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倪萍和她的《聊天》摄制组来到了相声泰斗马三立老人的住处———“马三立老人园”。精神颇佳的马老在与倪萍聊天时不断抖出几个小包袱,逗得周围的人合不拢嘴。马老的幽默睿智与倪萍亲切但不失调侃相映成趣,一个“使活”一个“量活”,颇像一出排演娴熟的相声段子。
倪萍:您老今年高寿?身体怎么样?
马老:不高,88岁。就是瘸了点,我最重时92斤,现在86斤了。大家都关心我,(边指着身体各器官边说)这,心脏,没毛病;这,肺,没毛病;这,肝,没毛病;这,脑子也行;就是腿不太好了。
倪萍:您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呢?
马老:我抖的包袱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不会起哄找乐,百姓觉得这样有味、喜欢。不保守、不贪财、讲课不要讲课费。
倪萍:您觉得现在相声迷还有多少?
马老:没有球迷多,但是也不少。
倪萍:听说您老以前的衣服裤腿、衣袖都特别长?是不是您老小时个高?
马老:我小时不高,和现在一样,主要是我现在没抽回去。但是小时候家里穷,生活不好,每次做衣裳我都让人家做得长一点,主要是为了能多穿两年。
倪萍:您是现在中国相声界说相声时间最长的演员了吧?
马老:不长、不长,我1914年生人,不到16岁就说相声,说了80来年了,我的老师是周德山(周蛤蟆),我爷爷、外祖父、父亲都是说相声的。
倪萍:您觉得说相声的艺术是什么呢?
马老:就像炒菜一样,葱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倪萍:您的基础看来打得不错?
马老:我是“落地儿”出身的,观众愿意给钱就给,不给也行。我不光说,以前唱得也不错。
倪萍:您是如何对待观众的呢?
马老:说相声不能骗观众,要用心对待他们,京津两地的观众水平高。现在的观众要求高,得让他们觉得花钱买票值。
倪萍:您老在抗美援朝时为战士说过相声吧?
马老:对,对对,过去在旧社会人们喊我们“过来,说玩艺的”。现在我是文艺工作者,给战士说(相声)光荣,我那会儿说了8个月。
倪萍:您的《买猴》段子给毛主席说过吧!
马老:我1954年在中南海怀仁堂给毛主席说过,1956年又说了,是那年1月12日,黄火青带我去见毛主席,主席一见我就乐了,说“买猴的来了”。
倪萍:您老这么多孩子,为什么只让志明一个人说相声。
马老:说相声得有会抖包袱的细胞,我的孩子里就志明有。
倪萍:您是平民艺术家,您的相声题材也多是一些市井的小事,为什么呢?
马老:观众抬爱我,大家关心我,我得回报他们。我打车时司机到了地儿不要我钱,我就赖———不下车。他说:“您把钱给我吧。”可我刚给他,他就开车跑了,把钱从车窗中丢了出来,虽然我还得猫腰低头捡钱,但我知道老百姓是真的喜欢我马三立。
倪萍:老伴儿是您最满意的人吧。
马老:她是山东人,虽然是家庭妇女,但是人缘好,在我被打成“右派”时,她还是街道居委会主任呢!她死了,1000多个人给她送葬。
倪萍:您如何看待“钱”的问题。
马老:我是穷人出身,知道“钱不能没有,但多了也没用”的道理。我活着是为了研究艺术,即使一分钱没有,我也得说相声。
倪萍:过去的事儿您还记得吗?
马老:记得。
倪萍:那您说过:“2008年到北京参加奥运会举重项目的比赛”,现在还能去吗?
马老:去,能去。只要我身体好就去举。听说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我一宿也没睡好。到那时,我还得看开幕式呢!举重比赛时,我争取找一个大点儿的糖堆举起来。
坐在一边的马志明也不时地插话,“老爷子平时不爱讲话,但是你一不注意,他就是一个包袱。”志明还列举了马老“咬苹果”那个经典段子的出处:“那是我逗我二姐孩子的段子,谁知老爷子发现了,当时没说话,事后就整理成了一个不错的相声小段。”
马志明谈起父亲的为人处事时,显得由衷地钦佩。他说:“在路上有的小孩看见我爸就喊‘马三立’,换成我可能会觉得不自在,毕竟是爷爷辈的人了,可老爷子却笑哈哈地同小朋友打招呼。就像他自己要求的那样。生活上永远知足,业务上永远不知足。”(新报记者翟翊 魏孝明报道 摄影魏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