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戏逍堂专题 >正文

新京报:戏逍堂的双刃剑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0:59 新京报

  编者按:成立于去年的民间戏剧团队戏逍堂以一系列操作市场化、趣味流行时尚化的小品式话剧引起了关注,几乎每一部都取得了出色的票房。近日,戏逍堂宣布将在全国9大城市开设戏剧连锁店,戏逍堂现象以及其戏剧制作模式也引起了戏剧界的争议。

  一年来,戏逍堂与他们的作品一起,一直活跃于北京人艺三楼的实验剧场。沾着些北京人艺的光,但也未尝不是盘活了这个定位不太明确的“实验剧场”。戏逍堂的戏,名字都
很有特色,海报也分外抢眼;至于戏剧本身嘛,的确有些乱七八糟:舞台道具的简陋不是问题,是导演缺乏调度的能力;演员不够专业不是问题,是演员动不动还会笑场,实在有些幼稚。

  对我来说,在这些乱七八糟的现象下面,隐藏着一个转变:从孟京辉在90年代初开创的以创作者为核心的制作模式,转向了以制作人为核心的制作模式。戏逍堂就对应着这个模式的转变:它连接着资金和观众群体,以制作者的身份筹集资金、搭建戏剧创作班底、开发消费者。在这其中,起着重要连接作用的,是他们铺天盖地、有时又故作姿态的广告。

  戏逍堂最开始是挂在某广告公司名下。在这一身份影响下,他们的剧名总是简单的、易于接受的概念,同时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告的传播能力。比如房地产广告上放着其戏剧的宣传海报,我相信这为他们降低了宣传费用,也是他们自称的“资源优化”。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的确是大量民间戏剧难以企及的:但我想既然北京儿艺(blog)(blog)可以冠冕堂皇地搭着某报的宣传优势,那像戏逍堂这样在民间立场的“资源优化”,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在戏逍堂的戏剧上演前和上演期间,他们会分别从路牌广告、电视广告、纸媒广告不同层面形成对观众(不如说是消费者)的立体包围,这种做法多少打破了戏剧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比如说固定在某些娱乐信息栏目内),从而最大限度内完成了“告知”的作用:它让更多以前可能得不到戏剧信息的人接受到了信息。这种方式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戏剧市场的外延。这种强大的广告能力以及与广告公司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我觉得他们的许多行为,应该放在“广告”的意义上加以分析。

  诚然,在大范围广告的宣传下,这一年来戏逍堂的话剧上座率似乎真的不错;诚然,我看他们的话剧也经常被弄得哭笑不得,也因此抱怨他们会降低了观众的欣赏水准。但没有办法。的确,这个有着广告背景的制作团体,参透了戏剧市场的关键环节。

  在戏逍堂这里,戏剧市场暴露出它赤裸裸的本来面目:资金和消费者。他们以强有力的广告效应推动消费者,又因为有了消费者的积极介入而保证资金链的畅通。在这个过程中,戏剧,似乎丢失了它的主体地位。但当人们在嘲笑(我自己也在内)他们的戏剧粗制滥造的时候,我有时未免会想,可口可乐也未见得好喝吧?

  戏逍堂的成功虽然说起来很露骨,比不上我们以前讨论民间戏剧时常带着的理想主义气质,但它所准确反映的市场、消费、广告、资金等等之间的复杂关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而不能简单地以“粗制滥造”为由把它拒之门外。

  如今,我也隐约觉得戏逍堂略有些变化:我在《有多少爱可以胡来》中就看到了超越简单闹剧的结构性冲突。但我也不太清楚,他们的戏剧产品究竟是会朝着更像“戏剧”的方向上行走,还是继续玩闹,一直到玩闹出风格或玩闹成无人喝彩。但无论它的未来如何,我都希望它对我们的戏剧发展是个有益的刺激:当人们在以“市场万灵”为由推进以市场为中心的戏剧改革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在市场的作用下,可能离最初的动机、离戏剧的创造力会有多大的距离;而当人们固守着戏剧创作传统的制作、宣传与推广方式,也不妨想一想,戏逍堂又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陶子(北

京剧评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3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