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光明日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我们的留学生活》--记录真实的魅力

http://ent.sina.com.cn 1999年12月02日10:41  光明日报

  编者按电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于11月20日在北京电视台首播后引起了极大的 反响。这部电视系列纪录片是由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屡经磨难、历时4年,亲手制作完成的。这部电 视系列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记录了鲜为人知的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近日,本报文艺部邀请在京的部分影视专家就 该片的艺术得失举行了座谈会。这里选登部分发言内容。

  “等”来的真实

  郑洞天

   从纪录片创作规律的角度说,用四年的时间制作是这部片子成功的关键。几乎每个人的经历,只有在这种历时 性的观察中才显现出它的价值,这正是纪录片“不干预生活”原则的由来。那些平凡人生的动人之处,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如果没有对边打工边自学的日子持续几个月的跟踪拍摄,名牌大学录取榜前的喜悦就不可能那么百感交集;如果没有看过远在 上海的母女那些流泪的思念,八年生离后,父女东京相见的二十个小时也不会让我们感到那么珍贵;如果一句日语不会的小张 素第一天走进教室的窘境没有被拍下来,两年后她操着流利的日语融合在日本孩子中间的场景也就不会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开心 。人们常说“追求真实”,其实真实不是追求来的,这部片子的经验告诉我们,真实是“等”来的,日积月累的等,不带功利 的等。甚至很多天都是白等,但总有一刻。最感人的真实会显现在你的镜头前。我很高兴,这部由非专业人士制作的作品具有 这么多专业的特征。

  我注意到本片导演说过的一句话———在他们看来,片中所有的人都是成功者。这不是指社会的、事业意义的成 功,而是人生的成功。留学生题材早在十年前就进入了我们的影视,但从最初的猎奇到紧随着的腻烦仅仅发生在转瞬之间,原 因就是它们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对留学生生活的社会评价的层面上。如果超越该不该出国、这么辛苦值不值等功利的判断,这些 留学生和同时代改革开放背景下所有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人生。

  面对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而在这付出中不仅没有丧失最珍贵的人的情感,甚至反而在最艰难的 奋斗中变成一个情感更丰满的人。这可能是这部系列片每一集的总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观赏的过程中我们会渐渐觉得他们是 不是留学生,在不在日本都不再那么重要,而使我们感兴趣或在流眼泪的是他们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回家,住几平米,吃什么 饭,下班后的“蹭澡”,两个月在24小时便利店度过的夜晚,洗了10小时的盘子以后那顿酱油拌的第三碗饭……恰恰在这 些饮食起居平常琐事中间,以及做这些平常琐事时他们的神态、目光和对着镜头所诉说的感觉中间,让我们认识了人生所能承 受的和应该感受的还有那么宽广的空间。

   负笈东洋的悲欢记录真实的魅力

  汤恒

   看完九集电视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十分感动,该片以忠实的记录手法,以长达四年 的拍摄时间,反映了他们负笈东洋的留学历程,并通过他们的成功失败、喜怒哀乐折射出广大留日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使人感到客观真实。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充分表现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远离自己的故乡,远离自己的亲人,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生存 、发展,对人们是一种严峻的考验。45岁的李仲生潜心读书十年,在遭遇生活巨大变故的情况面前,痴心不改,继续撰写博 士学位论文,表现出特殊的坚毅和顽强。王尔敏、韩松、陈麒、李芳等人,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克服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 难,在艰苦中抒写自己的青春,在奋斗中锤炼出了不怕艰苦的品格。该片对这样一种思想内容的表达是相当有份量的。

  二、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令人信服地使人感到,在异国的土地上,学子们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 代价。经济的拮据,打工的艰辛,学业的重负,感情的孤独,都是他们承受过的一切。因而,该片也提示人们,为了走好自己 的留学之路,青年学子们应有更加充分的准备。

  三、在纪录片样式的把握上,体现出新的艺术追求,取得了新的成就。有不少纪录片,所采用的画面,有的是补 拍的,有的是别人拍的资料。而这部片子,是随着生活的流程本身拍摄的,对人物的追踪前后花了四年的时间,可谓下了大功 夫。这种拍法是国际通行的拍法,也应当说是符合规律的、能拍出好片子的拍法。

   关键时刻你要在场

  朱羽君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部学者型的纪录片,它具有十分明晰而且深刻的纪实意识,成功地体现了纪录片“以人为 本”的精神内涵。拍摄的同时创作人员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拍摄对象之间进行着一场接着一场对于生命本身的许多 真实纯粹的对话。因此,它没有目前在纪录片制作中比较“流行”的浮躁气息,那种用一个生命静静地体会另一个生命、拍者 与被拍者在深入的内心交流中平等地对话、贴近而非远距离地“冷记录”,它无一不在体现着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平和态度 ,非常令人感动。

  其次,该片的取材方式、结构形式以及段落性的制作方式也十分值得我们为之叫好。第一,它按照生活自身的进 行逻辑而非制作者的主观思想来结构情节,这才能够展现出拍摄对象自身最真实最纯粹因而也最能打动人的性格、思维、语言 、行动等,才能把真正的“好故事”原汁原味地记录、再现出来;第二,众所周知,“时间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没有过程 深厚的积累是成就不了好的纪录片的,这部片子在历经四年的制作后所传达出来的深深意韵值得我们细细咀嚼;第三,“人生 的关键时刻我在场”是纪录片最可贵的东西,是它的魅力所在。这部片子将每一节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充 分地酝酿后将人生真正的酸甜苦辣融进每一集片子中。此外,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十分到位,摄影师非常棒。

  总之,这部片子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纪录片最可贵的特质,它所传达出来的对于生活本身、对于人生体 验的个性化倾诉具有异常的震撼力量。当然片子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一些人物较综合、集中的剧集中过于“群像”化的展现 使得人物心与心的交流力度减弱了不少。

   纪录片也应有戏剧性

  高鑫

   电视纪录片创作,有一个重要原则:创作者在提炼生活素材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其自然形态,不能做过多的 变形处理,排斥远离原始生活状态的“戏剧式”创作方法。

  但是,《我们的留学生活》作为电视纪录片,非但没有排斥“戏剧性”,反而是有意识地追求商品化了的“戏剧 性”,整个看下来,充盈在作品中那一波三折的戏剧性,非但没有削弱它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反而构成了电视纪录片吸引观众 饶有兴趣看下去的重要艺术魅力之所在。这从《家在我心中》那分别8年的父亲、母亲和女儿的悲喜剧中,从《我的太阳》那 被“KKC”组织所欺骗,夫妻分居而又相互关怀的戏剧冲突中,可以鲜明而又强烈地感受到。

  其实,道理很简单: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作为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为己任的电视纪录片,又何必要回避这 种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戏剧性呢?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实践证明:只要长期地跟踪拍摄,就必然会跟出情节,跟出故事,跟出戏 剧性,更何况《我们的留学生活》剧组,一般都是跟踪每一位主人公长达两三年之久呢。事实证明:电视纪录片非但不应回避 、淡化这种生活中固有的戏剧性,反而应该突出和强化。它会成为电视纪录片主要的艺术魅力。

  《我们的留学生活》无论是对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对异国他乡的独特文化背景或对留守人员的情感心绪,都只做 客观的、真实的反映的报道。没有过多的主观情感的投入,主观思想的渗透,主体观念的引导。虽然创作者有着10年的留学 生活感受,但在拍摄的时候,创作者尽量与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冷峻地审视着生活,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观众才真正 亲眼目睹了留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咀嚼了他们的苦辣酸甜,体味了他们的痛苦与悲哀。

   一部“洋插队”的写真集与反思录

  王啸文

   滥觞于本世纪6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上山下乡”运动与“出国潮”,通常又被称为“土插队”和“洋插 队”,尽管在本质上有区别,但这两次浪潮都涌动着当代中国青年的激情,也挟带着他们内心深处抹不去的酸甜苦辣种种人生 况味;同时,两次浪潮都涉及到千百万年轻人的成长过程,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地对我们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将镜头聚焦于新时期以来在日本“洋插队”的一批中国青年, 通过王尔敏、韩松、柳林、陈晨等人的群像来凸现海外游子艰苦卓绝的身影,折射出他们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报效祖国的美好 心灵。在“点”和“面”(即典型与群像)的有机结合上,达到了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的效果,产生了一种“捆绑式”的情感 冲击力,从而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和深沉的思考。

  该剧在主题上还具有多义性的特征,它不仅是一部“洋插队”的写真集,亦称得上是一部“洋插队”的反思录。 它不仅热情讴歌了海外游子的可贵精神,同时也潜藏着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留学生制度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深化教育改革 的呼唤和企盼。如果说,30年前是“文革”造成数千万知青失却学习良机和人才外流,那么,时至今日人才外流的现象仍未 终止,甚至还在发展,难道不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反思吗?

  这部纪录片的发人深省和催人泪下足以表明该片的成功,但我觉得它的气势和气度似乎还稍欠火候。片中的儿女 情长、泪水缠绵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有一个“度”的把握。姑且不说自古以来中国的能人志士那种“灯笼花烛夜,长剑走天涯 ”的壮阔胸襟,就当代中国的大多数海外游子来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不也正是他们所具备的素质么 ?当然,从这部片中我们已得到了这种启迪和鼓舞,但处在改革时代的我们,在精神上需要得到的给养总渴望能更多一些,更 多一些……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 “留学生活”真假之争
  • “留学生活”真假之争
  • 专题 
     新浪推荐
    八一建军节专辑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新浪网勤工俭学信息留言版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