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院:处在倒闭边缘的艺术团体为我们提供了引进人才的机会;等到国家大剧院建成后,我们将控制相当一部分演出份额,打开销路,2006年我们将打造全国京剧的大平台。
北京京剧院:我们学习了其他艺术门类的市场运作方式,尤其是女子十二乐坊;《梅兰芳》的目标观众是有一定文化品位与财力的文化人,6月份,去上海做进一步市场检验。
中国京剧院推出的跨年度大戏《图兰朵公主》刚刚在保利剧院结束第一轮商演,北京京剧院排演的大型史诗交响京剧《梅兰芳》又已日渐临近公演。在过去的一年里,地处同城的两大京剧团,在传统艺术市场化运作的方向上屡屡有所动作,尤其是中国京剧院的院长吴江近来数次在媒体上发表关于机制改革的言论,不由得让人有山雨欲来之感。
一个实力强劲,一个魅力十足,一个是梨园行中的“老大”,一个是传统文化振兴的典范,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作为全国戏曲界两大顶级艺术院团,近几年都推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如中国京剧院的《江姐》、《泸水彝山》;北京京剧院的《马前泼水》、《洛神赋》。无论在继承传统,还是在发展创新方面,可说两大院团的成绩都不相上下。
去年,北京京剧院的一出《宰相刘罗锅》以千万元的票房加上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殊荣,抢尽了京城梨园的风头,而从此剧之前的《风雨同仁堂》到之后的《梅兰芳》,北京京剧院都把与院外艺术家合作与尝试新剧目作为自己抢救市场的良药,但同处皇城根脚下的中国京剧院也不甘示弱,在今年年初先发制人,推出了京剧演出季系列活动和大型京剧《图兰朵公主》。两大艺术院团在着力质量的同时角力于市场,竞争之势愈演愈烈。
“振兴戏曲”的口号已呐喊了多年,效果未彰,那么是不是在机制改革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激励下,即将到来的这个春天会成为京剧的春天呢?作为两大院团掌控大局的决策者———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和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对本报记者畅谈了剧团的未来。他们的言谈让记者感受到领导者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占领未来戏曲市场的“野心”,但归根结底,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一个,做大京剧,做大市场。(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