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排演巾帼英雄战争三部曲
之"新戏剧"
《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
京剧。被称为国剧,她代表了中国戏曲。从徽班进京到梅兰芳先生将她带到西方以及后来"四大名旦"的形成,京剧经历了从她的构成到发展以至达到最高境界的百年辉煌历程。这其中有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创造和距离。
京剧的形成和以梅先生为代表的"四大名旦"还有同辈其他行当的一大批艺术家们,他们都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完成了只属于他们自己精神、风格、流派的京剧历史:科学的创造史。可以说没有这些具有个性的创造,就没有最高境界的京剧;没有这些风格独特流派多样的创造性演剧史,就没有最高境界的京剧。创造的过程伴随着继承,伴随着创新,伴随着革命,因此京剧而辉煌;因此京剧而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象征。
世界戏剧殿堂有三大戏剧丰碑:古希腊戏剧;印度戏剧;中国戏曲。随着时间的发生,印度的梵剧基本消失。古希腊戏剧进化为世界戏剧的主流,也就是被我们称为话剧的舞台演出艺术--她统治着世界戏剧。二十一世纪,无论是具有统治地位的西方戏剧,还是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中国戏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和危机并存。一东一西,距离遥远,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形态,各自在自己的土壤上生存。当一九三五年梅先生将成熟的东方中国艺术带给西方观众时,震惊了西方戏剧坚实的理论,因为"距离"使西方戏剧产生了革命,一批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在梅先生的手指间、在梅先生的步伐下、在梅先生充满诱惑的神韵里,找到了戏剧"革命的灵感",找到了创造的基石,此后有了德国的布莱希特、前苏联的梅耶荷德等等;他们使西方戏剧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因为"距离"推动了西方戏剧的多样性,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戏剧精神体系。东方神韵因为"距离"产生的美,确立了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这是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带来并形成的。
现今,眼下,而国人,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看不到了,摸不着了。近距离看到的只是逐渐走向衰老"媳妇"--满脸皱纹,步履艰难,腰弯背驼,青春年少已不在……?
巾帼英雄战争三部曲(《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就是为了找回"媳妇"的青春,找回本来属于她的那份美,因为她并不"老"。为此,我们努力在寻找一条在继承戏曲精神,沿着创新、创造、革命的道路与时俱进的戏曲发展方向,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我们文化生活的必须,也是世界戏剧文化的必须,西方戏剧占统治地位的不平等关系应该结束。因此,我坚决地努力实践中国戏曲的发展进步。
综上,而选择了戏曲观众,以及戏曲表现都熟知的戏曲舞台上三位巾帼英雄作为我们"继承"、"创造"的具体"人物",从文本、音乐、表演、导演、舞台以至观众审美过程都作出全方位"新"的定位,根据多年排戏曲总结的经验。一种新的戏剧形态将由此而产生,或曰"新京剧",或曰"新戏剧",或曰"纯粹的戏剧"……
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等待实践的检验。恳请得到领导、前辈、朋友们更多的支持。因为我们共爱戏曲,失去戏曲文化这片土壤,我们将失去自身。梵剧的结果绝不是戏曲的明天。我们将有许多共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