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成功闯荡美国百老汇的华人演员王洛勇目前正在北京参加话剧《孔乙己正传》的排练。记得其貌不扬的他第一次出现在媒体面前时,穿了一件极普通的T恤,腰间还挂着一个早已过时的腰包。如果没人介绍,你肯定不会知道他就是那个在美国音乐剧《西贡小姐》中担当主演并演出上千场的人。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强烈的自信和单纯的热情让他一下子从习惯表面的寒暄和热闹、其实早已给心灵穿盔佩甲的 艺人中间脱颖而出,他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也给麻木的演艺圈注入了活力。
问:当年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要去美国的百老汇闯荡?
王:首先是对戏剧的痴迷,百老汇毕竟象征着世界戏剧的最高水平。再有就是好奇心,在中国的时候听说西方有一部戏剧叫《胡桃夹子》非常有名,心里特纳闷,就一个老鼠夹子的事能演二十年经久不衰?特别想亲眼见识一下西方人是怎么搞戏剧的,为什么他们搞的戏剧能连演几年而我们的戏剧却达不到这个水平。
问:在百老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勤奋与天赋对于你哪个更重要?
王:非要选一个的话,那就是勤奋。你再有天赋不努力,一切都等于零。我其实是自认很笨的人,从学英语就能看得出来,好在我还是比较努力。为了学好英语发音,我首先在嘴里咬软木塞,后又咬硬木,最后干脆咬石头,后来这块石头的所有棱角都被牙齿咬得变圆了。为此,我还给自己订了个吓人的计划:3年干别人30年的事。除了睡觉以外,平时无论干什么都争取跟人搭上话,越是陌生人就越来劲,完完全全扔掉面子,放开胆子试验学到的单词,直到人家怀疑我是不是有精神病为止。
问:百老汇戏剧概念与中国戏剧在运作机制上有哪些不同?
王:百老汇首先是商业,其次是艺术,但没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在百老汇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任何想在百老汇谋求发展的人,如果没有真本事和不屈不挠的劲头,根本别想敲开它的大门。每一场演出,既是一次重复,更是一次全新的制作,没有人能躺在成功簿上睡大觉,哪一场演砸了,全剧组过去的一切就很可能前功尽弃。百老汇戏剧的产生完全可以视作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例如剧本的产生是要经过严格的顺序才能形成,首先是一个30秒钟可以说完的故事,再就是要出一页纸的故事梗概,然后是形成一个4—7页的故事大纲,最后才是剧本产生。还要请几百名普通观众听演员站在舞台上朗读台词,然后根据观众的意见修改剧本。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剧本,演员进入排练状态时,剧本还要深加工,不断修改,每一次修改过的纸的颜色都不同,以便演员、导演、制作人都很清楚工作进度、剧本修改后的最新状况。演员背台词的概念也很独特,我刚到美国去剧院面试,导演递给我剧本问“多少时间,台词可以背下来”,“三个月”,导演摇头说“不行”。后来我才明白每次面试都遭拒绝的原因,在百老汇演戏剧一般要求几天就背出个大概意思,在排练过程中台词还要经过多次修改。
问:您的表演已融入了很多西方技巧,这次饰演孔乙己这个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你在表演上将会怎样处理?
王:我在百老汇戏剧表演中为了增强观众对人物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也糅进了很多中国传统表演技巧,例如京剧中的亮相、转身、白口等,孔乙己是一个大家听说过没见过的人物,演出来难度还是很大的。我会从人物的每一个细腻处入手,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仔细推敲。在表演上只要合适,我会考虑加入一些西方的表演方式,相信会给观众一种独特的感觉、一个崭新的空间。(毛新宇文图)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