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创京剧之最
每一项要素的加入都意味着创作队伍的扩大---被列为《大唐贵妃》另一项看点的"最庞大演员阵容"中,包括上海的京剧院、昆剧团、杂技团、舞蹈团、歌剧院合唱队、交响乐团在内,总参演人数超过了300人。可能已是京剧单项剧目演出的人数之最了。
"中国歌剧"还姓不姓"京"?
郭小男说,他力图展现出一个以经典传统唱腔为内核、以中西合璧的全新形式为包装的具有传奇史诗色彩的中国大歌剧。
尽管京剧在国外就享有"中国歌剧"的美名,但郭小男对于《大唐贵妃》的这个定位肯定还是会让不少迷恋原汁原味"京腔京调"的老戏迷打上一个问号:西皮二黄的板式和咏叹调能配合?青衣老生花脸小生的唱腔加上西洋和声听起来不别扭?京胡等三大件与交响乐队怎么融汇?"中国歌剧"还姓不姓"京"的发问在当今的京剧理论和创作界可以说具有部分的代表性,其包含的"继承与创新"的内在矛盾核心,也正是京剧界数十年悬而未决的重大命题之一。
"增一分嫌肥,减一分则瘦"
《大唐贵妃》有着经典的"核",也少不了与现代包装"外衣"的磨合。领衔主演梅葆玖先生说:"磨合,就是在实践中求得最佳方案的过程。"一直关注该剧排练的中国梅兰芳研究会副会长吴迎,举例说明磨合的不易。最初,导演在表现李、杨二人两情相悦的场景中,曾设想加一个两人嬉水泼水的动作,但几位主演再三揣摩,觉得用京剧水袖的程式化动作来设计这样的动作很不合适。梅葆玖一言以蔽之:不美。最后只得放弃。
吴迎说:"你可以设想一个京剧旦角在舞台上开门、舞蹈,甚至开枪、驾车,《骆驼祥子》里还设计了拉洋车的程式化动作,但你总没办法想象一个京剧人物在使用电脑吧?京剧的程式化规律有独特构成,也带有很大局限。如果硬要京剧表现不适合京剧表现的东西,或者是随心所欲地改动,反而说明改动者没有很深地吃透京剧艺术规律。"
在观众熟悉的"贵妃醉酒"中,主创者也曾构思过杨玉环持扇醉舞的新动作。但在梅葆玖按照梅派经典身段示范过后,尽管是便装,在场者无不被那种深入骨髓的梅派艺术的美感震撼了。一位主创者由衷地说,明明是年过六旬的男性在表演,但我却似乎看到一种古典女性的雍容华贵气度和风范。大家一致同意,10分钟的扇舞全套照搬,一步不改,这是梅兰芳先生千锤百炼的艺术结晶,"增一分嫌肥,减一分则瘦"。
这种磨合的感觉,加盟《大唐贵妃》演出的京城首席琴师燕守平则称为"靠"。燕守平曾与现代京剧《杜鹃山》的交响乐伴奏合作过,他说:"我手上要向交响乐队和合唱队靠,他们也要向我这边靠,但西皮二黄的韵律和京剧唱腔的起承转合不能丢。"
磨合尺度的把握,往往是艺术探索中最难的部分。梅葆玖也说:"不管怎么改,京剧的灵魂不能丢,皮黄腔不能变。"
梅葆玖:有七成观众认可,我心里就有点底了
梅葆玖对记者说:"这出戏公演后,我非常愿意能做个调查统计,能有70%至75%的观众认可,我心里就算有点底了。"这个看去略显保守的标准,显示出这位艺术家心目中京剧改革形势的严峻,也显示了他衡量京剧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从新版越剧《红楼梦》到去年的京剧《宰相刘罗锅》,几乎每一个新编排的戏曲剧目,都会引起不小的争议。有的剧目虽然频频获奖,但热潮一过票房便销声匿迹。
《大唐贵妃》,她好,她不好,自由市场评说。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不是京剧艺术昌盛的时候,而是岌岌可危的时候;在这种时候,任何一种在尊重它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都应该试一试。
我们景仰的梅大师,终其一生在追求改革和创新。各位尊敬喜爱的艺术家,又有哪一个不是融百家之长的改革者呢?如果大家真的喜欢京剧艺术,那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可以改变的艺术,而不是一个只能放进博物馆里供人凭吊的"国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