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现代京剧《红灯记》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经典舞台作品,两部作品都是首演于1964年,到今年整整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两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已为人们所熟悉,但舞台上的服装、道具,都是怎么来的呢?
近日,记者采访了参加过当年《红色娘子军》演出、现今是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的黄民暄先生和这部芭蕾舞剧的舞美设计者之一梁洪舟先生,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当年
参与了《红灯记》舞台制作的李畅先生,他们讲述了幕后的故事。
《红色娘子军》 《红灯记》自造道具出效果
羊皮大刀女兵舞出一片红
第一部分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该剧以琼崖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为原型创作的芭蕾舞作品,中央芭蕾舞团1964年首演。
剧情简介:海南岛椰林寨地主南霸天的丫头吴琼花,被红色娘子军军代表洪长青救出,参加了红色娘子军,不断成长。吴琼花在洪长青牺牲后,担任党代表,带领娘子军继续斗争,并且最终击毙了地主南霸天。
道具:“布房子”
核心画面:海南岛风情
相关剧情: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海南岛。
道具故事:为了让舞台上的树木和房屋视觉上有立体感,这些布景被贴在一张透明的大网上,然后再悬挂起来。这样观众从台下看,就好像是真的树木和房屋一样。
海南岛鲜明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特色,是最初决定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原因之一,但在舞台上如何表现地域特色又不妨碍表演是个问题。在舞美人员的巧手之下,使得舞台上“海南岛”味十足。
道具:
“羊皮大刀”“缩水”步枪
核心画面:大刀舞 练兵舞
相关剧情:琼花来到部队,刻苦学习军事技术。
道具故事:“大刀舞”之中的大刀,最开始是用五合板做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后来使用竹片,外面包上羊皮,再涂上水银,这样舞动大刀的时候就会闪出一片寒光。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每次演出前,道具组的成员还要把每一把大刀都擦拭得锃光瓦亮。
演出中娘子军战士们使用的道具枪,都是根据当时部队中使用的步枪设计,用木头做的。考虑到女演员的身材一般比较娇小,同时也是为了跳舞方便,枪的尺寸也缩小了一些,成了如今的“缩水”步枪。不过,洪常青用的“盒子炮”,大小比例和真枪完全一样。现在舞台上使用的道具枪,还都是40年前制作的,只不过已经不知道重新油漆过多少遍了。“大刀舞”和“练兵舞”都具有独创性,据说当年老外第一次看到都“震”了。
道具:
“蝙蝠衫” 松紧绑腿
核心画面:芭蕾演员穿的大多是裙子、紧身裤,穿军装、打绑腿跳芭蕾舞也是一种创举
相关剧情:娘子军们的群舞是剧中最打动人的场景之一,整齐划一的军服为演出增色不少。
道具故事:《红色娘子军》中很多场面演员都要穿军装,这些军装一开始就是用普通的布料制成的,但是看上去很“垮”,后来专门从当时的北京毛纺厂订做了涤棉的军服。演员的衣服在设计上还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就是演员演出的衣服要比较贴身,这样上衣腋下的部分会比较紧,而演员在跳舞的时候肢体动作很大,会受到衣服的影响。于是,负责服装的同志就专门设计了腋下部分有点像后来的“蝙蝠衫”的服装,而且设计得很巧妙,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与一般的衣服有什么区别。
演员们穿着“军装”演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绑腿。战争时期,战士腿上打着绑腿有利于行军打仗,演员打着绑腿可没办法跳舞。为此订做了一批特殊设计的长护膝,护膝是有弹性的,不会影响跳跃和舞步。之后又在护膝外面涂上颜色,再画出绑腿的纹路,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部分
现代京剧《红灯记》
故事脱胎于电影剧作家沈默君的作品《自有后来人》,中国京剧院1964年首演。
剧情简介: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负责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李玉和遭日寇杀害,他的养女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道具:
电炉子加农药
核心画面:火车进站,火车被小山挡住,只看到车头冒出的滚滚浓烟
相关剧情:李玉和是铁路工人,为了增强真实感特意加入了“火车头进站”的细节。
道具故事:演出中有一个场景是火车进站,当时的舞台设计成火车在一座土堆的背后进站,这样舞台的层次感很好,又不用弄一个真的车头那么麻烦。演出中,观众看到的缓缓移动的火车头冒出的烟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在土堆的背后,舞美人员设计了一个铁丝制作的滑轨,一头高一头低,上面挂着一个电炉子。演出时,在一个小锅里面装上一种对人无害的农药,一加热就冒出滚滚浓烟,然后顺着滑轨从低到高移动,就形成了车头浓烟移动的效果。
道具:红灯
核心画面:铁梅高高举起红灯,火热的灯光刺破了黑暗
相关剧情: 铁梅和父亲用提灯与同志们对暗号。
道具故事:演出中铁梅和父亲使用的提灯,也是剧中的标志“红灯”,完全就是按照当时铁路上使用的手提灯制作的,只不过为了舞台效果,尺寸上大了一号。生活中使用的提灯一般是煤油灯,演出中煤油灯变成了“电池灯”,灯芯换成了一个小灯泡,红光的效果更多的是靠舞台的灯光打出来的。本版撰文/记者 李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