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终于降临。对红星剧院的票房工作人员来说,这场演唱会,他们只工作了两天,开票两天就卖掉了700张票,之后一直清闲。有人一大早从江苏赶来,有老练的戏迷专门在门口等黄牛票,但都落了空。
“林妹妹”王文娟,这个一唱70年的老越剧演员,用她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的越剧史。这样一场视觉加听觉的盛宴,让杭州如痴如醉———这是都市快报为越迷实现的第五个愿望
。
昨夜,杭州疯了!为一个年过八旬却依旧被人一声声地叫着“林妹妹”的女人。
昨夜,这个美丽了一生的女人给杭州带来一场视觉加听觉的盛宴———她第一次来到杭州为越剧百年献唱。唱了近70年,她的一生可说是见证了中国的越剧史。而昨天,她用自己舞台生涯的一个个转折时期的剧目,美丽地讲述着过去与现在。
无数次如潮的掌声,无数双痴迷而满足的眼睛,作为主办方的都市快报和红星剧院,倍感欣慰,引进这场越剧美人的一生总结献礼之作,与她的故乡越迷一起分享,也算是我们在这越剧百年中为越迷做的一件让大家都高兴的事。
【幕后】“林妹妹”近乡情切
4月29日早上,王文娟起得特别早,有点兴奋有点紧张,因为这天晚上在杭州红星剧院,将有一场展示她一生舞台艺术成就的演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艺术回顾展”上演。虽然,这台演出在上海反响强烈,但是,这次是去见浙江老乡,心中自有另一番感受。
按原计划,她该跟着剧组大部队下午1点从上海出发,或许是近乡情切,这位八旬老太太中午前就急匆匆地赶到了杭州。其实剧院里也没什么可让老太太操心的了,装台工作早已完成,演出票也被抢购一空。但是,呆在这里,哪怕不做什么,只静静地等着这个对于她来说意义不凡的夜晚来临,老太太就觉得安心。
台前台后都是大腕啊
痴心的越迷早早来了,却不急着进场,有几个机灵的,只在剧院里外左左右右地徘徊。干嘛呢?在盯腕儿们呢。这回因为王文娟老太太御驾亲征,自然亲随兵不少,而王老太太的亲随兵那可是一等一的大腕。这个晚上,后台随便一找就能看见赵志刚、王志萍、钱惠丽、陈晓红、洪瑛、舒锦霞等,而观众席上,前来捧场的大腕也不少,一眼望去,就看见茅威涛端端正正地坐在一边。如果够机灵能混进后台去,和明星们拍个照合个影自然是最好,实在不行,就在远远地看着心目中的偶像一笔一笔地画眉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到底,一下子见到那么多偶像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现场】
大幕拉开。一束洁白的灯光洒下,19:05,王文娟,端庄地站在台上,抚着一个像她当年学越剧般大小女孩的肩,说起她60多年前开始的越剧之路。
《平贵别窑》这对王文娟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出戏,当年老师对她说,如果能演好这出戏,就送她一件坎肩,于是她有了人生的第一件行头……
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追鱼》,保家爱国的优秀儿女《杨开慧》,还有现代生活的折射……每一出,台下都是掌声雷动。现场常常同时亮着五六个小屏幕———那是越迷用小录像机在录下这些美丽的瞬间。
当王文娟一身素淡的绣花旗袍,站在灯光下向台下谢幕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全都站起来了,更有疯狂的越迷冲到前台,上台献花,闪光灯不停地闪着。
她说,“当年老师送我第一件行头,今天,我也要送我的学生们一件坎肩,希望她们把越剧发扬光大。”
在她身边,是她的学生们,风华正茂。
这时台下的观众们群情激动,一起动情地喊着:王老师,唱一个,王老师,唱一个……
王文娟很抱歉,“我嗓子坏了,不能唱。”可是台下的观众们已经疯了,她略停片刻,跟大家说,“我就唱个《红楼梦》吧”。她清了清嗓子,开始了清唱,台下的观众们为她打起了拍子,整齐划一的掌声和着王文娟,就像演练过千百遍一样,那么和谐。一曲终了,台下掌声如雷鸣一般。王文娟再三谢幕,人们还是久久不肯散去,有的身手矫健地跳上台,跟着王老师涌向后台。
声音
她一点都没老啊
王历年(81岁票子是孙女孝敬的)
我以前在上海的,经常去看戏,王文娟我是特别喜欢的。因为她和我当时的女朋友长得特别像,因此特别喜欢,那时候还收藏了她很多剧照和明信片、磁带什么的。只要是她的演出,我都会去看。今天晚上的这些戏文,我大多都看过了,但是每次看,还是像第一次那么喜欢啊。我觉得王文娟真是一点都没老啊。
我特别感激王文娟
景素文(51岁,只要剧院有演出,她都要来看,而且买的全是VIP贵宾票)
王文娟对于我来说,就是最美好的回忆,她的所有戏,我几乎都看过了。我从小就会唱越剧,经常去看戏,出来一个什么戏,我都会唱的,小学时戏校老师也看中过我的,但是最后没有去。后来去了军队,到了外地,就没机会看戏了。现在转业回到杭州,有这个机会,又有这个心情,就重新再爱好越剧。
小时候看她的戏,连做梦都做到她的戏,《追鱼》和《红楼梦》。她可是我的精神偶像。越剧伴随着我长大,我特别感激王文娟,因为我觉得她特别善良,她那林妹妹的样子,电影上的角色和人是一体的。
小资过时了,来喜欢越剧吧
顾秀娟(自己建立了一个越剧网站,旗下有一群年轻越迷,王派唱得很好)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我已经算老的了。我觉得如今的年轻人喜欢越剧,大多数是因为外公外婆喜欢,隔代养大的,不免受到点影响。而如今喜欢越剧的年轻人,更多是因为品位。
你看戏曲的服装什么的都特别漂亮、特别讲究,喜欢戏曲的也多是搞艺术啊,设计啊,中文啊等人。以前流行小资,现在过时了,我认为如今喜欢戏曲还处于萌芽状态。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脸谱做的广告,就给人很震撼、很醒目的感觉,夺人眼球。现在年轻人都追求个性,要与众不同,大家都去KVT唱歌,而自己喜欢戏曲,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我们弄个网站,戏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比如有些老段子,有很多老艺术家年轻时候的戏,点击很高的。我觉得余华的小说也就那么多人看,戏曲的处境并不比纯文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