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乐队现场演奏整部的《天鹅湖》音乐,这个机会不多。十年来,俄罗斯的芭蕾舞团多次来深圳表演《天鹅湖》,却从不带乐队。舞蹈家们跟着录音起跳,观众伴着录音欣赏,整个演出因此有了较大缺陷。但即将到来的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却打破“惯例”,把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一并带来进行现场伴奏,构成一次要素齐全的芭蕾盛宴。
音乐在芭蕾舞剧的成功中至少占了一半因素,很难想象人们会在一场舞蹈虽美而音
乐难听的晚会中获得真正的愉悦。音乐的重要性有时令我困惑:那些流行世界的经典舞剧,究竟是先有音乐还是先有舞蹈?一查资料才发现,至少《天鹅湖》是先有音乐的。1875年莫斯科国家大剧院高薪邀请已经成名的柴科夫斯基写一部舞剧音乐时,并未规定任何主题。将一个早已在欧洲流行的神话故事《天鹅湖》搬上舞台,正是老柴的创意。他用近一年时间完成全曲后,才轮到编舞和舞美工作。不仅如此,柴科夫斯基还首创用大型交响乐团为舞剧伴奏,“交响芭蕾”(Symphony-ballet)从此为观众所喜爱。
《天鹅湖》是旋律大师柴科夫斯基的呕心沥血之作,里面有大量脍炙人口的乐段,如极具戏剧张力的序幕音乐、以双簧管领奏的第二幕场景音乐、小提琴独奏的王子与白天鹅的双人舞音乐、欢快活泼的四小天鹅舞曲、小号独奏的拿波利民歌等,都早已成为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很多爱乐者正是由《天鹅湖》才“认识”柴科夫斯基的。这样的音乐如果坐在剧场听录音,倒还真不如回家听CD。实际上,舞蹈演员随固定录音跳舞,也难免会减少现场发挥的活力。所以我最爱看有现场伴奏的经典芭蕾。
这次还有另两部伟大作品,包括同样具备优美旋律的《睡美人》(柴科夫斯基1888年作)。其第一幕中数十位宫女翩翩起舞的一段圆舞曲音乐,是该剧的“标志”音乐之一。而公主在一大段如潺潺流水般竖琴领奏后的独舞,也堪称乐、舞俱佳之精品。普罗柯菲耶夫1935年创作的《罗密欧与朱利叶》也是音乐经典,其中的牧歌、假面舞曲都很好听,尤以男女主人公最后诀别时长笛、带弱音器的小提琴及单簧管、双簧管交替演奏的一段音乐最凄婉动人。这一沙翁名剧曾激发几代作曲大师的创作灵感。在普罗柯菲耶夫之前,还有柏辽兹(1839)和柴科夫斯基(1880)写过同名交响曲,三人之间都有一代距离。辜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