱,称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其中,还有牛逼粉丝大大——百度前副总、现某投资公司老总王梦秋撑腰,但业内受访者认为,新东家的运作和粉丝助推才是他比较明确的背后势力。

   其次,韩国公司造星模式为了满足自身持续不断的掘金需求,培养出了一批狂热消费群体(一般统称“哈韩粉”)。长久下来,这个群体形成了一个相当固定、相对闭合、甚至有了边界设定的圈子,他们除了狂热偶像、追捧韩流,相当部分激进的还带着某种宗教意味的偏执,内外掐架、群起而攻之现象十分常见。虽然粉丝是偶像的中流砥柱,但也给偶像在国内设立了市场局限这道坎。采访过程中,相当大比例的业内回复不愿受访,或者被访时强烈要求匿名处理,主要原因只有一个:怕“说错话”,怕被人肉。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外界人士对韩流粉丝群体的认识和评价。

   既然给不了,何必再强求?合作要诚信,你的诚意在哪儿,我的信誉就在哪儿;而工作左右逃不开“现实”二字,那些道德制高点的束缚,远不及“现实”给的心塞来得塞!

【第二回合交锋】

说到底还是利益 VS 为长久做打算不行吗

鹿晗

  正方观点:又是身体不好又是感情牌,说白了你就是想回国发展!

   综合韩庚、鹿晗、吴亦凡的解约理由,身体原因是其中主要方面。大家都在为SM公司工作期间,生了病。还有些别的原因,个人发展受限、收入分配不合理等等,可通过“韩庚解约原因”、“鹿晗解约原因”、“吴亦凡解约原因”关键词在新浪娱乐搜索到。

   于是有看官就说了:“说这么多原因,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终归你出走是事实,你的离开给留下的人带来了影响也事实。”

   还有粉丝表示:“韩团里也不是只有你身体不好,也有生病动手术只是暂停活动修养了一阵,又继续随团行动的,人家都没有解约,为什么你们身体不好就要解约?”

  “当然会想回国发展啦,国内机会多太多啦,而且他们绝逼是意识到自己的高人气和价值了才走这一步的呀。这很现实嘛,你在这家公司工作,不想干了跳槽,也无外乎是未来发展和收入原因嘛,这不就跟跳槽一样。”上面那位仗义受访、淡定说出“翅膀硬了”的媒体圈内人士继续直言。

  于是问题就来了,解约事小,何须大炒?

  明说,这其实就是回国发展的第一步棋。

  首先,中国成员即使通过韩国团体收获高人气,也有着相当的局限性,国内主流受众对韩流接受度不高,所以即使在实打实的高人气下,他们在大众眼中的存在感也不足,借助解约一事,可以拉到一些目光。

  另外,决不能输阵。个体离开群体,面对的舆论压力是多方位且错综复杂的,单原公司就不会轻易放过你,更何况牵涉到媒体、业内、同团团员、同公司艺人、团员的粉丝、公司的粉丝、隔壁明星家看热闹的粉丝、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明星,各自阵营的公关、水军、黑水军、看好戏的路人、不明真相的群众……如果不主动出击,那被动挨打时就无招架余地。

  其次,满足媒体和业内的关注,提供前瞻数据。

  总结一下:为自身考虑而跳槽这点,是事实。要怎么操作才有赢面,才掷地有声,这就是团队考虑的问题了。

鹿晗

  反方观点:社会又不是福利机构,自己不为自己上心,别人还能给你让道不成?

  公司考虑的路线已不适合我,为长远打算提出解约,怪我咯?

  SM公司一旦培养出新的组合出道,就是进入旋风捞金模式的开始。而放入了四个中国成员,还专门成立面向中国的EXO-M小分队,试图更大程度打开中国市场的EXO,更将这个模式发挥到了新的高度。组合出道第一年,EXO-M在国内疯狂走穴商演,EXO-K(韩国分队)在韩国打榜之于,接下数个品牌代言;出道第二年,EXO组合达到鼎盛,新专辑销量破百万张,横扫韩国各大颁奖礼,全体接下好几个代言;2014年,尽管风波不断,但代言和商演势头仍强劲,加之第一轮亚洲巡回演唱会的展开,公司的捞金之旅也算顺畅。2013至2014年,EXO全体和分队代言有免税店、电商、电讯、化妆品牌、服装、游戏、食品等各种代言,统计超过10个。

  以鹿晗为例,仅2014年上半年,他要跟着团体参加各种五花八门的行程就包括:各地商演、落地活动、品牌代言、节目录制、新mini专辑宣传和中韩两地打榜、电影《重返20岁》拍摄、各国各地巡演……

  于是问题就来了,工作强度这么大,还过度疲劳折腾出病来,但这满档工作除了消耗个人现有的影响力和吸金力,对自身未来发展助力并不大,收入也不多,走还是不走?现实问题,总得解决。

鹿晗

  曾供职于CJ E&M (China)电影事业部、电影《分手合约》的制片人;现任新线索(北京)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齐霁给出了很多业内普遍认同的答案:“其实所有偶像团体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各领风骚3、5年。在韩国以团体出道、红了以后,除了保证团体的演出外,经纪公司大都会根据团员不同的特质,为其规划相应的个体发展方向,例如少女时代的允儿,参演了大量的电视剧;bigbang里最帅的top,已经有了两部电影作品,而G DRAGON权志龙则因其卓越的音乐才华,积极拓展其个人音乐事业……这些方式是将团员个体价值最大化,同时也是尽量延长团体的商业价值。”

  “但是这些团体中的中国成员是个比较尴尬的群体,在韩国,当他们作为独立个体面对市场的时候,始终是外来者,不容易得到认同感,而在中国,因为经纪公司的管理方式和市场定位,他们并没有足够独立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像鹿晗所在的EXO—M本就是为中国市场而成立的,迅速走红后,大量商演邀约已经让经纪公司应接不暇。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必然很难为团员进行长远的规划。所以,我相信包括之前的韩庚、吴亦凡他们选择解约是情非得已,但也是情势所迫。他们不可能一直依附于团体存在,但不给他们机会争取更大的空间,团体解体后,进不去韩国,回不来中国,该何去何从呢?!”

  绕来绕去,绕不开现实二字。

【第三回合交锋】

在国内除了脸你还有啥 VS 内地娱乐圈包容性强

鹿晗

  正方观点:除了脸,你还有啥?你身上的那些光环都是韩国打造出来的,没了这些包装你在国内主流市场有什么优势

  除了脸,你还有啥?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些“韩漂”偶像,无论如何都绕不过韩国包装的成功。放在服装造型化妆方面远赶不上韩国业务水平的内地,媒体摄影记者发布会拍片绝对不会修了再发的内地,音乐市场不景气只能靠恒心和能力细水长流打开局面的内地,影视资源丰盛但觊觎者也排着长龙好的不一定赶上趟的内地,没有作品说话再多粉丝支持都换不了大众真正好感度的内地,现在急着找你大多只简单粗暴考虑你现有价值用完了就撤的内地,想要走好内地明星这条路,拓宽自己的市场,需要加注更多吸引力。

  另外,你小心脏够强壮吗?粉丝们准备好了吗?

  曾经万人手里一块宝,进入内地市场,还能持续韩流那套吗?一位专题策划曾十分不屑地表示:“他们哪里好?不会演戏就要进军电影圈,除了粉丝多好像也没什么了,粉丝也很烦啊。”也有媒体记者吐槽:“这些偶像,动不动就被塑造成白莲花,全世界都得夸他们才行,说句不好就是黑,被一大堆粉丝追着骂;而且去个发布会全是粉丝,媒体会觉得好吗?记者都是按现场看到的出稿,你片方一再强调不是粉丝电影,完了现场那么多蜂拥而至的粉丝,稿子写出来,别人一看自然都觉得是粉丝电影。而粉丝电影概念一旦被强化,票房肯定就不怎么样了,片方也有压力。粉丝能扛多少票房?充其量不过几千万,几千万才多少啊?”

  除了这些,内地娱乐圈四处埋伏着黑和捧杀,以前在韩国团体,经纪公司严加看管,保护得密不透风,常常连发言都是公司写好稿给过目,明星再去讲出来,或者默认是自己讲的;采访时不让媒体提问,有些甚至提出要相互间隔五米远,问题都是主办方准备好公司审核后由主办方问出,没有有用信息,全线单向推销。

  现在不是了,进入内地圈子,很多都要亲力亲为,自己去解决。面对一时半会儿根本下不去的差评浪潮,你受得了吗?面对此一时的掌声彼一时的低潮,机会掠过却没有砸中你的苦闷,你会退缩吗?面对确实不够硬的实力、不够明朗的未来,你将如何规划自己?你真的看清前路了吗?

鹿晗

  反方观点:内地娱乐圈包容性那么强所以韩国公司才大张旗鼓来捞金啊,他们回来自然也多的是机会,就看团队和自己如何把握咯

  一定要提的是,在前段时间总局下令封杀劣迹艺人之前,内地娱乐圈的包容性之强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由于市场宽大,内地几乎容纳了任何形式的成名,就连凤姐也能在娱乐这个口保留一席之地。在内地,明星到成熟阶段普遍寻求个性发展,与韩国模式下要求明星服从多于个性的方针也有较大不同。而明星背后,是源源不断的资本输送。

  以鹿晗为例,在新浪娱乐对业内的采访中,看好其未来发展的业内人士比重较高。有曾经合作过并认定他有潜力的、有听闻过他的高人气且对其十分感兴趣的、有兴趣不大但仍认为他有客观市场价值的,以下是业内声音:

  光线总裁王长田:本人我没见过,所有关于他的信息都来自于身边的年轻人和微博。90后、新媒体、粉丝惊人是认识他的关键词,听说曾经创造过微博转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所有附加在他身上的元素,拼加起来就是潜力无穷的未来消费主力。光线见过他本人的同事告诉我,他虽韩范美颜,但内心爷们儿,又很阳光,反差巨大,我倒有点好奇。

  从市场刚需来看,青春偶像是永远不够的。不光鹿晗,这一类型艺人,都是让娱乐业永葆青春的新鲜血液。鹿晗本身的外形条件、内在素养和性格魅力,都是非常突出的。光线在青春片市场储备了一大批作品,一定有适合鹿晗的。希望他珍惜天时、地利、人和,大展拳脚。

  麦特文化CEO陈砺志:鹿晗,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韩国艺人经纪弊病由来已久:1,未成名前得不到尊重——对韩国本土新人亦是如此。2,成名后,赚快钱挖掘商业价值,极尽压榨之能事,不维护品牌。金秀贤亦滥于一年之内。3,成名艺人对外合作,条件苛刻,不尊重客户,不尊重片方,做一单毁一单。祝贺鹿晗单飞。(来自微博)

  新线索(北京)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齐霁:挺看好的。在韩国经过了“练习生”训练并且能够出道的小孩儿,大都已经具备了不错的综合素质、吃苦耐劳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加上鹿晗本身是中国人,更容易融入中国的环境。如果能有胜任的经纪人或团队为其规划、打理,我个人觉得前途光明。

鹿晗

  伯乐文化CEO张文伯: 不清楚鹿晗解约这个事儿,不太了解他们的关系,但他的未来是非常看好的,他在《重返20岁》里表现非常精彩,这是他第一次拍戏,之前没有专门训练过,但他的表现让导演非常满意,甚至是出乎意料,简单来说就是天资高,很努力。

  导演陈正道(《催眠大师》《重返20岁》): 鹿晗在电影里的表现很惊艳!和前辈们在一块拍戏也不怯场,非常看好他未来的发展。

  某电影宣发公司的商务总监: 首先长相是很受现在小朋友喜欢的小鲜肉,还没看到过他的演技所以不好多说,但是形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影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新人崭露头角,光靠长相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他能带着这样的觉悟多多磨练自己。

  但看好归看好,业内同样提出不少疑虑。那位直率说出“翅膀硬了”的业内同志就冷静表示:“当然也是看好的,毕竟他的资本和人气摆在这,但到了国内,要如何把这些人气值变现呢?这也是个问题。他要拍片?拍电视剧?唱歌?这些选择同样会影响他的变现,总之需要专业团队为他好好谋划。”

  “需要好的团队,专业的团队。”这句话被受访的业内普遍加亮。人气只是一时,长远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有资源、有远见、有灵活公关能力、业务水平较高,且能重新塑造明星自身、挖掘他更多价值、与他观念契合、为他扬长避短的团队。而这个团队在哪儿呢?赔得起违约金的大有人在,但这样的团队也是难找。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