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十五年,一出阿瑟·米勒的名剧在北京上演一定会成为轰轰烈烈的文化盛事,而现在她只能以事先未经张扬的姿态在京城舞台上一点一滴地征服着那些识货而来的观众,并最终赢得观众们良好的口碑和精神的共鸣。
低调开场,红火谢幕,《萨勒姆的女巫》这首轮15场的演出以及每一场观众的兴奋点向我们凸现出当下话剧舞台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让观众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话剧才能赢得充分的赞誉。
我们为什么要走进剧场看话剧?如果仅仅是为了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看进口大片就足够了。话剧的魅力就在于台上与台下的交流,而只有那些让观众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话剧才可能使这种交流充分进行,并让人持久回味。就拿《萨勒姆的女巫》为例,对于历经坎坷磨难的中国观众而言,这是一部照镜子式的话剧,特别是其中人性软弱、卑劣和怯懦的部分最令人唏嘘不已。与其说这个故事是在考验台上人物是否敢于面对灾难的勇气,不如说是在考验台下观众是否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演出期间频繁的掌声和谢幕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就是观众心底最柔软部分被触动与刺痛的反映。
第二定律:剧作家发挥着比导演更重要的作用。
今天不是一个话剧由表现形式主宰的时代,导演在艺术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引不起观众的兴奋。十几年前,一个剧作家的新思维可以被林兆华这样的导演大师发扬光大。而现在的话剧舞台已不复存在玩形式的群众基础,靠一个导演来化腐朽为神奇或者化神奇为腐朽都是不太可能的。几乎同时上演的《萨勒姆的女巫》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成一败,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了今日话剧舞台上剧作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定律:一个演员的光芒是一台话剧成功的必要条件。
尽管前两条都符合,但如果缺了张秋歌的激情洋溢,《萨勒姆的女巫》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光彩照人。其实回顾历来成为经典的名剧,都无法忽略那些优秀话剧演员的巨大作用。像于是之之于《茶馆》、林连昆之于《狗儿爷涅槃》乃至今天张秋歌之于《萨勒姆的女巫》都是一样必不可少。在中国的各级话剧演出团体中,有不少优秀的表演人才卧虎藏龙。像焦晃、梁冠华、孙红雷等当初都和张秋歌一样在很多经典剧目中扮演着一柱擎天的角色,如果不是后来机缘巧合赶上了合身的电视剧而一炮走红,他们也像今天张秋歌这样实大于名。
细数当下话剧舞台这三大定律之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另外一个问题:这样好的《萨勒姆的女巫》为什么事先得不到充分的张扬?当然这是又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了。
-文/渔家傲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