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真相的寓言,一场充满想象、色彩与声音的追寻旅程,一场音乐的旅程。”——继今年在台北演出大获成功之后,根据知名绘本画家几米的长篇作品改编、台湾创作社的音乐舞台剧〈地下铁〉又在明年1月赴澳门演出,最后,将在农历年尾,于长安大戏院跟北京观众见面。 2004年新年之后、春节之前的长安大戏院,将被浪漫与奇幻梦境般的音乐氛围所充满,1月14日到18日,由几米的绘本作品首次搬上舞台的音乐舞台剧《地下铁》,将演出有限的五场,青春气息的时尚与温馨,成为《地下铁》演出现场动人场景。不到半年,一
列满载色彩声音与梦想的地下铁,就将完成它的跨越海峡之旅。
2003年7月,台湾知名绘本画家几米的作品首次搬上舞台:舞台剧《地下铁》首轮演出,各界好评如潮。这场以几米的《地下铁》绘本为视觉基础发展,综合戏剧、舞台装置、音乐、舞蹈的跨领域精彩演出,打动了几米本人,也得到海峡对岸众多几米迷的认可和喜爱。
在创作舞台剧《地下铁》之前,编剧导演黎焕雄就曾经以几米绘本作为素材,制作过四张音乐专辑,对几米作品有深刻的理解。黎焕雄认为,几米创作《地下铁》绘本时就融入了舞台空间的概念在里头,所以早在两年前他就开始酝酿将《地下铁》搬上舞台,完成一出结合戏剧、舞台装置、音乐与舞蹈的跨领域演出。舞台剧《地下铁》的舞台设计是台湾舞美设计大师,云门舞集技术顾问王孟超。此次他缔造了一个魔幻和富于层次变化的舞台,还原并丰富了几米原作中的美丽色彩,带给我们从眼球到心灵的愉悦。舞台上逼真地展现地下铁的月台场景,层次起伏的月台里面藏匿着各种奇幻的角色。剧中还利用多媒体影像转换时空场景,让灰白的场景,逐渐转变为彩色的地下铁之旅。透过巧妙的舞台设计,我们得以从本剧主人公的视觉角度看待这世界:从未知的疑惑,黑白的无色彩的真实,到开启心中的缤纷世界。
男女主角范植伟和陈绮贞均为最近两年作品、人气两旺的新生代明星。 陈绮贞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但从21岁起就开始签约做音乐,至今已小有成绩,几米本人对她在此剧中的表演甚是满意,认为很完美地还原了他创作的感觉,让他在看时都大受感动,他曾在接受采访中说:“对于陈绮贞7月在台湾的演出,我觉得很感动,绮贞的演出很出色。其实舞台剧及电影也是一个梦,令一个平面的作品得以立体化。因为我是原作人,所以看时的感觉很不同,这是一个梦,经过导演和演员的演绎,那种感觉很微妙。”
不熟悉范植伟的看到他本人第一直觉是“又来了个偶像派”,但事实上他已有“小影帝”的别号。他因一部电影而成名于上世纪末,才不过两三年时间,就提名过金马奖、跑过国际影展、拿过演技奖,也因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剧集而广受瞩目。最近范植伟签约香港“泽东”电影公司旗下,成为继吴恩琪和张震之后,王家卫在台湾所签下的第三位艺人。今年才23岁的范植伟是个小传奇,16岁从竹东到台北的艺术学校念戏剧,一直在电视剧中客串小角色。1999年,他陪朋友试镜《黑暗之光》,在上洗手间的途中,碰到导演张作骥,范植伟在他面前一晃而过,便成了该片的男主角,据说二人洽谈时间前后不过15分钟。《黑暗之光》令植伟一举成名,今年电影节选映的《美丽时光》则为他得到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签约王家卫之后,他更成为大家看好的上升期的男演员。
《地下铁》原作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几米多次旅行经验,旅途中无数次进出地铁站,看见不断转换的风景,总是带给他许多惊喜。故事中那位看不见的小女孩无法欣赏现实世界的景致,但“想象”让她视野更辽阔,让生命更自由。
舞台剧《地下铁》从视觉形式到故事内容上,均是对几米绘本原作的立体化演绎:一个盲女在十五岁生日的清晨,走入地下铁,寻找一片遗落的金色叶子,一个红色的苹果,一个回复视力的奇迹。一路上,一个个预期外的角色纷纷出现:企鹅、大象、死神、长翅膀的男人、玩具兵、微笑的鱼与捧着鱼缸的男人、《向左走向右走》里的小提琴手、月亮汽球……他们引导着盲眼少女前往下一个起点。故事的主题是当面临“失去”(或者“不足”)的时候,人们各自开始的旅程。通过一场充满想象、色彩与声音的追寻旅程,舞台剧《地下铁》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真相”的寓言:是想象,让生命丰富……
舞台剧的容量与表现力是惊人的,即使是几米原作里一些“龙套”角色,诸如铁道员、测量员、小白兔、天使、地下铁车窗里的潜水舰等,也都经由本剧编导黎焕雄诗化的演绎,跃然台上,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物,使两岸的几米迷们得以首次和几米异想世界中的人物面对面。黎焕雄还在剧中加入了几米原作中没有的新角色黑衣人、园丁、铁道测量员等,使剧情多线交错发展。黎焕雄表示,“全剧不但具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焦虑感,又有卡夫卡的黑色调性”。
在改编几米作品的风潮中,舞台剧《地下铁》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儿,因为几米本人对这部改编作品青睐有加,不仅亲自参与本剧的创作,还多次去排练室探班,甚至让自己的小女儿在本剧首轮公演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关注之情溢于言表。几米与本剧编剧导演黎焕雄多年的好友。两人共同发想《地下铁》舞台剧的构想,共同参与编剧的架构。对于舞台剧的呈现,几米以独到的眼光,参与到戏剧及设计的视觉艺术层面,亲自担任本剧的视觉总监。在本剧公演前夕,几米就像书中主角盲女对未知之旅的热切期待,以“几米风格”的语言,兴奋地说:“我多么想天天去参与他们排练的过程,直到开出那朵花为止。”本剧公演后的一次记者会上,几米则将这部舞台剧形容为“一个梦,令一个平面的作品得以立体化”,说通过导演和陈绮贞的演绎,这个梦得以实现。
乘一趟地下铁,看一场地下铁——不平凡的2003年就要过去,一场惟美、动人、华丽而忧伤的舞台剧,会给充满了感动的一年,以怎样的结尾?几米说:“每次听到绮贞在地铁口说再见时,我就会很想哭。”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