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1日、22日,享有盛誉的新版越剧《红楼梦》将在重新开张的深圳大剧院公演两场。3月15日,新版越剧《红楼梦》的主创人员及原版越剧《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的扮演者王文娟、徐玉兰齐聚深圳,他们将一同出席3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越剧《红楼梦》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让几代观众为之洒泪。尽管《红楼梦》在两个世纪以前就被搬上了戏曲舞台,从京剧、川剧、粤剧到锡剧、黄梅戏等
等都曾经演过,但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广,观众最多的,还是越剧《红楼梦》。越剧这种“诗情画意”的江南戏文和《红楼梦》这部杰出的古典小说,就像一对才子佳人在60多年前就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30年代开始结缘
越剧演“红楼戏”,大概已有六十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和四十年代初期,越剧就开始有了整本演出的“红楼戏”。越剧最早录制的几张唱片中就有尹桂芳的《贾宝玉哭灵》,玉牡丹的《黛玉焚稿》和支兰芳的《黛玉葬花》。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袁雪芬演过《林黛玉》,尹桂芳演过《红楼梦》。《林黛玉》是吕仲编剧,《红楼梦》是弘英编剧,他们都是越剧“红楼梦”早期的开拓者。这两部“红楼戏”开拓有功,但影响并不太大,没有成为袁雪芬和尹桂芳的常演剧目。四十年代后期,傅全香和范瑞娟的东山越艺社也演出过“红楼戏”:《宝玉与晴雯》,这个剧目,在九十年代,范瑞娟和学生一起拍摄电视艺术片《余音袅袅绕梁来》时,还选过《宝玉与晴雯》的片段《祭雯》,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白银飞主演贾宝玉。
五十年代成就精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越剧最兴旺发达的时期。当时,通过《红楼梦》研究的讨论热潮,越剧“红楼戏”演出很多。芳华剧团1951年先演出《红楼梦》,1955年再演《宝玉与黛玉》。合众剧团五十年代也演过《红楼梦》,焦月娥、徐逸秋主演。合作剧团五十年代也演过《尤三姐》,戚雅仙主演。
这个时期的“红楼戏”,最见成功最有影响的是1958年的徐进编剧和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电影《红楼梦》。它取众家之长,发挥越剧之长,终成为越剧“红楼梦”中的精品。六十年代又搬上银幕,再集优秀演员于一堂,金采风演王熙凤,吕瑞英演薛宝钗。于是更见精彩,到处流传,为越剧“红楼梦”开创了新天地。
结合现代审美再造经典
十年动乱,越剧成了“靡靡之音”,越剧“红楼戏”也被打入冷宫。八十年代越剧复兴、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也重见天日,当时不仅观者如潮,而且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
此次的新版越剧《红楼梦》,就由徐玉兰、王文娟担任艺术顾问,童薇薇执导,是上海大剧院艺术有限公司1999年集结精兵强将复排的,自首演以来已上演数百场,是上海最有号召力的品牌剧目之一,也是上海大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戏曲保留剧目之一。该剧委婉绵长中深藏雄伟气势,布景华丽,唱腔演技均比以往观众熟悉的《红楼梦》更胜一筹;同时在舞美、道具、服装、唱腔和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是一出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戏曲佳作。
新版《红楼梦》演员阵容强大,演员中有7位国家一级演员,其中3位是“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主演则是现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著名徐派小生钱惠丽和享有“越剧之星”美誉的著名王派花旦单仰萍。上海越剧院还开门纳贤,邀请了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的优秀老生董柯娣加盟出演贾政,联手推出这部新作。记者徐松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