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打破晦暗的预言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5月25日17:32 北京晚报
感觉上戛纳电影节在某种程度上很像某位欧洲电影大师,属于真正的“最后的贵族”。然而近年来由于缺乏上上之作而明显在走下坡路,人们期待大师手笔却怎么也期待不出来,难免议论纷纷却忍不住依旧对他寄予厚望。他在世界影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未被动摇,然而招致批评与争议之多也无人能及。
世纪之交的戛纳影展就是在这样一种阴霾笼罩的气氛下开幕的。先是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各布的继任者递交辞呈,原因是他与维各布在选片上产生重大分歧,扼腕疾呼“戛纳必须重新调整和好莱坞的关系才有可能从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那里收复失地”。
《星期日泰晤士报》用头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文章《戛纳的危机》,并提出了最具亵渎性的问题:“戛纳究竟还值得一去吗?”
事实上,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多数影评人认为其参赛作品数目之多、整体水平之高都是历年来罕有的。从开幕片《瓦戴尔》(又名《欲望巴黎》)大幕揭开的那一刻起,今年的戛纳影展带给人们的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视觉盛宴。
事前没有哪部作品在问鼎金棕榈的道路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相反地,半打以上的影片被认为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它们中的任何一部拿到大奖都算得上情理之中。
总是有人在抱怨戛纳缺少好莱坞的大明星到场,实际上他们却源源不断地涌来。今年就有乔治-克鲁尼、乌玛-瑟曼、格里高里-派克、尼克-诺尔特、摩根-夫里曼和西恩-潘……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连一直对戛纳不看好的《新闻周刊》也不得不承认本届戛纳是“最盛大、最丰富和异彩纷呈的空前盛会,不愧为国际电影节之冠”。
在这次电影节上,戛纳做了许多新的尝试,比如彻底打破法语电影的统治地位,比如第一次在参赛作品中引入三部喜剧片,戛纳还是最早接受数字电影的电影节之一。实际上荣获本届金棕榈大奖的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执导的《黑暗中的舞者》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法拍摄的。所谓数字电影就是用数码摄像机而不是摄影机拍摄影片,再将录像带转成电影胶片。这一手法由于它的灵活性和低成本被越来越多的导演采纳而成为未来电影的一种发展趋势。
这也是戛纳可爱的地方。它对实验性的、新鲜的艺术形式总是采取宽容接纳的态度,它始终坚持的国际性和多元化,它对好莱坞的不妥协态度,更少商业气息、更多艺术探索一直是戛纳的特色。
电影节主席雅各布指出“戛纳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尽人皆知的电影天才扬威显贵的场所,探寻电影发展的未来之路比庆祝已有的成绩重要得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电影在本次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在入围的23部参赛影片中,亚洲电影占到了八部,并且囊括了七个主要奖项中的四个。而这其中除了伊朗电影分得一杯羹之外,其余3项大奖得主均来自中国,表现出中国电影卓越的创作活力,以地区而论,亚洲影片才算是真正的最大赢家。
遗憾的是,多数西方媒体对于亚洲电影人特别是中国电影人取得的巨大成功只作了蜻蜓点水式的称赞,而所有的目光几乎全都集中在获金棕榈大奖的《黑暗中的舞者》上,与此相关报道是扑天盖地、不胜其详。在此不多提及这背后蕴含的难以告人动机与心态,至少可以看出亚洲电影要想面向世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如何,戛纳给了我们崭新的希望。
戛纳电影节算是从泥沼中挣扎而出了吗?《新闻周刊》最后的评语是:“华美和俗丽、新鲜与陈腐,令人搓火又如此诱人,最坏的时候它是世界尽头,最好的时候它是‘天堂影院’”。张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