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张艺谋音乐巨制《刘三姐》专题 >正文

新周刊:张艺谋的天堂里有没有才子佳人在吟诗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9:29 新周刊

  《印象·刘三姐》大获成功、《印象·丽江》随即跟进,如今,“城市印象派”大师张艺谋和他的“印象铁三角”在西湖完成他们印象系列的第三篇。他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见过天堂?我们就做一个天堂。

  继《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之后,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又把目标锁定了西湖。受杭州市政府的邀请,这三位导演将为杭州西湖创作大型山水
实景演出《印象·西湖》。该节目将于“2006杭州第六届世界休闲博览会”举办期间正式开演,并作为杭州市的旅游文化标志性项目长期运营。

  北京以话剧《茶馆》为城市文化标志,上海自得于自己的爵士乐底蕴,成都邀请三宝为之量身定做歌剧《金沙》,桂林人告诉你不看《印象·刘三姐》就不算来过桂林,而丽江则不仅仅满足于雪山音乐节、开始操盘《印象·丽江》。中国城市正集体处于自我表达的迫切心态当中,这种强烈的表达欲促使城市不再有耐心等待外来者的缓慢进入和体验,它们需要的是一种浓缩的、即时性、高效率的文化灌输。

  但即使在《印象·刘三姐》早已大获成功的今天,三位导演似乎还是很苦恼外界对他们表现形式的质疑。在“是什么”的终极追问之下,他们似乎更期盼有人问“不是什么”。

  《新周刊》:为什么选择西湖?

  张艺谋:应该这么说,是西湖选择我们。《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有十多个城市都在邀请我们,包括杭州。我们一直在犹豫是否有把握做,因为西湖太有名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虑我们才开始这件事。

  《新周刊》:你曾说过《印象·西湖》的剧本释放了西湖的灵魂,你怎么理解西湖的灵魂?

  张艺谋:(笑)这句话真是我说的么?我能说出这么好听的话?

  西湖给我的感受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想象空间,你真正来到这个湖面看也许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它能让你产生那么多从古到今的联想,那些美丽的诗句似乎都浮现在眼前。这种想象力也许就是西湖的灵魂,我觉得艺术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想象力,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我希望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西湖的想象。

  《新周刊》:你说到的是过去的文化积淀,那它和现在的联系呢?

  张艺谋:我会用现代的手法来表现。西湖承载了历朝历代文人的想象,那些历史沉淀是古人的想象、古人的主观创作。我认为这种想象更多的是“说得多、见的少”,或许古人只是看到一个片断,根据那一点点感觉就依靠想象力,创造出那些诗篇。我们也是用现代的手法,用现代人的观念,用现代人的角度,把古人的意境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有跨度的创造。

  《新周刊》:把漫长历史时间段里的想象用一场戏的时间灌输给观众,会不会反而限制了观众的想象?

  张艺谋:实景演出不是一场戏,是我们独创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在真实山水之下的视觉效应。也许有情节,也许无情节,也许有人物,也许无人物,不一定是故事,更多的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情境。

  樊跃:它的观赏方式有些像绘画。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罗中立的《父亲》只是一个标准表情,却引发了观者众多的想象和阐述,这就是画所提供的想象。

  张艺谋:是这样的,它就是一种情景,一种让你自己参加进去的感觉,它不是一个故事,甚至可能不是一个片断,更大程度是用自己的感受去补充它。

  《新周刊》:“印象”系列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张艺谋:我们有意识地保留这两个字,是因为这两个字很好地代表了我们的风格,是一种印象,是惊鸿一瞥,不是传统表演。

  其实我们发现,观众很现代,他们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感受和联想。实景演出不是传统的戏剧表演,不是故事不是情节,不靠戏剧性来推动,很大程度来源于视觉和听觉,几乎是它的生命。

  “印象”系列目前都是实景,以后还会有,我们的考虑标准是能不能和那里的山水产生灵感,有没有启动点。

  《新周刊》:据说《印象·西湖》在风格上会很国际化?

  王潮歌:实景演出是我们独创的方式,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文化和山水的诠释。比如《印象·刘三姐》表达的是那块水土上人民的劳作、情爱、梦想,这是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没有理解障碍。它是一个人类的情感,而不是一个地域的情感,这是它国际化的地方。

  刘三姐的故事谁都知道,但当我们没有这个故事还是刘三姐么?但是是的,因为它诞生的基础是刘三姐的灵魂。在西湖也是一样,即使我们很费笔墨地把白蛇、法海的故事表现出来,它就是西湖么?再充分地表现,也是挂一漏万。所以,我们定位在当今的人、今天的你和我到达这个地方,对这个地方独特景观和人文的印象。如果这个印象和你心里的感觉契合的话,这应该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的。

  《新周刊》:这种以形式来让人体会内容的做法具体会怎么表现?

  王潮歌:我们想做一场西湖的雨。烟雨的西湖将会是核心表现,一把伞、一片荷叶、一棵柳树、一座塔当它都被雨淋湿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想象空间就存在了。在一场别开生面的雨里,一切都会淋湿,一切都像记忆,一切都像梦,把我们的梦展示给你们看。

  张艺谋:在湖面上没有任何支撑,是需要很特别的手法来完成的。雨的色彩,雨的味道,雨的声音,雨和自然景观的融合,那种潮湿的感觉,在雨中看到的桥、行人,特别适合来表达西湖朦胧的诗情画意。

  王潮歌:我觉得《新周刊》可以在观念上做一个引导。

  我常常被人问到:有故事吗?有情节吗?是这样吗?是那样吗?我倒很期待被人问:你要是没故事、没情节,所有都没有,我看你怎么做?

  我们拿出一个东西,是什么先不说,它不是什么我很清楚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贡献,我们的创造力。可不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个不一样的东西。现在的状况是我们作交流的时候,我很难过的是,他们总是有框架,总是在问你们是在我这个范围里么?所以我们总是被逼无奈地回答,其实不太是。最想说的话是“你干脆别问了,你看吧”。

  《新周刊》:我觉得这是因为观众和艺术家的立场不一样,观众在做加法,他在想他需要什么东西,而艺术家在做减法,想的是我可以不需要什么东西。

  王潮歌:我们这儿减了,我们那儿还增了呢。开始做“刘三姐”,你这个担心的确是存在的,可是现在的票房和口碑证明观众是能跟着你走的。所以我们会在西湖上放开手脚,想象力的延展和形式的创新上会放肆一些。

  《新周刊》:但这毕竟还是对城市形象作展示的作品,而人们对一个城市都有着固定的文化想象,你们会怎么处理这种想象?

  王潮歌:迎合。这个想象一定要迎合。

  张艺谋: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领略,但长期以来这方水土、这里的人的文化积淀到了今天,形成一个对西湖的基本认可,这是不可颠覆的基本支点。这也是对当地文化的最大尊重。“印象”两个字我倒觉得可以拆开来说,它是立足于大家广泛认可的“印”,但观看的时候也会阐发出新的“象”。

  樊跃:我有一个不太相同的看法,那些名诗名句我认为当时古人创作的时候是极为个性化的,但现在流传下来却变成了大家的共识。现在大家一味追求所谓共性、是否符合共识,却恰恰忘记了当初的创作者其实是很独特的、很自我的。实际我们要做的就是能不能为受众提供大的想象空间。

  张艺谋:你可以用非常现代的观念来表现一场雨,但让人想到的却是最古老的诗句,这就跨越了五千年、三千年。

  《新周刊》:所以,这实际是抽掉时间概念的表演?

  张艺谋:对。它能够完成它的联想。它首先要好看,而观众马上能够联想到那首最有名的诗句,那多有意思啊。我们就想这样。

  另外,无论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西湖,首先它一定是好看的。艺术家讲理论是天花乱坠,但好不好看最重要。而且实景演出是很严酷的,天天演,要是不好看三个月就关门了,它给我们提的最高的要求就是好看,赏心悦目的好看,甚至超乎想象的好看。在好看之中,观众才能体会到创作者的苦心、个性、传统和当代的感受。

  《新周刊》:对于“好看”这一要求有什么具体手法?

  樊跃:(笑)我现在还不能透露。雨,大家都有印象,不过到时候你看的时候,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一场非常特别的雨。文/陈漠 图—马岭/新周刊(除署名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