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实主义题材《留守女士》
首演时间:1991年7月15日,至今共演出4轮195场
编剧:乐美勤
主演:吕凉、奚美娟
导演:俞洛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出现了出国热潮,随之而来,大量“留守女士”和“留守男士”遭遇情感危机,面对新的境遇,许多人无所适从。就在这种背景下,这部七场话剧《留守女士》被推出。1991年在上海公演后,连演168场全部满座。
在票房现象以外,这部作品还制造了诸多现象,比如电影《留守女士》就是根据话剧改编而成,并获得1992年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大奖,另外“留守女士”一词,也从这部话剧开始,成了当时一个流行新名词。
二、原创剧目、历史剧《商鞅》
首演时间:1996年9月12日,至今共演出九轮99场
编剧:姚 远
导演:陈薪伊
主演:尹铸胜、周小倩、宋忆宁
《商鞅》是上海话剧舞台上少见的气势恢宏的作品,通观作品,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演员、舞美,都关注于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人格精神的诠释上,不再是做概念,而是从他性格的形成来分析。另外众多配角的性格也作了调整,使所有人的性格都能“拧”在一起,共同推动戏剧的发展,更具张力。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场,主创人员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处理商鞅的悲惨结局。空旷的原野上,商鞅驾着一辆马车而来,舞台画面充满动感。忽然,暗箭四起,预示着商鞅的厄运将临,此时商鞅临终前的大段独白在旷野上回荡。
于悲惨中,张扬商鞅勇于变法的人格力量。这段描绘,承接前面所有的剧情,并达到高潮。
三、当代喜剧《艺术》
首演时间:2001年11月14日,至今共演出三轮36场
编剧:(法)雅丝米娜·雷扎
导演:谷亦安
主演:林栋甫、徐峥、郝平
《艺术》自从1994年10月在巴黎香榭丽舍喜剧院首演后,就不断地被搬上全世界的舞台。国内就先后有无数剧团演绎过这出三个男人的故事,印象中最爱的是台湾金士杰演出的版本,但公平地说,上话的《艺术》也是不错,郝平那一大段倾诉男人牢骚的独白,停顿、愤怒、委屈,各种情绪体现在一个平面上。每每这大段独白后,都是掌声雷动,那是冲着“猪哥哥”徐峥去看《艺术》的观众真诚给予郝平的掌声。
在当今数码时代,人际关系因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显疏远,从一个男人花了20万法郎买了一帧当代白色油画开始,三个男人不断冲突,看起来滑稽、无奈。凭着想象,编剧从中抽离出艺术性,探讨对人生、友谊、当代艺术价值的复杂看法,也印证了当代人对友谊的渴望。
四、小剧场、翻译戏《奥里安娜》
首演时间:2003年9月11日,至今共演出两轮17场
编剧:(美)大卫·马麦特
导演:熊源伟
主演:吕凉、赵思晗
大卫·马麦特的《奥里安娜》一问世,便以“性骚扰”这一敏锐话题和强烈的“马麦特语”语言风格引起了争论。上话排演的这部《奥里安娜》没有花哨的外形,几乎完全依靠演员的语言来控制戏的节奏,制造冲突,推动情节。
这部作品是上话小剧场D6空间的开锣戏,而“性骚扰”亦是当时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
五、写意话剧《金锁记》
首演时间:2004年10月18日,至今共演出2轮16场
编剧:王安忆
导演:黄蜀芹
主演:吴冕、关栋天、吴静等
这部戏,是王安忆与我们这个时代对张爱玲一份值得尊重的立体阐述。剧本不但在舞台上复原张爱玲原著的精神气质,还有王安忆自己的思考。
吴冕、关栋天和舞台上跳了一出“双人舞蹈”,用形体表现了剧中的人物关系。这是近年话剧中少见的表现方式,在语言之外,通过形体也丰富了剧中人物关系。此外,“一桌二椅”的“写意戏剧观”的表达,既是导演对父亲风格的承袭,也是一种表达。 刘莉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