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一辈人说起郭凯敏就像现在的年轻人说起陆毅。当年的郭凯敏青春年少、英俊潇洒,《庐山恋》、《小街》、《逆光》……据说,那个时候,从十八岁到八十岁的女性观众对他都颇有好感,郭凯敏这三个字是中国影坛一代“青春偶像”的代表!
20年过去了,青春不再的郭凯敏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让人很难从他“沧桑”的面容里寻找出当年的影子。
失去自我很可悲
在接演话剧《托儿》之前,郭凯敏已经11年没有演戏了。记者隐约知道他去了海南,开了一家影视公司。郭凯敏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已经把公司停业了。说起去海南发展的初衷,郭凯敏带着遗憾:“我在电影学院念书时,就非常喜欢导演专业。一直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海南刚刚开放,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那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拍摄。最重要的是我们搞电影的人一说就是‘奥斯卡’‘戛纳’,就是没把自己的亚洲电影放在眼里,其实亚洲的印度、伊朗、日本包括中国电影都相当不错,一旦形成规模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后来郭凯敏导演的几部影视剧影响都不大,他承认:“这主要是由于观念的影响,当时从电影厂出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自己头脑里根深蒂固,不注重市场运作,把自己的影视剧搞得很沉重。”郭凯敏表示:“在整个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我还是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当我一看《托儿》的剧本就觉得这是一出既兼顾市场、又兼顾艺术的好戏,所以就接下来了。我一直以为,我们影视工作者不能生产垃圾,千万不能为了钱而去拍戏。”
记者问他,面对失败的打击和现代社会浮躁的现状,会不会放弃对事业的追求?郭凯敏十分坚定地回答:“不会!人始终是想追求美好事物的。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正在被蚕食,但总有一天大家会意识到失去自我将是多么可悲。”
如今的“偶像”带引号
作为20年前的银幕偶像,郭凯敏对现在的偶像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郭凯敏笑了。他说:“时代在发展,现在是群星灿烂的年代。这非常可喜,10年前,内地媒体被香港的‘四大天王’独霸。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偶像:赵薇、陆毅、李亚鹏……这说明我们进步了。但是其中有一个特别危险的东西,艺术创作是以塑造角色为第一的,而现在的文艺工作者都是在标榜个人。所以我说他们是带引号的偶像。他们塑造角色的能力是弱化的。演员从事的职业不只是赚钱、登一下海报就完了,要有很深远的影响,对后人负责任。”
与张瑜很难找到合作的“切入点”
看见郭凯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他的“银幕情侣”--张瑜。当年的“金童玉女”现在都韶华已逝。张瑜辗转美国、中国台湾等地,拍了许多影视剧,又自己开公司当了老板,事业发展得比较成功。郭凯敏告诉记者,平时他们还经常联络,互致问候。记者问郭凯敏,与张瑜还有没有合作的可能?郭凯敏告诉记者,他和张瑜曾经想过再合作,但现在看来很难找到合作的“切入点”。张瑜出国很久,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很深。两个人在许多观念上已经存在很大差异,再合作很难!(本报特约记者雷玲;摄影/魏辉)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