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梅兰芳》主演于魁智:隔行表演,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北京京剧院的大型史诗交响京剧《梅兰芳》目前正处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之中,5月1日即将于长安大戏院上演。剧中梅兰芳的扮演者、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于魁智自建组之日起就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多次在排演现场扑空之后,本报记者终于“捕捉”到了于先生的空暇。刚开始,于先生出语谨慎,觉得自己还没有把握好扮演梅大师的感觉,接受采访还为
时过早。但当采访渐渐深入,他向记者倾谈了自己扮演梅先生的心迹。
新京报:能描述一下您当初接受出演梅兰芳这个角色时的心情吗?
于魁智:梅兰芳大师不但在京剧界,在世界艺术界都很有影响,只有梅大师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并不简单,当初,我的心情非常的忐忑,但又觉得作为晚辈和新一代京剧人有义务和责任去学习和发扬梅先生的精神。
新京报:陈薪伊导演对您的表现很是满意,那么我想知道您对陈导演这样一个非戏曲导演有什么看法,通过和他的合作有什么新的体会?
于魁智:首先,陈导演是一个非常有水平的导演,通过和他的合作,最大的收获是能使我在刻画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方面受到启发。虽然,我曾经参加过新编历史戏的创作,但总觉得和这次完全不同。导演在排练时常和我说,他不要求我的调度、手势和眼神准确到完全模仿梅先生,而是要演出梅兰芳的精神与内心的世界。
尽管现在的排练只是一个框架,音乐没有完全创作出来,制约了我们的进度,但这出戏一切都是新的,所有的创作都要量身打造。我不能因为梅先生的地位和名声而把自己捆住,因为艺术本身就在于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尽管时间非常紧,但我还是希望拿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来塑造大师的人物形象。
新京报:您是老生演员,虽然像您所说,导演并不要求您形似,但毕竟梅兰芳的性格与您本人有一定的距离,您如何处理好行当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于魁智:不错,我是唱老生行当的,隔行如隔山,如何用老生的行当、老生声腔的旋律来塑造人物,我现在正处于摸索之中。刚开始接这出戏时,一些观众,包括我的家人都觉得梅兰芳大师是唱旦角的,他生活中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我生活中的性格有一定的反差,但我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追求和大师心灵的沟通,去体会大师的精神和境界,所以我力求在神韵这方面去着力刻画。
新京报:排练中,我总看见您在和李胜素研究手势,是否您也在揣摩一些梅派或者说是旦角的味道?
于魁智:对。因为李胜素本身就是梅派弟子,所以我希望从她那里学到一些能代表梅派的基本动作,同时领会梅派艺术的韵律。我相信这种表演不会让观众感到肉麻,如果在剧情里加上音乐和舞美的烘托,相信观众一定会对我有一种新的认识。
新京报:是否此次出演对您本身的表演也是一个突破?
于魁智:不管最后的演出效果如何,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说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因为这次表演与以前的表演形式完全不同,像舞台上那些脚步,现在在排练中我还会下意识流露出老生的或是传统的痕迹,实际上还是需要放松。
昨天,我还在和李胜素看大量梅先生生前的照片,揣摩他当年塑造的人物,的确令人叹服。在那个年代,梅先生对戏剧的理念完全是跨时代和超时空的,现代人很难想象他能有这种艺术的前瞻性,令人佩服。
新京报:我听说排练之前,您曾自己封闭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您都做了些什么?
于魁智:当时我和陈导演以及一些主创人员在八角胡同的一个创作中心里安静地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是想找一些梅先生的感觉,我们把梅先生的照片都放在房间里,想寻找那种大师的心境和感觉,但时间比较紧,观众的期待值又很高,所以要让观众满意,我需要比一般演员付出得更多。本报记者天蓝(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