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经典名剧《樱桃园》——笑与泪之间的刀子
“樱桃园,这是一个美妙的名字。” 契诃夫对他的合作伙伴,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么说过。这部话剧是契诃夫一生中最心爱的一部,甚至说起它的名字,他都禁不住压低了声音。
契诃夫把这部以变化与失去为主题的深邃而诗意的话剧叫作喜剧,“有些地方甚至是闹剧。”他坚决反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含泪的,伤感的,过于现实主义的阐释。他反复强调这部戏的核心“是笑,而不是泪。”
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后,很多世界大师级导演(如法国的让·路易·巴罗Jean-Louis Barrault,英国的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意大利的乔治·斯特雷勒Giorgio Strehler等等)均执导过这部戏。但几乎没有一位令人信服地阐释过《樱桃园》的喜剧性本质。
这部戏为什么是一出喜剧?这成为中国戏剧界的“大导”——林兆华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大导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契诃夫是站在一个高处,俯视着人间的种种沧桑变化。世界的变化是永恒的,无所谓好与坏。《樱桃园》的着眼点,既不在于宣扬社会进步的理想,也不在于对没落阶级和旧事物灭亡的悲叹。契诃夫感兴趣的,是人在永恒的变化面前的永远的无奈和困境。面临变化而束手无策,自欺欺人的人们既是可悲的,也是可笑的。契诃夫用锋利的手术刀,冷静地解剖着他笔下的每个人物。事实上,作者似乎有意地使我们在感情上无法同任何一个剧中人接近,因为他对每个人物都怀有一种戏谑——一种绝非恶意的嘲讽。如果我们细读剧本,就会体会到契诃夫“对樱桃园里的人们的那种粗糙的,粗野的,清醒而无情的嘲笑,”正如丹钦科(Vladimir Nemirovich-Danchenko)所说的那样。这些可悲又可笑的剧中人,其实就是人世间芸芸众生的缩影。援引一位英国现代评论家的话,我们可以把这部蕴含深刻的戏可以叫作"笑与泪之间的刀子"。这成为林兆华这次执导《樱桃园》的基本立意。
在明确了《樱桃园》的真正内涵之后,大导接着要思索的,就是寻求一种能够体现剧本主题和作者风格的新的表演方式。契诃夫医生般的冷静态度是无法用追求移情的现实主义表演来体现的。所以一开始,大导就明确提出了演员需要达到的表演状态,即所谓“既在戏中,又不在戏中。”这并不是布莱希特所说的“跳进与跳出”,而要求表演者从始至终保持一种“自己”与“人物”之间的中间状态。
引导大家进入这种状态的,是在“舞蹈戏剧”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有多部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巡演并且获奖的编导文慧和从美国研修归国的现代舞编导王媛媛。通过看似简单的动作,不断的重复与变换,精神与意念的集中,相互之间的感应,演员们开始摈弃传统的话剧表演模式,体会到一种崭新的表演方法。他们的动作既非模仿性的,又非表达性的,并且也不是极少主义所主张的纯动作,而是演员在充分的角色研究后,同时发自身、心与神的下意识的行为。
《樱桃园》的演员多来自林兆华高等戏剧研修班。这个研修班是由北京大学艺术系和林兆华戏剧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年轻人开放性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为导演的创作提供了完全开放的空间。互动的,即兴式的导演方式,使得每个演员的潜力和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可以说,《樱桃园》的排练就是一次完美的集体艺术创作过程。
蒋雯丽等资深演员的加入给剧组增加了能量。凭借极高的悟性和丰富的经验,蒋雯丽很快融入了崭新的表演风格之中。而她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也照亮了舞台。她在剧中人扮演女主人公柳苞芙·安德列耶夫娜。相信她焕然一新的亮相会给熟悉其影视形象的观众带来一个惊喜。
易立明简练洒脱,别出心裁的舞美设计精彩地体现了《樱桃园》的主题。舞台空间的压缩,观众所处位置的加高使观众同契诃夫一样,在高处俯瞰着在狭小空间中挣扎的无助的人们。
同样的世纪之交,同样的变化面前,相信我们的观众会发出会心的契诃夫式的笑。
票价:100、180、260元,VIP380元
学生票:50元(数量有限,预订从速)
订票电话:64060175/64048021
演出地点:北兵马司剧场
时间:9月19日--28日每晚19: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