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五楼排练厅,由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担任主演并肩负总导演之职的话剧《月牙儿》首次对媒
体开放彩排,斯琴高娃“雷厉风行”的导演风范也首次展现在记者面前,第一次执导筒的她对演员对白要求十分严格。这台由上海演员出演的京味大戏,最难过的恐怕就是口音关了,斯琴高娃对演员的要求就是———苦练!
用上海演员京味不能丢
一场情绪激昂的救女戏份之后,斯琴高娃满脸汗水和泪水,情绪久久难以平复。二度出演20年前电影版《月牙儿》的同一角色,斯琴高娃对这出戏有难舍的情结,因此年初二就赶到上海,并揽下了“总导演”一职。首次担任总导演,斯琴高娃对场面调度和演出细节的严谨细心令剧组皆折服而叹。排练时斯琴高娃会手拿剧本,一丝不苟地与剧组成员反复交流切磋,无关人员都会被客气地请出现场。而剧组成员即使当天没有排练任务,都会被要求在旁边观摩,不得随意离开。
大导演气势十足的斯琴高娃则对记者说:“这部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风格不能丢掉,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其深刻性和地域性,如果语言忽略了就没有排这戏的意义了。我知道常年以来话剧有南北之分,对地道的北京戏在上海排也有过担心,毕竟这不是母语,慢慢琢磨呗,拿捏那种原汁原味。”戏中扮演斯琴高娃女儿的年轻演员高榕体会深刻,“高娃老师非常谦卑又不厌其烦地帮我们纠正台词,虽然带京味的普通话对我来说没有难度,但要说地道的带着土味的北京话,还是很有难度的。高娃老师对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停顿都像小鸟喂食般教给我们,声音嘶哑了也微笑着继续教,让我感到压力。”
一个“得了”要练数小时
对于这出京味大戏,斯琴高娃对于剧中台词的要求可谓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甚至制定了一条规定———进排练场以后不许再说上海话。熟悉老北京方言的她不仅亲自操刀修改了剧本中的台词,还一个字一个字的给演员们纠正台词,“这戏好看就好看在这味儿上,不但是台词要说得准、说得有北京土话的调调,就是你们的举手投足也要韵味十足……”一句简单的“得了,得了”,要“鹦鹉学舌”数个小时,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演员们声音都嘶哑了,台下微笑中透着严肃的斯琴高娃却依旧中气十足。
丈夫外援为《月牙儿》增色
排练现场,记者见到了斯琴高娃的老伴———瑞士籍华人音乐家陈亮声。据悉,这位“贤内助”已经成为斯琴高娃最大的幕后军师。
执行导演栾景泉告诉记者:“她先生经常能给我们一些极棒的建议,这些点子是其他人都想不到的,而且总是恰到好处,成了画龙点睛之笔!”据透露,戏中许多重要场面的处理都经过了这位军师的点化,比如一场戏讲述虫儿妈走投无路,无奈之下,为了女儿沦为暗娼。这段处理本来是以雷声雨声来烘托的陈先生却提议用箫声伴随木鱼声来表现这悲惨的一幕,“这个女人是高尚的女人,她的灵魂获得了超脱,这不是她的错,而是那个社会的罪。”陈亮声如此超凡脱俗的建议让剧组如获至宝,茅塞顿开。
有趣的是,有如此感悟的陈先生却并非老北京,用斯琴高娃的话说是一个十足的“老克勒”,相比有时显得“气急败坏”的斯琴高娃,安坐角落的他看起来更像是隐在幕后的总指挥。“我先生真的是……对我来说是一个无形的后盾。他年纪一把,本来今年要回家过年的,现在每天陪在排练场,还给我们出了不少好注意,这辈子真的让我很感动,是一种无法用语言的感激!”说到这里,斯琴高娃竟然哽咽地低下了头,言语中满是柔情和歉意。记者邱致理 实习生罗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