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在中国一张演唱会门票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吗?你知道你掏的这张门票钱包含了多少项费用吗?你知道你花了高价看的一场演唱会很可能是一场放之国外都达不到及格水平的演出吗?

你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歌迷团票被骗却又有那么多非歌迷毫不费力地就能免费看一场演出吗?你知道为什么中国的黄牛市场如此之大吗?

在中国,偷票房可以整治、收视率作假可以整治,演出市场混乱了这么多年可以整治吗?

此刻,就让我们来告诉你什么是娱乐文化行业里真正意义上的——然,并,卵。

票务市场现状概述

多“灰色地带”,看演唱会成奢侈消费

呵呵

   近期事件一:权志龙粉丝团票被黄牛骗百万

   近期事件二:“坑爹”的假票把粉丝挡在了周杰伦演唱会外

   近日事件三:追星女遭遇假客服 网购演唱会门票被骗54万

   ……

   众所周知,在国内,一场演唱会的票价从几千元到几百块不等,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场馆的座位走阶梯式定价。但是在国内(除港澳台地区),无论这个歌手卖座或不卖座,是大牌或普通咖,有人气还是没人气,这场演唱会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大片“灰色地带”。这片“灰色地带”中,票务、主办、黄牛、合作方、歌迷甚至于普通观众等等,都有各自的角色扮演。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在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看一场演唱会已经变成了奢侈消费。对于在大城市里工资在5000——10000+不等、二三线城市收入2000——4000不等的普通上班族而言,除去日常生活开销,花个几百至上千元看一场演唱会明显占用了其剩余经费的极大一部分,甚至需要动用积蓄。因此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能坐以待毙,想要花费尽量小的成本在更好位置看演唱会,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么他们只能走一条路——非官方渠道找票。于是,有了买家,黄牛市场也就这么生机勃勃地不断壮大了,这个不断壮大的市场长久以来正面冲击着正规票务市场,而“不正规”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

   “道理大家都懂,但——臣妾做不到啊!”买黄牛票的观众在“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问题上,必然有过如此“挣扎”。大家觉得好不公平,在内地看演唱会,似乎总比在其它地方看Con要麻烦、要糟心。比如在日本,因有成熟的粉丝会员制度,演唱会票面定价较低且经常是统一价,按会员和普通售票两种模式事先进行抽票,抽到哪里看运气,而抽内场票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会员上;比如同样是国内演唱会,香港的演唱会门票就便宜得多得多,且不只是便宜,观赏体验也比内地大多数场馆强。不管你曾经有没有过被黄牛跳票的经历,有没有过为看演唱会节衣缩食买内场票的经历,反正内地市场的票价是从来没有降下来过,黄牛市场更是越来越规模化了。

   中国演出市场之混乱,从表象上分析,看似只是因票价过高、定价不明滋生的矛盾,只是长期疏于监管造成的积弊难治,实质上,一个演唱会背后有太多你看不到的问题,黄牛的存在,和国内演出市场混乱、票价过高这些问题息息相关。它们盘根错节疯长成一片荆棘之林。

   然而在这里,我们并不能成为问题决者,只是事实的搬运工。那么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个呛鼻的“洋葱”一层层剥开了。

<

给演出市场算算账

正式开票前,成本或已花出千万元,需摊入票价

呵呵

  1.主办方无奈——单报批、安防、场馆等费用就需几百万

  大多数主办方对此讳莫如深。可是,这一块恰恰是演唱会制作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关于这一项所产生的相关费用都处在一个非常大的弹性限度里,没有具体名目和统一标准,各地有自己的尺子丈量。

  我们知道,做一场演出,首先要报批。有经验的主办方在主要几个大城市里受挫较少。之后就是定级别,即安保等级,比如刘德华开演唱会,一般定为最高级。级别的设定直接决定你所需要的安防人员数量、安检仪的数量等等,而这些全部要花钱,也就是安防费用。

  接下来是租场馆,以北京为例,对于有经验的主办方,拿下万事达中心场地需花费40万左右,首体50万左右,工体馆30万左右。而对于那些初来乍到、没有长期合作的的主办方,数字还会上扬。那么算上搭台、彩排需占用的几天时间,一场演唱会大概需花掉场地费大概150——200万左右,而如果你要把演唱会开在万人以上体育场,那租金就远不止这个数了,可以轻松“乘2”。曾做过演出的某业内人士透露:“鸟巢是场馆里最贵的。”在鸟巢做一场演出,场馆租金、安防费用、大量志愿者劳动力费用……所有设施和人工费加起来,在这场演出什么都还没做的基础上,光交到鸟巢这边的“打包价”就是500——700万不等。其次,一些举办演唱会频率不高的二三线城市,场馆经常坐地起价,一个设施破旧的场馆,也能要到35万以上。

  就这方面而言,主办们除了痛心疾首地“控诉”不少“坐地起价”的二三线城市,也坦言即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存在诸多不合理。因为所谓的场地费,事实上还要帮忙场馆分担部分的“场馆维护费”,这些原本使用率不高的大型空地,好不容易迎来一些演出活动,因此,全国不少场馆提倡“面面俱到”的收费原则。

  业内参与过不少演唱会制作的杨樾受访时表示,上海相对国内其它地方而言,算是价格最为合理的一个城市,流程上也鲜少人为设立诸多关卡,较规范。因此绝大多数演唱会都会选择上海:“比如说上海体育馆,万人场,安防费用这一项也就几万块吧。”

  最后大家总结陈词:主办方花费在这些环节上的钱最后都摊到了哪里?必须是票价上。

呵呵

  2. 主办方累爱——明星秀价高到没朋友

  演出成本中,第二项主要成本来自于明星秀价。一场商演,有土豪老板买单,这些歌手能开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演出价却只唱三首歌,钱赚得非常轻松。而一场个人演唱会,他们的秀价也都不低,很多歌手没有在专业技能、演唱会配置上以“国际级一线流行歌手”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秀价方面,倒是分外努力地向那些真正的大牌看齐。而且歌手及其团队不是开出演唱价就完事儿的,他们的吃、住、行,主办方都得负责,这又是一笔开销。何况毕竟人家是“明星”,对于吃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定标准”,有的歌手一写就是几页纸,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后,这笔开销就也绝对不是小数目。

  京城某大型演出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新浪娱乐:“尤以港台歌手为例,他们在首体、五棵松体育馆这类地方开个唱,要价四、五百万算是最少的了。但如果花了五百万请他们,我们再想要赚钱,起码票房得卖到六百万以上吧?但就拿五棵松馆的大小来说,卖出六百万(票房),就意味着你的票子要全卖光,但现在又有几个歌手能卖光?在体育馆办演唱会,如果没有冠名赞助那些,绝对回不了本。而且现在有些歌手经纪公司在票房这块还会和我们签票房分成的。就是我们卖出去的票(钱),要分一部分给他们。这个没有什么合不合理一说,就是仗着自家艺人红一些,众演出公司都有意向跟他们合作,他们就会提出分成需求。”

  据某地方演出商透露,如今陈奕迅一场个人演唱会秀费大约是750万(陈奕迅自己的团队包制作),加上体育场和安防等费用,演出主要成本可能接近千万左右,而歌神张学友总体下来则是将近1100到1200万左右。但好在他们能赚钱,主要城市卖个1800万没有多大问题,高的爆到2000万以上都常有。张学友要开唱,基本是谁抢到谁赚,因此经纪公司也十分强势,只挑熟悉的几家大演出商合作。但是,像陈奕迅、张学友、周杰伦这样的歌手毕竟是少数,很多歌手都免不了让主办焦虑,比如如何合理控制门票,保证不赔?如何拆东墙补西墙,保证整体不赔?

  在这样的情况下,歌手们能够趋于合理定价,似乎更能缓解成本上的燃眉之急,而且他们不应该合理定价吗?可这是连上个综艺节目都能赚几千万、几百万的内地市场,越来越多明星不靠本职工作吃饭,却盼着享受最上流的待遇。主办方们哭着表示:“他们怎么可能降价嘛!港台歌手在当地都还挺便宜,来到内地就上去了!”反倒外国歌手更舒心更好做,虽然他们各种设备要求、人员要求、个人出行要求蛮多,但价钱相对合理,一般做外国歌手演出轻松得多,像最近来国内五城巡演的林肯公园,光北京工体就三万人场爆满,着实就让永乐赚翻了。

  最后大家再来总结陈词:艺人们的高额休假最后如何“赚回来”?必须还是得摊在票价上。

呵呵

  3. 主办方心塞——万人场馆,只敢划五千张票估算毛利

  为什么?

  划掉那些过于危险的高层看台,划掉那些被设施遮挡的区域,正常来讲,一个万人场真正的“可售票”也就几千张,而即便这几千张票子,主办方也不可能全部发售。他们有些心塞地表示:“上述的那些成本里,都还没有包括必须‘送’出去的票。这边要1000张,那边要500张,他们要票,还得要好的座区。” 杨樾在接受采访中直言,国内是个迈不开的人情社会,关系网密集,这也是“赠票”给出太多的原因:“所有我做过的文化产业里边,最难做的就是演出,它的环节过多,做一场大型演出可能要涉及八九十个环节需要去照顾到的,这特别麻烦。”此外,一些地方演唱商由于主办经验不足,在控制票量上没有足够经验,一场演出做下来赔钱也是常有的事。

  好了,最后大家回来总结陈词:每场演唱会要白送出去那么多张票,主办方如何通过手头上的剩余门票尽可能地卖回本儿?自然还是要提高票价。

高价票所致票务乱象

黄牛市场繁荣 ,歌迷“病急乱投医”

  1. 黄牛的票从哪里来?

  主办、票务既无奈“赠票”,亦主动当“牛”

  在国内看一场演出,人还没入场呢就得穿过至少十个黄牛人障,他们就像被拧上发条的机器人,见人就问:“要票么?”“有票卖么?”

 客观来看,全世界的演出市场都有黄牛,你有了票拿去倒卖,本身就是黄牛行为。但在国内,黄牛市场与演出市场活跃度直呈正比,且因一直以来疏于管制,导致黄牛队伍更加庞大,这也在很大程度冲击着官方正价市场。

 黄牛票来自哪里?看完文章第一部分,想必你已经有点清楚了。除了收散票,黄牛票大部分来自于那些主办方出于无奈给出去的赠票。试想,普通歌手演唱会上一张原价1280、1980的内场票,主办方无奈给有些人拨出了相当的一部分,而他们拿到手后马上将这些免费好票打个七折、折个半价卖给黄牛,那黄牛就仍有空间以低于票面价的价钱卖给普通歌迷,既如此,那还有多少人愿意到官方票务网买原价票?又有另一种情况,当一个注定火爆的歌手来开唱,票务网可选票已不多(本身划过来的好票数量就“有水分”),可是黄牛手中还有任君选择的好票,在供严重小于求的基础上,黄牛翻个几倍出票不就是很正常的事儿吗?不管最后让哪些人得利了,反正肯定不是歌迷。

 另外,为了从门票上赚回更多,主办和票务在做一些热门演出时还会采取一种手段——先锁一部分位置还不错的票——一般是内场前排和票面价在中高价位左右的票。因此,挂在官网预售的演出票,并不是可售门票的全部。而被他们锁掉的那一部分,多会以其它渠道售出,这个渠道就难讲了,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看作是他们自己来充当这个演唱会的“黄牛”。有经验者,能走个好价卖出去,毕竟从整体基数看,有这能力买昂贵门票的人也不少;没经验的,搞不好把票捂死在怀里了,最后得不偿失。

 还有一种情况,售票情况不理想,主办方在认定这场演出注定亏本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弥补损失,会与黄牛之中的“大头目”(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合理的二级分销商)取得联系,一手交钱一首交票,主办以较低折扣将部分门票转卖给“大头目”,“大头目们会再动用人脉将这部分票以比入手价稍高一点的价钱卖出去。(歌迷在场馆外接触到的票贩子,只是小牛牛,真正的大黄牛,已经在演出市场里拥有一席之地)。

呵呵

  2.“团票”盛行,为何也纰漏频出?

  粉丝“自坑”粉丝 法律观念淡薄 明星公司“不负责”

  如今,除了自顾自地买散票,粉丝们把钱给歌迷组织拿去“团票”的状况也不少。他们图的是:确保买得到票,确保以较优惠价格买得到较好位置的票,确保能在演唱会现场坐在一起给偶像做影响力更大的“集中应援”。可是为什么歌迷团票被骗的事时有发生呢?权志龙贴吧价值总额达到几百万的团票,就这么被骗了个措手不及,多少歌迷愤怒难平!

  一般不好意思说开的事,事件当事人最喜欢的就是用情感当糖衣。不议别的,你确定负责团购的这个组织真的是去找主办方团的票吗?一个正常的主办方会冒着被取缔资格、身陷囹圄的风险骗粉丝几百万吗? 这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到底是通过合理渠道团票还是仅仅找了黄牛,还找了那种连实体票都没到手却先夸下海口的不靠谱牛牛?另外,合同呢?这么大笔出入账,连合同都没签啊?所以,你说赖谁去?

  歌迷想要给自己的偶像在“更好的位置”上做“集中应援”,合情合理,但退一步想,主动放弃从正规官方渠道购入门票,宁愿冒着这种风险也要买团票的,或者没考虑过某个组织实际能力和信誉度就跟着团票,这样的“应援方针”真的值得贯彻吗?出了问题,就连演唱会大门都进不去了!而由于购票渠道非常规,连丢了的钱财都可能追不回!话说,歌手难道不是看到自己的歌迷在台下为自己呐喊跟自己合唱就很幸福了么!

  据调查,通常粉丝会组织团票,会与明星的经纪公司取得联系,透过经纪公司与主办方、票务方面搭桥,双方协商,签订合同,交钱,取票。但是,也有一些经纪公司毫不作为,置粉丝需求于不顾,明明只是举手之劳,也要眼睁睁看着这群人绕弯子求人。

  这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歌迷以“粉丝组织”的身份直接联系演出主办,但也常常缺乏经验,经历过得到口头承诺又被爽约的事。因此,在渴望以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之时,粉丝们也要更加规范自己的处理方式,将所有必须明文化的内容明文化,将必须走流程、走合同的内容条理化、 合同化。而经纪公司,至少在引导粉丝这一方面,应该负起该有的社会责任,毕竟公司实际靠着这个明星在赚着这些粉丝的钱。

  3.不走“寻常路”怪我咯?

  因知市场水分大 故购票前倾于钻空子 群体素质待提高

  业内提到,即便是主要城市,也还没有培养出普通观众听音乐、看演唱会的消费意识。听音乐,他们习惯了上网下载免费, 而看演唱会,很多人确实是这样的,在知道有某场演唱会的时候,即使嚷着该歌手是自己的最爱,但第一时间也不会主动上票务网买票,而是先问问亲朋好友,托各种关系,看看是否能拿到一张不花钱的、花少钱的(且位置好的)演唱会门票。与此相伴的还有另一个现象——一些工作人员把有条件“带人入场”看得理所当然,甚至是可以拿来为自己开拓社交、挣点小钱的事儿。演出当天,守着场馆入口或者有能力进入场馆的个别工作者,开始“运输”自己的小伙伴进场了,或者收了点钱,运输想进去没买票的陌生小伙伴,这种情况在二三线城市更常出现。有时演出到了后半段,坐在内场A区的你视线就被一些站在旁边的人给遮挡了。(通常这些地方是不允许有人的,因为这样直接遮挡了后区观众的视线。)

  “任何一场演出都有便宜票,吃亏上当的都是想占便宜的人,去淘宝买票的那种,你想的肯定是拿600块钱买2000块钱的票。每一场演出都有380的票,如果你身上只有380块钱,并且你只想买一张380的,你也可以去大麦网买啊,有便宜的啊,那你为什么去淘宝买?你不就是想380买一张1000的票吗,那如果被骗了不是自找吗?我们遇到很多这种事,被骗了,然后在现场找我们闹,我们根本就不搭理这种人,谁让你在淘宝上买票了。”对于那些老想着跟黄牛以低价收高价票的消费者,杨樾更是言辞犀利,认为如果被骗,那就是你活该。

结语

呵呵

  国内演出票务市场这层“洋葱”剥完了,除了泪流满面,还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吗?

  当然是——没有。

  国外的演出制度当然值得借鉴,道理大家都懂,可是那些制度真能在国内操作得开吗?光是成本这一项,我们就很难实现降低票价或票价统一;光是成本这一项,就经常没多少余钱把音响、灯光、舞美调整到优质水平;光是成本这一项,就让那些年轻缺钱但热爱音乐的好少年看着场馆大门望而却步!

  所以,还是请大家每天保持正能量,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直到你有能力负担一场演唱会门票,甚至到了即便花掉两三千元也不会怎么心疼的时候;直到你可以去国外看更多质量上乘的演出,可以跟歌手及现场歌迷嗨到忘我,不用担心前面那个扛着相机和超大灯牌的遮挡了你的视线的时候……直到那样的时候,唯有那样的时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
  • 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