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选择人民 人民必定选择电影--访《生死抉择》导演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15日14:16 北京青年报
当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当掌声一阵又一阵涌来,于本正感慨多于兴奋。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拍摄,尤其是情感上的升华以后,于本正最大的体会是:“电影选择人民,人民就一定会选择电影。”
曾经执导过《日出》、《走出地平线》、《紫红色皇冠》等多部优秀影片的于本正,接受《生死抉择》导演任务时,顾虑重重:将一部已经改成电视连续剧的长篇小说搬上银幕,本身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何况这样尖锐的题材,最终是否能通得过审查?但当他读了原著之后,特别是在参与修改剧本的过程中,渐渐地从内心深处涌动起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他说:“小说作者张平说,作家不是救世主,但作家不可以远离时代与人民。文学不关注人民,人民又如何会热爱文学?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电影不关注人民,人民又如何关注电影?”
如何将这样一部主题严肃的影片,拍得好看,有一定的艺术性?于本正说:“我们采取的是层层剥笋的办法。让人物命运去感染观众,抓住观众的心。为此,较之小说我们作了许多修改,让每一位人物,都有一个合理的位置,不脸谱化。我们以刻画李高成这个人物为主线,展开戏剧冲突。比如,李高成在面对突然出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杨诚时,在发现亲兄弟、昔日好友、恩师已经下水时,在发现妻子为家庭走上犯罪道路时,直至最后发现自己的地位和成就只是别人手上的一场交易时,他的心情、心态如何,他是如何面对、如何处理的?每一场戏都抓住了观众的心。观众在为市长的命运担心。还比如李高成之妻吴霭珍,在小说中是一个反贪局局长,但贪婪无比,张狂得不得了。电影中吴霭珍是一个处级干部,她是在为弱智女儿、为丈夫老家办一大堆事儿的过程中,被人利用,不知不觉走向犯罪的。当事发后,她不肯连累丈夫,提出离婚。我们在拍摄吴霭珍送还拷克箱,最后又将拷克箱拿回家来的一场戏中,运用了多组伴随着强烈音乐节奏的短镜头,如吴霭珍在街上急走,吴霭珍慌慌地上楼,拷克箱摔下来等等,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体现人物的内心紧张,也使观众的心随着情节跌宕起伏,最后为吴霭珍惋惜。这些处理,不仅好看,还使人物合情合理,更揭示了腐败的社会根源,使影片具有警世作用。”
“影片完成以后,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于本正这样说。确实,这部影片无论对于上海电影制片厂,还是对于于本正本人来说,都是一部倾情之作,是一部融合上影人身心、热情和思考,体现上影人良心、使命和责任的作品。于本正说道:“这次创作实践,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发自内心的冲动,是拍不出好影片的。中国电影要让观众产生共鸣,一定要关心老百姓的痛痒,关注并且表达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唯此,电影才会真正受到老百姓喜欢。”文/新华社记者赵兰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