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旁白
在美国50余天,以看戏为生,现场的,影像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悲剧和喜剧回到它们最初、最原始的定义。将自己的视觉与味觉,重新洗礼一遍。
《赵氏孤儿》是我回到北京后看到的第二出戏,有熟悉的喜悦,也有重逢后的陌生。
本来以为世上已千年,但没想到,世上的千年,是回放的千年,故事的构成,具备了戏剧所需要的一切元素。它有人与人意志之间的强烈对抗,有生死的抉择,有人类无法经受的考验,有卑微,有崇高,有无私,有无耻。戏剧的广袤,在这些元素中,体现得淋漓。在如此速成与粗糙的年代,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有力量的戏剧核心,已经是个可喜的出发。许久没有见到如此接近戏剧本质的选择了。
但同时,它又充满了中国气息,充满了戏曲的意象,那杀人,只需剑柄一指,要死的人,立刻死去。那一碗毒酒下去,喝酒的人,只需转过身去,就表明已经倒下。那一株桃花,缓缓落下,一个农人,牵着一头牛,翩然从桃花树旁,滑过。
演员与演员之间,从不面对,恍若对着隔了千年的我们,在讲述着人类的少年时期,曾经有过那样一群可以为了情意,为了无私,而轻松赴死。死,对于当年的人类,是何等含笑的骄傲。舍生取义,非现在苟且的我们,所能够想象得出来的悲壮。我只是担心,惟一担心的,不是此戏的是否好看,而是现在的我们,能否明白古时的那些人,何以为了一点恩情、一点道义,就能献出自己的性命。现在的我们,除了饕餮、贪婪、欲望、物质,还有能力感受出那种牺牲的美好吗?窝在现代舒适环境中的我们,会如何得意地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这些远在千年前的人?或许这就是现在某些人,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而我对现在的世界,无话可说。
一直纠缠于心中的那个问题,始终未找到答案,那就是:什么是戏剧?或者是,戏剧是什么?尤其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想起剧组成员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让生活轻松一些。有人问徐帆,为什么喝了毒药的宫女,立刻死去,为什么你演的太后,喝了毒药,却有那么多独白,徐帆回答那人:那是我的灵魂,在说话。张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