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出租》是迄今为止百老汇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1996年4月在百老汇尼德兰德剧院首演,立刻造成了轰动,不仅夺得了当年的最佳音乐剧等4项Tony奖,还夺得了普利策奖,这在百老汇历史上只有4次。《吉屋出租》是一部典型的百老汇音乐剧,无论是舞台还是制作成本本身,走的都是小成本的路线。因此,它的舞台非常简单,演出人员也不多。但是改编成电影以后,这样的风格显然不适合大银幕。因此必须作许多转变
首先是舞台风格的转变,《吉屋出租》的舞台整体风格是简洁明了的。舞台的一侧是一个摇滚乐队,配合演员们的表演。舞台前部是几个话筒,演员有时候就直接站在话筒前演唱,加之以摇滚的风格,完全把现场的气氛调动起来。整个舞台空间基本上都是用钢筋搭出来的,几根栏杆,便幻化成了现实中的一幢大楼。简单几笔,就把纽约贫民窟的杂乱都刻画了出来。虽说如此,整个舞台却非常有层次感,前后景都非常清楚,演员在其中或唱或跳,非常吸引眼球。其他的道具也非常简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角落里杂乱无章的东西,便构成了房间。一张长桌,大家一字做开,便构成了酒吧。把长桌拆开,铺上床单,就成了第二幕中的3张床,分别演绎3对情侣的不同故事。到了电影中,整个风格则更加写实,从纽约街头的落魄公寓,到灯光四射的夜总会,无一不细致入微。但是它依旧保留了舞台的精华之处,并且和舞台的风格非常一致。比如在Out tonight一曲中,Mimi邀请Roger和她共赴舞会。在舞台上Mimi身着睡衣,从自己楼上的房间走出,倚着栏杆跳着性感的舞步,最终来到栏杆下Roger的房间。在电影中,这一幕的时间和场景都被改编,场景是Mimi在夜总会,但是依旧保留了舞台上的栏杆,让Mimi性感撩人的舞蹈有了继续发挥的空间。
《吉屋出租》的舞台是很有特点的,充分利用和体现了舞台感。尤其是不同空间的结合,在《吉屋出租》中比比皆是。比如Christmas Bell那一幕,就同时存在多个地点多个景,人物们分别进行各自的活动。又比如在第二幕开始,3张床便是3个不同的空间,在舞台上独自诉说着他们自己的故事。把整个舞台利用了起来,同时分隔的三个空间也更有冲击力。这一点对于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来说是驾轻就熟,但是似乎就没有舞台那么有冲击力。
再从演唱风格和表演来说,从电影原声和原版CD来听,就已经能发现很大的区别。《吉屋出租》的舞台版有大量的宣叙调,几段Voice Mail短小好玩。但是在电影中这样的风格可能就不易为观众接受,所以都被删去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演员的表演在舞台上更为大胆,电影中则更加细腻。由于在剧院里,观众和舞台有更加亲密的接触和交流,所以舞台上的表演更加夸张和大胆。比如La vie Boheme一曲,演员在桌子上大摆各种姿势,来强调爱和自由。这段动作放到电影里,可能就会有些过于大胆。而在Over the moon中,也有演员煽动现场观众一起高喊Moo~~~~~~~~~~~~的情景,这一点在电影院里就没法实现了。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由于电影的拍摄手法和角度不同,将会带给观众更为细致的观察空间。
总的来说,《吉屋出租》的舞台效果非常具有冲击力,不管从舞台还是表演上来说,都非常能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十分精彩。这是由于它大量运用了抽象的布景和象征性的表演符号,也是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一点。电影则变得更加写实、细腻,以此来展现电影自身的优势。相信年末无论是《吉屋出租》现场的演出还是电影在美国的上映,会给人以截然不同,但是同样出色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