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连演了三天九个小时的“连续剧”之后,1月8日晚在深圳会堂以绝美的姿态落幕了。这一场“以传统改造传统”、“以青春吸引青春”的昆曲大戏,无疑使得许多并不熟悉昆曲的深圳人开了眼界,正如戏中台词一样,“不入园林,怎知这春色如许?”因此,当8日晚《牡丹亭》演出结束时,深圳观众们纷纷涌到了台前,他们高举着双臂鼓掌,以此来表达心中那难以言说的交织着感动、震撼和欣喜的复杂情绪。白先勇带着男女主角俞玖林和沈丰英翩然谢幕,如潮的掌声淹没了深圳会堂,白先勇对台下的观众
说:“没想到深圳观众这么热情,感谢深圳!我们很快会再回来!”
《牡丹亭》在深圳创造神话
三天的演出结束之后,观众们仍恋恋不舍,在门口排起了长龙,等着白先勇为他们签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在寒冷的冬夜带着令人温暖的笑容,接过一本又一本观众递上来的书,几乎满足了所有人的要求。负责接待白先勇的市演出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先生的“粉丝”实在是太多了,从18岁到68岁都有,自1月6日《牡丹亭》开始演出以来,每天开场前都会有观众自发地排成一队请白先勇签名,而且人数太多以致他们不得不将签名时间规定为30分钟,以免影响演出的正常进行。
随后,记者从市演出公司总经理郑维茜处了解到,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深圳的票房成绩已经打破了近年戏曲类演出的纪录,在同类演出大多不景气的情况下堪称“票房神话”。1月6日,《牡丹亭》首场演出门票全部售罄,1月7日、8日的第二、第三场也都有着九成多的票房,郑维茜告诉记者,“这个戏我们真是接对了!”
1月9日中午,白先勇结束了这一次在深圳历时12天的“青春游”,从香港机场乘飞机返回台北。白先勇先生临行前,与本报记者在他下榻的酒店就此次深圳之行进行了一番简短的对话。
白先勇称赞“深圳文化大有可为”
从去年12月28日抵达深圳,到今年1月8日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圆满落幕,白先勇先生在深圳逗留了12天。在这12天里,他为昆曲和《牡丹亭》的推广所做的努力堪称“不遗余力”—他一共举行了四场讲座、一场签售,以及接受各大小媒体如流水一般不断的采访。此前从未到深圳举行公开活动的白先勇,通过这12天的“青春游”,对深圳的印象也由最初的模糊变为鲜明。
记者:您通过这十几天与深圳的接触,对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整体印象?
白先勇:我觉得深圳的观众、深圳的市民非常开放,他们可以容纳多元化的文化。(昆曲)那么传统高雅的艺术,市民们欣赏得那么兴奋,完全打破了我之前的想法,青春、时尚的深圳不单能够接受时尚的文化,对这么传统、这么高雅的艺术都一样能够接受,这是深圳给我的最大惊喜。
记者:那么您对深圳的城市文化如何评价呢?
白先勇:深圳文化大有可为。因为它有很强的可塑性,它没有传统的包袱,能够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融合来自各方的多元文化,构建自己的文化特征。
记者:昨天《牡丹亭》演出完毕时,您对观众们说“很快会再来深圳”,是不是意味着您已经有这方面的计划了?再来深圳的行程是否已经有了确切的日期?
白先勇:是的,我接到了一些提议,比如深圳大学希望我们再来演,华侨城也希望我们回来,他们都在邀请我们……如果再来的话,我想应该是今年春天吧,可能是三、四月份,我想只要安排好了,我们一定会尽快回到深圳来的。记者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