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此次央视相声大赛反响颇大,但也是喜忧参半,虽然打分情况和现场效果都是无懈可击的,但部分获奖作品的格调及演员素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连日来一直坚守在比赛现场的本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了这次大赛的七大败笔:
一、人情关系纠缠不清
对相声界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只要是相声圈内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亲戚、师承方面的关系,找一批相声演员来当评委固然在专业方面有所保证,但在打分时总会多少带些感情色彩,监证员马季先生不是也向某评委提出了像“听说某演员是你徒弟,你是怎么来保证评分公正的”这样的问题吗?据记者所知,参赛演员与评委有师徒关系的、有干亲关系的、有朋友关系的,即使评委们尽量想做到公平公正,但是,在给某个节目某个演员打分时稍微带上一点点感情色彩,多出那么零点零几分,比赛结果就可能全变了!
二、才艺比赛过于简单
央视此次大赛增加了才艺比赛,这是个好现象,更加有利于对演员综合素质进行检验,但观众们的感觉则是才艺题过于简单了。据记者了解,出题的人员尽管也称得上是相声行内的专家,但试题组缺少薛宝琨、汪景寿、沈永年这样的理论家,无疑会使试题流于肤浅。即使如此,许多连观众一见便知答案的题目还是让我们的演员在台上出了丑。从自选和规定的才艺表演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年轻演员在基本功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简单的一段绕口令说得乱七八糟,公开在才艺表演中找评委要分,甚至拙劣到把唱段流行歌曲当做才艺表演对付下来,在观众看来简直成了笑话。许多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都是说学逗唱无一不精,而部分年轻演员则以为会说一段相声,抱着吉他唱段小曲就能成名成家,那就太肤浅了,过于简单的才艺表演题更容易让他们滋长这种不良的观念。
三、大腕演员不肯参赛
尽管央视举办此次大赛的目的是为了推新人,而且也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但红花需要绿叶衬,毕竟新人会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观众普遍认为此次比赛整体水平不如14年前的那次比赛,原因就是已经成名成家的演员们这次不参赛了。还记得十几年前的两届相声大赛,冯巩、牛群、李金斗等大牌明星积极参赛的情景如今已看不到了,此次比赛中称得上笑星的只有赵伟洲、杨少华,尽管郑健只是以助演名义来比赛,但他这种甘当绿叶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其实,大腕儿为什么不参赛大家心里都明白,成名成家了,还和一帮新人一起比赛,拿了奖不光彩,没拿奖就更栽面儿。设身处地为大腕儿们想想,人家的这个想法其实也并没有错,但同是演员,影视圈的评奖从未听说过哪个明星因自己名气大不愿参赛的,相声圈里论资排辈的这个坏毛病该改改了!
四、颂歌太多讽刺声小
相声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它最主要的职能应该是讽刺,讽刺相声应该是相声中最主要的形式,但纵观本次大赛进入决赛的18个作品,讽刺相声只占了一小半,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歌颂相声很重要,尤其在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人自豪感越来越强的时代,歌颂相声就更能发挥它的功能。去年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事情,申奥成功、国足出线、加入WTO,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歌颂的亮点,但用于歌颂的文艺形式很多,如果把歌颂当做相声的最大职能,那么相声也就不叫相声了,仔细想一下就明白了,而最后拿奖的几个作品,还都是以讽刺为主的。
五、部分作品格调不高
相声创作及表演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作品的格调。早在解放初期,侯宝林大师及众多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就对旧相声中格调不高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但近年来相声创造及表演却出现了这方面的回潮,伦理和生理方面的包袱也越来越多,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类包袱居然会出现在央视的相声大赛上。部分作品中,甲在辈份上占乙的便宜,拿对方的形象开玩笑,甚至学驴叫等内容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央视是我们新闻媒体的国家队,央视的直播中出现这些东西是不应该的!
六、侧重表演轻视作品
说央视相声大赛轻视理论和作品绝对不为过,以评委为例,十几个评委中,仅有一位理论家———北大教授汪景寿,一位作家———著名编剧沈永年,其余的则全部是相声演员,这本身就很不正常。您见过模特大赛台下的评委是一帮老模特吗?您见过电影节评委来了一帮老演员吗?您见过体育比赛裁判是一帮退役运动员吗?也许有人会说,请行外人当评委他们什么都不懂!可您自己以为您说过两段相声就算懂相声了吗?事实证明,在此次评奖中,由于评委侧重于表演,确实出现了作品奖变成了表演奖这种状况。在决赛成绩比例中,作品占5分,表演仅占1分,但最后拿奖的却是演出效果很好、作品很一般的段子。实际上,演员出身的评委们已经把表演当成了5分,作品剩1分了。倘若评委中曲艺作家、理论家多占一些名额,也许真正的千里马才更容易被伯乐寻出。
七、作品创作出现偏差
相声中的子母哏指的是逗、捧二人位置相当,台词一人一句,并且包袱经常由捧哏来“抖”的作品;一头沉则指的是以逗哏的表演为主,捧哏的只起到辅助作用,包袱基本上由逗哏的来“抖”的作品。以传统相声为例,《打灯谜》、《对春联》等文字游戏类节目都是子母哏,《大保镖》、《文章会》等内容充实的节目都是一头沉。子母哏节目结构紧凑,但一人一句的形式不利于叙事和刻画人物,一头沉的段子则更能表现一段完整的故事。在传统相声中,一头沉的节目几乎占到了五分之四。近年来,由于晚会形式的需要和相声表演时间的缩短,子母哏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这次决赛的18个作品中,子母哏的节目竟占了12个,甚至许多节目已经成了以捧哏为主。尽管子母哏的发展是形势需要,但从相声表演方面来讲,能刻画人物的段子无疑才是最好的,才最能检验演员功底,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创作的导向是出现了偏差的。新报北京电记者宋晓鹏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