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出现了不少与往届不同的新趋向。
参演剧目向小剧种“倾斜”
本届戏剧节共有70余台剧目参选报送,中国剧协组织专家观看了演出和录像后,最终确定了18台,另有6台是由东道主宁波市与浙江省选送的。这24台剧目分别来自16个省、直
辖市、自治区和解放军艺术团体,包括了戏曲、话剧、歌剧共20个剧种。
中国剧协秘书长季国平介绍,专家在遴选参演节目时,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了地区和剧种的平衡,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地方剧种的繁荣发展,又能引起更大范围的普遍关注。季国平表示,为了给更多的“小剧种”亮相、参与的机会,对京剧、越剧等市场反响好、群众基础厚,涌现了很多优秀剧目的“大剧种”,“由于名额有限,难免有遗珠之憾。”
强调“还戏于民”
面对时下不少戏演几场便因没有观众便草草拆台,而老百姓却苦于看不到好戏的两难局面,中国戏剧节一直着力推广现实题材和演出形式,以求“还戏于民”。本届演出剧目逾三成以上为当代题材,而用传统形态包装的剧目也渗透出了现代的解读方式,始终围绕着如何让更多老百姓看得起、看得懂、喜欢看展开,“亲民”成为本届戏剧节实践“还戏于民”的一个亮点。
西装、领带,校服、书包,夹克、T恤,甚至还有旅行拉杆箱,单从戏装、道具上就能看出本届戏剧节的现代戏不少。季国平表示,专家在挑选参演剧目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尽量选一些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现代题材,这类剧目占了近半。如姚剧《母亲》,反映的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喇叭戏《跷中情》,讲的是当代农村组建艺术团出国演出的故事;歌仔戏《邵江海》,描述的是大陆与台湾的同胞之情。“既有大家比较了解的京剧、越剧、昆剧等知名剧种,又有宁波观众不太熟悉的淮海剧、云南滇剧等独具艺术魅力的地方戏,这些题材都来自于日常的生活经历,所以老百姓爱看。”
传统戏“现代化”了
“除了超过三成的当代题材戏剧反映现实生活外,很多传统戏曲,包括红色经典,也为吸引更多观众进行了可喜的改进。”季国平说,“无论是河北梆子《窦娥冤》,还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很多过去认为不能变的‘经典’,这次从故事情节到舞美包装都做了许多改动。河北梆子《窦娥冤》加入了‘探监’一段,强化了悲剧‘感天动地’的一面;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抛弃了‘脸谱化’的套路,让伪团长关敬陶区别于日伪汉奸,为其最终弃暗投明做了很好的铺垫。而越剧《阿育王》则用婉约的越剧塑造了印度的一代君王,印度服装打扮的阿育王的确出人意料、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最低票价才10元
此次戏剧节虽然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但又实行的是低票价策略,最低票价仅仅10元。对于当地观众不太熟悉的地方剧种,以送票为主,比如婺剧专场优先接待金华老乡,秦腔专场重点照顾陕西朋友,同时还免费邀请了低保户、社区文艺工作者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特定观众观看。唐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