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面对外来演出的汹涌而入,中国京剧院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演出季”等措施,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在日益红火的演出市场中建立起一个自己演出的“根据地”。
由于体制问题,中国京剧院作为国家直属院团,一直以“老大”自居,缺少竞争意识,剧目越做越窄,市场越缩越小。改革已成为必须。为此,中国京剧院主动放下架子,增
强竞争意识,向一切值得学习的兄弟院团学习。
从2001年起,中国京剧院开始改变观念与机制,学习并借鉴了晋剧、黄梅戏、歌剧等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通过《瘦马御史》《女驸马》《油油灯灯开花》《江姐》《泸水彝山》《图兰朵公主》等十余部戏的排演,打开了多数人的创作观念。
文艺院团生产的文化产品要产生效益,必须走向市场,走向观众。2000年5月,中国京剧院引进西方交响乐团的经营模式,全面推行“演出季”改革尝试。他们把目光投向市场,投向观众,制定了五一、金秋、元旦、春节等几个“演出季”,并排练出一批大戏,积极抢占日益红火的演出市场,取得显著的成绩。几年来,中国京剧院共推出传统、新编、新创剧目近300台,演出817场,观众达40余万人次,通过这些“演出季”公演,国家级院团的声威也重新在戏迷观众中树立起来。
2004年,针对北京长假时期演出活动扎堆儿的现象,中国京剧院提出“让开热档、走向各地、走近淡季”的经营思路。“新春演出季”运作方式之新、演出时间之长、剧目之丰富、演员阵容之强都堪称历届“演出季”之最。如此逆流而上的演出,成为了北京演出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