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上周六移师北大百年大讲堂,1900多名北大师生观看了演出。
把小剧场歌剧搬到能容纳2000多人的百年大讲堂这种简单的舞台“放大”,虽然在技术上存在一些冒险性,但由于歌剧主人公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以及梁思成、胡适、金岳林等这些20世纪中国学术界、文学界的名流与北大的“血脉亲缘”,使得这部初创的中国小剧场歌剧有了与此前那25场商业演出完全不同的意义。该剧和北大学子血脉中的浪漫气质和在人生追求上有共鸣;而在北大学生当中也很快引发了对这些一代名流的关注,早在演出开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北大校园网上便有不少热心于徐志摩的同学开始了对徐志摩诗歌的讨论,以后又发展到对林徽因、胡适、梁思成等人的讨论,“三角地”还挂满了林徽因的照片,和有关她的各种介绍文章。开演前,每位观众都有着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徐志摩和林徽因。
看过小剧场演出的人在百年大讲堂会感到巨大的反差,大舞台使演员感到难以适应,对观众也失去一些小剧场里的亲切感,但近2000人的喝彩声使得台上的演员们感到特别过瘾。这是一部剧情并不复杂但样式新鲜的小歌剧,五件乐器组成的室内乐队巧妙地代替了庞大的交响乐团,使得歌剧的音乐富于优雅的文人气息和诗人的浪漫情调。这部歌剧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旋律动人,尤其是主题歌《再别康桥》,在谢幕的演唱中已经可以听到观众席中不少同学在应声和唱。演出结束时不少同学和老师都表示了对这部歌剧的兴趣,有同学已经做了现场录音。不少观众对王静饰演的林徽因相当认可,但对徐志摩就感到一般了,乐评人金兆钧认为是由于大量的唱段选自徐志摩诗作,反而使得道白部分缺少了诗人的风流倜傥和追求至上的性格刻画。而“三角地”也立刻有人感慨——大讲堂丢失了小剧场至纯的味道。晨报记者李澄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