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是拍给谁看的?(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07日14:18 南方网
《花样年华》的故事讲述1962年的香港,一名报馆的总编辑周(梁朝伟)与妻子租住一间位于上海人聚居地的房间,邂逅了一名与丈夫搬进来的美丽少妇苏丽珍(张曼玉)(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名字跟她在《阿飞正传》的角色一样,故有《花》片乃《阿》片的前传或续集之传言)。丽珍在一间出口公司当秘书,而其丈夫则经常要到日本公干。周与丽珍迅即成为好友,并经常与房东打麻将。后来两人分别发现自己的配偶正跟对方的配偶有不寻常的关系。
有人认为像《花样年华》在世界市场卖埠甚佳,但在香港可能不卖座,于是说王导的电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同样问题也出现在张艺谋身上。他的电影获奖甚多,但内地卖座却不行。姜文和杨德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拍给外国人看的这个慨念,根本上是不合逻辑的说法,进而说香港或内地的观众水平不够,就更加荒谬了。
所以出现这类荒谬问题,是基于认识不足和欠缺思考能力。这情况不单出现在香港、内地及台湾,也出现在欧美的评论。
当我们说《花样年华》在香港是否卖座,究竟应该跟什么电影比较?大家的思考很容易走向极端,拿来和香港最卖座的一批电影比较,于是不卖座了。
当我们说《花样年华》在全世界卖埠佳,香港情况没有相对地理想,哪又是基于怎样的比较?
《花样年华》尚未公映,舆论经已根据过去王家卫在香港的票房来估计,得出了一些如王家卫电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结论。
《花样年华》在世界卖埠佳,并不表示这部影片在世界其他地方动员的观众比率较香港高。全世界卖埠只表示了全世界都有机会上画,与全世界卖座的概念相去甚远,只能说全世界都有片商认定这部电影有利可图,赚多赚少是另一个问题。全世界卖埠和全世界卖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全世界卖埠顶多是说有了某个票房保证。在法国,港产片只要动员百分之二观众就叫做卖座,在香港即使动员百分之十观众仍然称为票房毒药,那只表示我们用不同衡量标准去衡量市场,然后得出一个奇怪的结论。
我乐于知道任何有科学根据的数字,说香港观众不像欧美观众那样接受得奖的电影,再来一个结论说香港观众水平不够,甚至以同样说法加诸内地的观众。如果是真的话,请比较不同国家或地方在同样的得奖电影,能够动员的观众比率。如果没有数字,盲目地说这道那,说什么王家卫的电影是拍给外国人看的,说张艺谋的电影忽视了中国观众,又或者更加民族自卑感地说,我们的观众水平低,那就更加不知所谓了。陈清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