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正文

走向越剧新百年 小百花巡演下月将抵达北京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23:48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在中国越剧百年华诞之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携带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藏书之家》和《春琴传》等三出风格迥异的新越剧,将于11月4日至13日在首都剧场(blog)一展“小百花”女子越剧在百年长河中的独特魅力,以三出文化型的新越剧为系列,以“穿越百年·感受经典”为主题进行国内巡演。

  本次巡演是由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越剧节组委会所举行的纪念越
剧百年华诞系列活动之一,其目的就在于促进越剧事业发展,奉献越剧精品剧目,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藏书之家》和《春琴传》等三出戏的共同特点是:进一步融入新文化元素,提升越剧的人文内涵和综合艺术的层次,创造出一种以传递文化信息量为主导,同时不失江南风情、才子佳人风格的当代都市越剧新样式。在庆祝越剧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推出这一“文化型越剧”新作系列其意义可见一斑。

  将在首都剧场上演的三出戏均由现任职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级导演郭晓男执导。才华横溢,艺术个性鲜明的郭晓男执着于“旧中创新,新中有根,移步换形”的不断探索,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执导了几十部舞台剧,涉及京剧、昆曲、话剧、歌剧、音乐剧、淮剧、越剧等,从《藏书之家》到《春琴传》再到新版《梁祝》,郭晓男携手茅威涛历时五年全力打造“明日越剧”的新经典。

  荣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原创越剧《藏书之家》以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原型,塑造了一群古代“书痴”的形象,通过收书、藏书、补书、护书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感情纠葛,表达了社会转型之际的一种文化守望精神。其厚重的题材和凝重的样式,为轻柔婉约的女子越剧凭添一道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藏书之家》以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从属于“文化守望”的主题,是对越剧表现领域的尝试和开拓。

  《春琴传》根据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小说改编,是一部越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日本题材作品。剧中人身穿和服,足登木屐,舞台上洋溢着异国的生活趣味。导演郭晓男非但把一个非常凄惨的爱情故事处理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深刻揭示出它的人性意义和社会价值,而且在使之“越剧化”的过程中,于肢体语言、音响结构、舞美灯光等方面有诸多创造,令人耳目一新。

  《藏书之家》和《春琴传》以别开生面的题材独树一帜,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对经典的再度演绎和重新打造。时尚唯美的舞台呈现,恰到好处的文本剪裁,贯穿始终的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既保留了原著精华,又拓展了这个千年爱情传说的人文含义。该剧编导所秉承的理念是:规避颠覆,谨慎重述,在重新营造审美兴奋点的过程中,让人们充分感受“眼泪的力量”。以往《梁祝》是以范(瑞娟)派、傅(全香)派来表现,这次浙江小百花版改以尹(桂芳)派、傅派来演绎,其中以领衔主演茅威涛塑造的“梁山伯”这一形象尤为人瞩目,是她在尹派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角色。

  成立于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是中国越剧界的后起之秀,多年来,先后创排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西厢记》、《红丝错》等剧目完美体现了“小百花”前十年唯美轻柔的艺术风格,而新版《梁祝》、《藏书之家》和《春琴传》则铸造的是“小百花”后十年的艺术格局——在文化守望中重塑中外经典,在都市越剧中发展草根魅力,在与主流艺术的对话中寻求个性化生存。

  新版《梁祝》——前行还是回头?

  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中国剧协副主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现任团长、越剧艺术家茅威涛领衔主演饰梁山伯,这是她继塑造了“张生、陆游”等系列传统舞台形象后,又一个特别值得人们关注的新形象。范派“梁山伯”在观众心目中流传甚广,师承尹派的茅威涛以她精湛的演技终于了却了尹桂芳先生希望她“以尹派塑造梁山伯”的夙愿,“十八相送、思祝下山、山伯之死”等大段唱腔,流畅不失委婉,一经上演便深受广大“茅迷”们的喜爱,称之为“茅派”代表唱段。

  茅威涛这次既尊重传统,又紧随时尚的选择,不禁让我们思索,“小百花”近十年所走过的道路。一直以来,以茅威涛为首的“小百花”都是以“反叛”的面貌在越剧界被认为是领风骚的先锋派,而不是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保守派。茅威涛以光头示人的孔已己,女儿们抹去青丝演绎中国文人的儒雅、天真与无奈的沉重都还历历在目,打破越剧旧有叙述模式和狭窄主题的《寒情》,以唯美将越剧之柔媚发挥到极致的《陆游与唐琬》都如此深入人心,莫非《梁祝》这次不是前行,而是“回头”?

  其实,只要有茅威涛在,创新总是在的。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本框架承袭了徐进的剧本,正是对原作经典的尊重,它才有了老少皆宜的可能。而与老《梁祝》的简单朴素不同,“小百花”《梁祝》的舞美设计被打造成了一个华丽的梦,展示的是一个空灵写意的舞台,与其结尾的梦幻主义更相契合。贯穿始终的同名小提琴协奏曲的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十分唯美。在著名越剧唱腔设计者胡梦桥女士的设计之下,在茅威涛的演绎之下,承于范派而另辟蹊径,让一个尹派的“梁山伯”脱颖而出。重新创作的第三场“高山流水”、感人至深的第六场“楼台相会”和第七场“山伯之死”等强烈地震撼着现代人的内心情感。

  新版《梁祝》由冯洁、杨东标、汤琴改编。音乐设计翁持更、刘建宽,唱腔设计胡梦桥,舞美设计黄楷夫、房俊驹,灯光设计邢星,服装设计王秋平,化妆设计郭敏。祝英台特邀杭州越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晓红扮演,祝父由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董柯娣扮演,师母由一级演员洪瑛表演,银心由优秀青年演员徐叶娜扮演,四九由二级演员魏春芳扮演。

  《藏书之家》——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戏剧工作室出品,王旭烽编剧,音乐设计翁持更、刘建宽,唱腔设计胡梦桥,舞美设计黄楷夫,灯光设计姚兆宇,服装、化妆设计王秋平。茅威涛领衔主演饰范容、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陈辉玲饰花如笺、一级演员洪瑛饰伺书夫人、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董柯娣饰孙知府。《藏书之家》又一次体现了“小百花” 打破才子佳人的题材禁锢,实现更高的人文追求的艺术品位。

  《藏书之家》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为背景,通过藏书人范氏两兄弟的曲折经历,描述了古老藏书楼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的艰辛境况,刻画了以藏书人范容为代表的那一时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信念和品格。该剧同时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藏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一些鲜为人知的藏书知识。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命定藏书人,岁岁复年年,岁岁复年年”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在剧场响起,茅威涛润腔清丽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令所有观众如痴如醉。越剧《藏书之家》一反过去越剧“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传统戏路,使新编越剧具有走出世俗、走向文化的品格。该剧围绕寻书、访书、求书、还书、藏书等情节,构筑出波澜起伏的佳话,最后依旧回归到“天一阁薪尽火传”的主题上。讲述了藏书人鲜为人知的家族辛酸和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精神。

  台上茅威涛饰演的是一生守护天一阁藏书楼的藏书人范容,她清秀的扮相,执著的眼神,有一股读书人的儒雅和痴憨,那种超越意气、超越才情的意志力深深折服了台下的观众。陈辉玲饰演的花如笺,也是剧中极为出彩的人物。花如笺天生是一个书痴,为了书可以不惜一切,她这一生注定是与书结缘、为天一阁而活,为了书楼来到范家,为了书楼必须离开范家。从为了十年的夙愿自嫁范家,到与范容“琴箫合奏”心有灵犀,到为了圆范容“双册合璧”的梦想,再一次自嫁……一幕幕把这个才女子的坚忍、善良、豁达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由衷地喜欢上她,不禁为她的命运唏嘘不已。《藏书之家》的舞美设计也令人耳目一新,数百个大小不一、字体各异的“藏”字天幕,那层层叠叠的书的海洋,使古朴典雅的天一阁浸透时代沧桑,让人无限神往……

  《春琴传》——“小百花”青春的证明

  自白先勇监制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在京演出后,青春、时尚、典雅,就成为京城戏迷对中国戏曲的新期待。而《春琴传》则是“小百花”青春的证明。茅威涛说:“不能等我们这一代演不动了,再想传承这件事。继承要从现在开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塑造的“春琴”和“佐助”形象风靡一时,如今,这两个经典的形象被搬上了越剧舞台。茅威涛认为这是时尚的越剧新作,代表着一种文化姿态。《春琴传》根据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春琴抄》改编,通过富家盲女春琴和仆人佐助的曲折情感经历,讲述了一个凄美婉约的爱情故事。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曹路生博士编剧,音乐设计吴小平、刘建宽,唱腔设计胡梦桥,舞美设计刘杏林,灯光设计肖丽河,服装、化妆设计王秋平,新生代演员蔡浙飞饰演佐助,章益清饰演春琴。

  茅威涛介绍,《春琴传》是专为新生代演员投排的一部新剧,目的是想培养一批“偶像”越剧演员,让越剧更时尚、更娱乐,“偶像”、“美眉”等这些现代流行的词语,统统都可以用在她们身上。粉色的和服落满娇艳的花朵,樱花、大海等明丽的布景前,着木屐的少女举伞依次前行;东瀛风味的三弦琴与优美委婉的越剧唱腔相间;刺目滴血的面具等现代象征手法也频频出现。

  “越剧在历经百年风雨后,应摆脱原来的民间小调状态,走上‘剧院艺术’的道路。”茅威涛认为,在电视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还停留在最初的“田歌”状态,一味迎合“嗑瓜子、看热闹的观众”,越剧将走向衰亡。 老百姓喜欢他们熟悉的和与他们生活贴近的戏。这也是实情。而茅威涛认为应该把越剧的消费人群予以分类。今天越剧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戏剧爱好者的欣赏需求也在变化,这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越剧演员都不能漠然视之的。茅威涛说,“越剧需要重新为自己定位。“而时尚化,年轻化是《春琴传》表现最为突出特点,它的目标是现代都市人群。

  新版《梁祝》强调的是经典,《藏书之家》瞄准的是人文,而《春琴传》对位都市时尚,“小百花”此次进京,带来的不只是三个戏,更是他们对越剧百年的思考,对当下越剧生存的忠实实践。

  背景资料之一: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的嵊州市(原称嵊县) 。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 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此剧种。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

  越剧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在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这种曲艺活动了50余年,是越剧的孕育时期。

  1906年春,开始从说唱演变为在农村草台、庙台演出的戏曲形式,称“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由于艺人全是以务农出身为主的男性演员,故俗称男班。所用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这是越剧诞生后的小歌班时期,音乐上称[呤哦调]时期。?

  1917年5月13日,小歌班艺人初次进入上海演出。几经失败后,于1918年开始在上海立足。1920年底至1921年初,组成了越剧史上第一支简单的专业乐队,用丝弦伴奏取代人声帮腔接调,因板胡定弦为1—5两音,称[正宫调],简称“正调”,从此[丝弦正调]成了主腔,音乐上即称[正调]时期。

  1921年9月—1922年,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192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办起第一个女班,到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绍兴文戏男班和女班并存,同时出现男女混演,越剧史上称绍兴文戏时期。在音乐上男班沿用[正调],女班创用胡琴定调为6—3的[四工调]。音乐上称[四工调]时期。

  1938年始,女班竞相去沪,至1941年,增至36个。而男班逐日衰落,最终被女班取代,自此进入女子越剧时期。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当时称为“改良文戏”,历时四年。

  1942年10月,以袁雪芬为首开始对越剧进行全面改革,称为“新越剧”。1944年9月始,尹桂芳、竺水招等投入创造“新越剧”行列,以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这条路,使越剧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与发展。音乐上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主胡定调5—2)和[弦下腔](主胡定调1—5),成为越剧的主腔,并逐渐形成流派唱腔。音乐上称[尺调]时期,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7年,是女子越剧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发展了男女合演的越剧。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扶持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经过对剧团实行三改,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剧目创编和综合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与成效。已形成的流派唱腔,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越剧从50年代起,更广泛地走向全国,成为一个地方戏的大剧种,并对外作文化交流演出。同时在男女合演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改革的经验与成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年内乱中,越剧遭到严重的摧残。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越剧由复苏而振兴,剧团纷纷恢复重建,受迫害的著名演员重新登台,前后形成十三个流派唱腔。“小百花”的崛起,给越剧带来新的生机,流派传人如星。一批老艺术家的成就得到总结。优秀剧目大批涌现。综合艺术多方探索,达到新的更高层次。越剧电视剧、VCD、艺术集锦等大量制作发行。越剧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在女子越剧再度兴起的同时,男女合演急骤减少。80年代后期开始,越剧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地越剧团大部分先后撤销,专业剧团趋少而精。但在浙、江、沪等地,越剧的群众业余活动依然蓬勃开展,越剧,还是广大人民非常喜爱的一朵戏曲之花。

  背景资料之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创建于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是专业女子越剧表演艺术团体,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一批优秀剧目。

  《陆游与唐琬》荣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2003年荣登首届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之列。根据同名古典名著改编的《西厢记》摘取了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大奖”和各个单项奖,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大奖等奖项。通俗喜剧《红丝错》荣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新剧目奖”并被拍成同名彩色戏曲电影。以表现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为题材的原创越剧《藏书之家》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浙江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根据同名南戏改编的《琵琶记》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

  初创时期的《五女拜寿》已在境内外公演近800场,被拍摄成戏曲电影,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在1994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上,《蓦然又回首——茅威涛表演艺术专场》荣获首届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取材于“荆轲刺秦王”传说的《寒情》一改传统越剧叙事模式,成为备注关注的创新剧目,该剧参加了1997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舞台艺术节,并在神户、名古屋、大阪等多个城市进行商演。2000年,韩国举办第七届BESETO国际戏剧节,“小百花”和日本歌舞伎剧团、韩国唱剧团同台演出朝鲜名剧《春香传》,当地媒体盛赞“越剧拥有柳枝般的美丽”。2003年,受文化部派遣,剧团前往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的交流活动,法国观众美誉“小百花”是“一瓶来自中国的神秘香水”。

  2006年,根据谷崎润一郎小说改编的越剧新作《春琴传》在杭州首演,这是中国越剧首次将日本惟美主义大师的作品搬上舞台。2006年8月,在继承经典、展示经典的基础上,重新加工修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掀开了新世纪“小百花”演绎风格的新篇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剧团演出。剧团自成立以来先后出访了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剧团设有企划营销部、艺术生产部和行政部,正式演职员中三分之二拥有高级职称,团刊《爱越世界》和爱越俱乐部深受观众喜爱。位于西子湖畔宝?山下,占地二十七亩的“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87,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