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2004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赴京展演专题 >正文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应文化部邀请6月底赴京展演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5月13日10:58 新浪娱乐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邀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携带由李龙云根据老舍同名遗作改编的大型历史话剧《正红旗下》、由赵耀民根据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长恨歌》、法国当代喜剧《艺术》、百老汇经典名剧《蝴蝶是自由的》等四个剧目赴京展演。此次展演活动从6月24日开始到7月10日结束,四台剧目将分别在长安大戏院与首场剧场两个剧场共演出15场。

三星送你双人雅典游!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04年北京移动社会招聘 年度创业好项目排行榜

  “2004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赴京展演”由长安大戏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文汇报》媒体特别援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中心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启明演出公司协办,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上海透明思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北京北兵马司剧场全程支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指出本次展演活动旨在向北京戏剧界同仁学习,交流创作经验,共同繁荣京沪两地话剧创作与演出。

  《正红旗下》等四个剧目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0年以来排演的新作,汇集了国内优秀的编、导、演与舞美等主创人员,演员阵容齐整,焦晃、尹铸胜、林栋甫、徐峥、焦媛等近五十位演员参加演出,其中有十三位国家一级演员、五位“梅花奖”获得者。

  《正红旗下》:嘻笑怒骂道尽人间辛酸

  话剧《正红旗下》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2000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小说《正红旗下》搬上了舞台,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新大楼落成的开锣大戏于当年12月首演,纪念老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辛丑条约》签订一百周年,让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回首与反思。至今,《正红旗下》已经上演过6轮,2003年11月还应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邀请赴台湾演出,在台北引起轰动。

  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一部老舍先生倾注了极大心血却没有完成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的家传性质的历史小说,1962年老舍搁笔时留下11章8万文字,只描述了自己的降生,尽管只开了一个头,但已经显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老舍晚年创作风格的成熟和发展。有人曾这样比喻《正红旗下》的构思,说它类似一幅《清明上河图》,我们所看到的这8万字,就像是未完成的长画卷上的一小部分,而那幅完整的巨大画卷,装在老舍先生的脑海、灵魂中,被他永远地带走了……

  将《正红旗下》改编为话剧,极其艰难而不易。出生在北京南城的小胡同里的李龙云曾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两次试图将《正红旗下》搬上舞台,但最终都因缺少足够的积累与想象力而不得不停止。1998年,在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的大力支持下李龙云开始着手《正红旗下》的第三次改编,最终完成了话剧剧本。

  《正红旗下》描写了晚清旗人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写他们的行为、独特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转变和醒悟,深刻表现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战北京,到辛丑条约签订的那段中华民族不应忘记的晚清历史。

  1899年,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一个婴孩呱呱落地,他就是这个大清王朝残灯末庙屈辱历史的见证人老舍先生。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老百姓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也带着满腔的怨恨走进了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

  随着老舍先生的笔在舞台上呈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无过是福的大姐公公、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奸滑钻营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柜,倔强耿直的王十成、养尊处优的定大爷、逍遥自在的博胜之、能说会道的索老四、身残“志坚”的查二爷、妄自尊大的牛牧师……一朝子民,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可当他们赖以支柱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破碎飘零时,他们的命运就同样不济了……

  素有“莎剧王子”之称的焦晃为剧本打动欣然出演老舍一角,尹铸胜、张名煜、许承先、宋茹惠、周野芒等三十余位演员倾力出演,其中国家一级演员就有7位,以《死水微澜》而闻名的女导演查丽芳执导该剧,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师黄海威继《商鞅》、《图兰朵》等作品后又显惊人之举:在舞台上搭起一座4米宽、14米长的水池,寓意着老舍先生一生离不开水。

  2000年首场演出结束时,老舍先生唯一的儿子舒乙走上舞台,与编剧李龙云一下子拥抱在一起,两位50多岁的人像孩子一样抱头痛哭。当舒乙展开母亲胡洁青为话剧《正红旗下》的题辞时,全场掌声雷动。胡洁青是位著名书画家,当时96岁了,封笔多年,但那次为该剧而破例。当时,全体演员都流下了激动人心的泪水,剧场内涌动着巨大的情感热流,观众无不动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同志2001年任上海市委书记时观看了该剧,给剧组关怀与鼓舞。几年来,《正红旗下》先后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剧目奖”与“老舍文学奖”优秀戏剧剧本奖。

  《长恨歌》:“上海小姐”的传奇一生

  话剧《长恨歌》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是王安忆至今惟一一部被出让了舞台剧版权的小说。2003年4月在上海首演,修改后作为2003年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参演剧目于去年10月再度上演,两轮演出的火爆票房大大超出了制作方的预先期望。前中宣部副部长翟泰丰同志在上海观看《长恨歌》演出后,高兴的谈到:“话剧改编者赵耀明同志,能把一部近30万字,时空跨越40年的别具风格、个性的著名长篇同名小说,改编到如此独具戏剧冲突,老实说,这是在我走进剧场前未能预料的……不能不承认,这是长篇小说与话剧联姻的一个特殊成功之作。”下个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对《长恨歌》作进一步加工并在上海再演一轮。

  小说《长恨歌》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获得了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与中国文学创作最早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王安忆从女性的角度,用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了四十年代“上海小姐”王琦瑶几十年的情与爱。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而开始了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随后大员遇难,上海解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顿似漂萍。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毛毛娘舅——康明逊的复杂关系阴差阳错,幽怨百结,想来都是命里注定。面对时代的汪洋大海,她软弱地固守昔日的生活方式和情调,渐渐沉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一名叫“老克腊”的怀旧青年发生畸恋,余光暗淡,心怀热烈,却意外地死于非命,饮恨黄泉……

  被王安忆认为与她同样具有“写实风格”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编剧赵耀民担任改编剧话剧剧本的任务,他师从陈白尘,凭《闹钟》、《天才与疯子》问鼎“田汉戏剧奖”与“曹禺戏剧奖”。曾执导过《于无声处》的原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苏乐慈执导该剧。舞美设计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刘元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张璐饰演剧中女主角——王琦瑶,国家一级演员徐幸在剧中饰演王琦瑶的母亲,“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朱茵饰演剧中的严师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梅花奖”得主周野芒与青年演员张铎在剧中分别饰演影响王琦瑶一生命运的三个男人党国要员李主任、毛毛娘舅康明逊与老克勒。

  《艺术》:一个高明、诙谐、第一流的喜剧

  法国当代喜剧《艺术》是法国新锐女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的成名之作。2001年《艺术》首次搬上中国舞台,当年11月在上海首演,2003年底再次演出。两轮《艺术》的上演,在上海剧坛刮起了一股“白色的艺术风暴”,一票难求。每场演出,剧场里总是笑声不断,平均多达150次。

  《艺术》法语版在1994年10月巴黎香榭丽舍喜剧院首演。“007”巨星肖恩.康纳利的妻子于1994年在巴黎看了《艺术》后建议他去看,结果他被作品所倾倒,买下其外国版权,请著名剧作家克里斯多佛.汉普顿(Christopher Hampton)翻译了剧本,肖恩.康纳利制作的《艺术》英文版于1996年公演于伦敦的Wyndham's Theatre,取得空前的成功,使《艺术》走向了世界。

  之后短短的几年,《艺术》被译成36种语言,不断被搬上全世界各大都市的舞台,包括柏林、伦敦、东京、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布宜诺斯艾利斯、孟买、悉尼、波兰、南非、百慕大群岛、葡萄牙、新加坡等重要城市/国家都有过此剧的演出,无不造成轰动。2003年底,台湾的三位国宝级演员李立群、金士杰与顾宝明排演了《艺术》的台湾版,连演四十多场,场场爆满。至今,《艺术》在百老汇上演了五年,在伦敦已连续上演了七年,演出该作品的演员已经换了十五次。2001年7月31日在伦敦的Wyndham’s剧院举行了庆祝《艺术》的第2000场演出。

  《艺术》一经问世,便受到国际戏剧界的高度关注,先后荣获多项大奖:1995年莫里哀戏剧奖(Moliére Award)最佳编剧奖;1996年伦敦标准晚报奖(London Evening Standard Awards)最佳喜剧奖;1997年奥利弗戏剧奖(Olivier Awards)最佳喜剧奖;1998年纽约戏剧评论奖(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s)最佳编剧奖,1998年托尼戏剧奖(Tony Awards)最佳编剧奖(该奖第一次由一个非英语剧作家捧得)。一向以挑剔著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也给了《艺术》极高的评价,称它是“一出高明、诙谐、第一流的喜剧”

  《艺术》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三个男性之间的动人故事。愤世嫉俗的航空工程师马克、追求时尚的皮肤科大夫塞尔吉和在干了大半辈子的纺织业里失业后,刚刚开始凑合着学做文具生意的伊万,是三个在职业、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上?然不同,却又情同手足的好友。然而,一幅纯白色的现代派的油画几乎摧毁了这种铁三角式的哥们儿情谊。塞尔吉花廿万法郎买了一幅几乎是白板的油画,这个在马克看来是不可饶恕的愚蠢行为,在三人之间居然引发了一场撕心裂肺的感情风暴,这场风暴给观众带来了笑声、带来了感动,似乎也带来了某种生活的哲理。

  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在这出戏里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写实的笔触,刻划了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雅丝米娜.雷扎为当今法国剧坛上屈指可数的重要女剧作家之一,曾先后在法国著名的雅克.勒考克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和巴黎第十大学专攻戏剧。毕业之后她加入了“激情剧团”担任演员,在演出的同时进行编剧创作。

  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副教授谷亦安担任《艺术》的导演,他运用极简主义手法,演绎了这个发生在三个男人之间震撼人心的平凡故事,极其洗练而不露痕迹地向观众展现了这三个男人所具有的那种并不亚于女性的敏感、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思想情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青年舞美设计师桑琦担任舞美设计,他前不久刚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舞美奖,观众熟悉的主持人也是演员的林栋甫、《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中饰演猪八戒和李卫的喜剧演员徐峥与在《正红旗下》饰演博胜之而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最佳配角奖的郝平分别饰演剧中的马克、塞尔吉与伊万。

  《蝴蝶是自由的》:爱是否是生命的束缚与包袱?

  《蝴蝶是自由的》根据美国百老汇名剧《Butterflies are Free》改编而成,荣获百老汇最高荣誉托尼奖,为经典浪漫的爱情喜剧,曾被改编成电影《蝴蝶小姐》,由高蒂.赫恩主演,轰动一时。

  2000年初,香港上演了《蝴蝶是自由的》,连演42场,反响热烈,主演焦媛因为在剧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当年香港舞台剧“最佳女主角”提名。当年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香港春天舞台在联合制作了《蝴蝶是自由的》的国语版,在上海演出二十场,演出获得观众和媒介的充分肯定。

  该剧原著是雷伯德.杰希,改编是陈敢权、导演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的李铭森,中文剧本由沪上著名剧作家沙叶新打造润色。

  故事围绕一个长期在母亲呵护下的失明青年,为了逃避家庭的束缚而毅然离家外出去体验生活。在当时追求自由生活的环境下,青年邂逅邻居一名对爱情缺乏信心却生性开朗活泼的早熟少女,在快节奏的交往中,他们迅速坠入爱河,青年的个性同时得到解放,却也在家庭的管束与追求自由之间,突出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直到男子的母亲来访,少女对男子的爱恋与母亲对儿子的溺爱都受到了挑战……

  今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重排该剧,全新制作演出布景,香港导演李铭森再次执导,将对该剧中某些细节重新处理。演员阵容方面,除仍邀请香港演员焦媛饰演女主角阿Jill外,安排了全新的演员:200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优秀青年演员于毅饰演剧中男主角阿Don,“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朱茵与“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蔡金萍分别饰演剧中阿Don的母亲白太太,国家二级演员李志良饰演剧中导演Ralph。

  2004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赴京展演演出信息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