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电影《生死抉择》的幕后新闻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18日10:16 大众日报
一部反腐倡廉的巨制,一部激情倾注的力作。《生死抉择》从筹划拍摄到改完最后一个镜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之投入了最大力量和满腔热情。
剧本改编不能粉饰回避
从小说到银幕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改编的关键在于必须以正压邪。在创作人员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认识:腐败现象要彻底揭示,任何粉饰与回避,最终都会使问题更严重。但更要看到社会主流,看到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看到人民群众的期望。影片所要展示的正是以市长李高成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和高尚人格。
在剧本创作上,上影配备了强有力的创作力量。推翻、重来,重来、再推翻,先后写了7稿,花费整整8个月的时间。为一部影片的剧本投入如此大的编剧力量,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历史上很少有。于是,每周至少3次的剧本研讨会,成为创作组必不可少的“功课”。当有人着急地问导演于本正,这部片子到底什么时候才开拍时,于本正回答道:“剧本不弄好,免谈。”
正因为真实,影片才具感染力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力。人物必须真实、事件必须真实,任何细节也必须真实。上海电影制片厂为之作出很大努力。影片展示李高成在发现相亲相爱的妻子滑入泥潭时,在看到由亲人、恩师、朋友编织起来的一张张腐败网时,每一层次的发展,都合情合理,可信可靠。在表现所谓“反派”人物严阵及其养子、中阳纺织厂领导班子所作所为时,也很真实。影片所揭示的干部子女问题、妻子问题、哥儿们问题、58岁59岁现象等等,在生活中都是活生生的事实。正因为真实,影片才具感染力,才会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关于“量刑”问题,先后修改过五次
影片拍竣后,司法系统、纪检部门有关人员被请来看片,从各个角度为影片把关。比如,影片最后关于量刑的问题,前后修改了5次,最后司法部门多位庭长对此进行了论证。影片还被送到中央纪委,请有关同志审看。于本正导演告诉记者,影片在大连拍摄,只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但后期修改却花了3个多月时间。拍工厂一场戏时,被临时请来的群众演员以为拍两三遍总可以了吧,没想到一遍又一遍,竟然拍了两昼两夜。拍李高成上山一场戏时,知了叫个不停,干扰了拍摄现场。没有办法,摄制组全体人员出动,去抓捕知了。
演到掀饭桌时影院总有掌声
据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透露,影片《生死抉择》于6月底即在上海首映,但至今仍有观众去电询问想观摩该片。据最新统计,该片在上海的票房收入已突破1450万元,创下了国产影片在上海影市的票房之最。
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一发行人员介绍说,在全国放映该片时每当放到主人公李高成因拒绝吃请、掀翻桌子那个镜头时(上图),电影院里总会爆发出观众由衷的掌声。据了解,在江苏无锡,该片意外地受到了数十万观众的青睐,一改以往“发文”影片只见票出、不见人进的尴尬局面,《生死抉择》上座率均在80%以上,且没有中途退场者。兰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