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邱致理实习生罗文菁)根据经典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牛虻》昨天在上海话剧中心进行了首次联排,本报记者第一时间探营,这部曾激励了一代年轻人的文学名著,预备如何震撼新时代的年轻人?导演雷国华和主演郭京飞感言,无论是演者还是观者,《牛虻》对80后都是一种精神磨砺。
暗黑的舞台上,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响。“朋友们,在你的生命中,在你正在经
历的生活中,面对两难的爱情、面对生死攸关的时刻、面对利益和友情的冲突时,你总会做出重要的选择。”话剧在“牛虻”坚定的陈述中开始……
台下,导演雷国华神情严肃,对于“牛虻”、“琼玛”的表现十分满意,尤其是郭京飞对牛虻在命运颠沛之后把握住人性变化的层次感,尤为惊喜。“虽然牛虻的时代已成了过去,但他的精神是人类永远需求的。如今物质生活虽然非常富足,精神生活虽然极尽繁多,但也使某些青年的信仰和理想的选择陷入迷惘。”对于80后年轻演员挑大梁和老演员许承先飙戏的反差,雷国华表示《牛虻》对年轻演员是巨大的磨砺,“这些年轻的演员真的太让我感动了,较之以前的那些海派小资格调话剧,《牛虻》在情绪上的落差对每个演员来说都是考验,所以之前我也犹豫这样一部在情绪上如此跌宕变化强度极大的戏,年轻的演员是否能够胜任?但他们真的做到了,每个人从排演到现在都瘦了,这种磨炼也是真正能体现牛虻精神精髓的地方。”
“当初我接这个戏的时候就是看到它有年龄上的跨度,这对于演员来说是一大挑战,但我也考虑了他的角色变化毕竟是到30岁,我认为我还能够胜任!”两场戏演下来,郭京飞明显有点疲态,“他和我在学校里演的那些老生角色太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只会考虑从外形和声音上作变化,这些都是最肤浅的,”谈到如何把握从17岁到30岁年龄变化以及心灵演变的转换上郭京飞这样回答,“塑造这样的角色是需要由内而外的,需要你去读解生活,想象自己17岁的心态以及理解剧本。”对于导演所说的传统剧本注入现代理念从而感动年轻一代观众的想法,郭京飞持保守态度:“这个很难说啊,现在的年轻一代信息量太广泛,物化得很严重,但是我认为人一定要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