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麦克风并不陌生———16岁,她就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兼报幕员。只不过此舞台非彼舞台:“我在歌舞团鬼混的时候朗诵、报幕都干过,原以为大同小异,没想到一部戏下来,这才发现真不容易。原来不做导演就不会全方位地分析自己的戏。每场戏都很难,问题不在长与短,而在于尊重艺术规律及游戏规则,尊重那个时代的时代感。之所以没打退堂鼓,是因为心理上还是觉得挺美的。”
经历了这么一遭,问她以后还会不会再演话剧?她答:“不知道,不过总算有过这么一次尝试了。要是我四肢、心理还健全,说不定以后还会演,但不知道;说不定什么时候再被某个人套进去,不知道。后悔也没辙了,上了套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同时被“套牢”的还有她的丈夫,瑞士籍音乐家陈亮声。
排演《月牙儿》,斯琴高娃深深觉得了那个时代女人的苦:“三四十年代的女人没男人不行,那是个重男轻女、女人不得不依附于男人的社会。‘陈明声’的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欺骗了她的感情在外面与‘虫儿’好在一块,但她还是要去求‘虫儿’把丈夫还给她;同样,‘虫儿’母女俩在那个社会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最后只能出卖自己的肉体———她们难道缺鼻子缺眼了吗?不过现在不会了,现在女人的地位提高了。”
现代女性地位的提高体现在斯琴高娃身上,那便是《月牙儿》排练期间,丈夫“乖乖”从瑞士跟着她跟到了排练现场,并为该剧免费出谋划策。“他天天能跟我在排练场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跟我一块儿吃盒饭,还给我出了不少点子,真得谢谢他。”
母子连心不奢望
“虫儿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女儿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斯琴高娃也是一位母亲,因此她完全理解这样的感情:“全世界母亲都是这样,她们会为培养自己的孩子而付出不可估量的心血。”
斯琴高娃有一子一女,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孩子们还在幼年的时候,斯琴高娃就与前夫离婚,再婚后又远赴瑞士,现在又忙着拍戏,聚少离多令她始终对孩子们充满了愧疚,然而只要是母亲,对孩子总归牵舍不下:“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养育、教育孩子,作为一个人来讲,这是首要的———一个人长大后出了家门就是学校,出了学校又是社会,但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就是从父母的教育开始。”
孩子们都大了,也不粘人了,不过因为工作原因彼此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只要回到北京,斯琴高娃总不忘回去看望看望孩子们。对于儿女,她并没有奢求:“只是希望他们能用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和自己,战胜了自己就好办;也希望他们能理解我,天天都能有所进步。母亲其实都这样,只要孩子们活得硬硬朗朗开开心心就行。”
在电视剧《青花》中,斯琴高娃与儿子孙铁有一些对手戏。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原先是学法语的,最近几年才对表演发生兴趣,对于这样一个“新人”,她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去干扰他,让儿子尽快入戏。见到了“成品”后,她终于才露出了微笑:“他听话,拍戏的时候尤其乖,非常谦虚。有时他还心疼我,想为我多做一点事情,搀扶搀扶我。我真是没白养他……”
《月牙儿》不久将赴北京上演,斯琴高娃还是希望儿女们有空能去看看自己的首部话剧:“我跟他们说过,到时候他们应该会去看。”
自嘲平凡小人物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大宅门》中的二奶奶、《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在荧屏上塑造了那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斯琴高娃从不认为自己成了“角”,反倒一个劲地自嘲起来:“《月牙儿》演完了,我还傻傻的没反应过来呢,这时听高榕(剧中演斯琴高娃的女儿虫儿,上海话剧中心演员)说演到后面越来越舒服,果然那才是专业话剧演员说出的话。像我这样的半吊子,懵里懵懂的,看来只能尽量努力着。品德、艺德、专业经验、节奏感,我还有很多需要向她学习的呢。”
“虫儿妈”因为社会的压制而不得不认命,斯琴高娃自己有时也会困惑究竟该不该听天由命:“有时候我也会有一种宿命论的认识,但有时候现实偏偏证明这并不对———很多时候,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她不停地夸奖别人,一脸诚恳地“贬低”自己:“我是一个小人物,我太肤浅。没有大伙的帮衬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可能做到。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话剧也好,这些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我的各个方面,令我透彻,对我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经历。这是又简单又不简单、又艰难又不艰难的过程,只要有80%的观众能对我的表演表示满意,那就足够带给我喜悦感。一旦走歪了,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只有挨骂的份。”
就连自己演唱的主题曲《人啊人》,她也特没信心:“我从未唱过歌,这次就瞎蒙上了。当时唱的时候嗓子哑了一个多月,吃了养音清肺丸勉强才配的。”
幸好,拍完每部戏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有的是人生观方面,有的则是能力方面。而经历了《月牙儿》,斯琴高娃除了更深入了解了老舍先生的文学价值外,还“乘机”温习了一下自己的京剧功底。几年前,为了更“长进”,斯琴高娃拜四小名旦之一、筱派名家陈永玲为师学唱京剧,这让她先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露了一手。如今为了纪念恩师的逝世,她还特地在《月牙儿》中加了一段《贵妃醉酒》:“唱得不好,还有待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