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 – 26日,世界首部全动物造型的中国原创舞剧《野斑马》再次亮相北京,在北展剧场演出平安夜爱情故事,此行不仅仅为北京观众带来贺岁时尚精品,其最终目的是要在北京为《野斑马》进行“整训”,以备2004年初奔赴欧洲进行为期半年的洲际巡演。野斑马平安夜北京之行一共演出三场,除了表层的商业意图外,实质上是想借势北京的专业舞蹈圈子和北京高素质的观众圈子,并依托北京可以辐射全球的媒体支持,为上半年欧洲的100场演出升级造势,并为已经在意向之中的下半年美国的100场演出铺垫基础。
《野斑马》的演出方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团长陈飞华说:“《野斑马》在上海再火,对见多识广的北京观众来说,也是‘地方戏’,同样道理,虽然我们的《野斑马》在澳洲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要真的走向世界,就必须要经历北京舞台和北京观众的检验。我们非常重视圣诞节在北京的演出,它是《野斑马》欧洲之行的前哨站,也是《野斑马》走向世界的后方基地。”
向来精明的上海人在商业操作方面的确务实,虽然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关于“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优劣差异之争此起彼伏,但在文化认同、文化辐射与文化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北京的底蕴确实在上海之上,原因很简单,除去人才云集的北京专业圈子不说,但是辐射世界各地的北京媒体圈子,就是国内任何地方都望尘莫及的。这样看来,如果《野斑马》在此“驰骋”北京舞台能够取得北京专业圈子和普通观众的认可,而《野斑马》舞剧自身又可以作为一种时尚的符号与现下的“圣诞节文化”相结合,“洋节”自身的文化亲和力加之北京所具有的独特的世界性传播途径,经过北京“整训”后的《野斑马》“放马”欧洲,展现在眼前的自然是“一马平川”了。
回述一下《野斑马》自诞生以来的历史,“马迹”的确辉煌,在中国舞剧史上创下了很多的第一。首先是首演7场全部爆满,接下来是驻团上海大剧院演出80场,获得盈利800万人民币,一举成为上海市的“文化名片”。紧接着,《野斑马》独立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奔出”国门,在澳洲与“洋”为伍,分别在悉尼、墨尔本、堪培拉等地演出共28场,不仅全额收回成本,而且,赚取纯利润近200万元人民币。《野斑马》的澳洲之行不仅仅是个商业运作的成功,最关键的是向西方主流的文艺社会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巨大魅力。看过野斑马演出的世界著名舞剧《大河之舞》的制作人加里·凡·埃格芒特在看过《野斑马》演出后说:“《野斑马》给我震撼,它表现了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和平、友爱,今晚大家看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用舞蹈这一世界性的语言表达着对世界的关爱。整部作品的体现着无与伦比的精美,如果可以合作,我想,我们能够把它变成新的《大河之舞》,是源自中国的爱的河流。”
如果说《大河之舞》与《野斑马》的合作还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那么,由澳洲之行而起的《野斑马》欧洲巡演热,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陈飞华说:“我们在澳洲的合作伙伴派屈克公司与欧洲的演出商合作,在上半年要签我们180场,平均每周8场演出,但我们觉得不合适,太多了,我们是要保证《野斑马》的艺术质量的,就是说,你看第一场和第100场,演出的质量都会是一样的,最后,他们妥协了,上半年一共演出100场,演出从德国慕尼黑开始。”在《野斑马》签约欧洲之后,美洲的演出商也慕名而来,包括在林肯音乐厅的演出在内,准备在下半年再签100场。人们不禁要探寻《野斑马》“抓破”西方人眼球的原因,该剧的编导张继刚回答得十分轻松:“因为《野斑马》好看、好听、好故事、好舞剧、好舞蹈!”。试着分析张继刚的“五好”,实际上还是因为有了精品的艺术再加上人们所共有的经典爱情主题,才让《野斑马》如此的招人青睐。
2001年月7月,《野斑马》曾经在北京演出多场,但当时正值北京“申奥”活动如火如荼,作为“新版的地方戏”,《野斑马》在北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专业圈子中获得了甚好的口碑,而对于那些有机会第一次目睹了《野斑马》风采的观众来说,至今都让他们觉得记忆犹新。对此编导张继刚说:“《野斑马》再来北京演出一定会有很多的回头客,因为上次很多人都没有看到,回来后很多朋友都在问我,《野斑马》什么时候再来?”一位看过《野斑马》第一次北京演出的京城记者这样说:“让我评价《野斑马》就是俩字‘好看’,如果一定要我说感受,那一定还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